海馬爸爸是怎樣孕育寶寶的(懷孕的海馬爸爸放棄了什麼)
2023-08-13 11:19:51 1
懷孕的爸爸?對,你沒看錯,海馬所屬的海龍科家族全部都是爸爸懷孕生子的,它們也是目前發現的唯一一類雄性懷孕的動物。為什麼雄性也能懷孕,海馬爸爸跟其他動物的爸爸有什麼不同呢?
雄性為何能懷孕
如果問你,人類媽媽懷孕必需的器官是什麼?你應該立刻能想到,那就是子宮。海馬爸爸也有一個類似的器官,我們稱之為孵卵囊。孵卵囊位於雄海馬的下腹部,是由兩層褶皺的皮膚連接而成的。囊前方有一個孔,雌海馬從此處放卵入袋,未來的海馬寶寶將會從這個孔出生。孵卵囊是海馬爸爸「懷孕」的必備神器。
除了孵卵囊,海馬爸爸還有一種神器,讓小海馬們在孵卵囊中能獲得足夠的營養,那就是蝦紅素蛋白。雄海馬的上皮組織在蝦紅素蛋白基因的指導下,形成一個蜂巢狀的「子宮」,蝦紅素蛋白組成的「胎盤」能給受精卵和小海馬提供養分和氧氣,整個過程與哺乳動物的媽媽們懷孕、生育非常相似。
因為有了懷孕的能力,所以擁有了擇偶的權利,這是海馬爸爸不同於其他物種雄性的特權。雄海馬更青睞美麗、雄壯的雌性,當雄海馬選定配偶後,它們會共同舞出一支愛情舞蹈,相互環繞著遊動。雌海馬的卵細胞發育成熟後,就將卵排入雄海馬的孵卵囊中,卵細胞在那裡受精。隨著越來越多的小海馬被孵化出來,雄海馬的育兒囊慢慢變大,顏色逐漸加深。帶著大肚子的雄海馬很少遊動,經常棲息在水底,它們的食慾也會受到影響,進食量有所下降,直到兩個月後產下小海馬。
海馬爸爸的懷孕能力很強,在整個繁殖期,它會毫不停歇地接連「懷孕」,有時候上午剛生產,晚上又懷上了。雄海馬一年約生產10~20次,每次生下幾十隻到數百隻不等的小海馬,有一種加勒比海馬堪稱是海馬中的「生育冠軍」,一次能生下1500餘只小海馬。
背後還有秘密
以為這就結束了?不,為了孩子,海馬爸爸的犧牲比你想像得更多。
我們知道,包括人類在內的大多數生物都有自己的免疫機制。免疫系統是保證我們身體健康的重要防線,但在懷孕時,可能會出現副作用。人類媽媽在孕育胎兒時,胚胎所攜帶的基因有一半來自母親,另一半來自父親。來自父親的那部分基因對於母親來說就是外來物質,母親體內的免疫系統就會自動去清除它,如果清除成功,就會造成流產。
但事實上,絕大多數孕婦都能順利產下健康的寶寶,這是因為我們的免疫系統還存在著一種免疫耐受機制,通過減弱媽媽的免疫能力來保護胚胎不被母體清除。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MHC)基因是編碼所有脊椎動物的免疫系統的基石,下調MHC的表達就能減弱免疫能力,人類媽媽的免疫耐受機制中,其中一類子基因MHC-I的表達和功能明顯減弱了。
而海馬爸爸還要更加決絕,德國亥姆霍茨基爾海洋研究中心的研究者奧利維亞·羅斯及其團隊發現,為了減小身體對幼子的排斥,海馬爸爸體內的MHC-I基因不僅表達下調了,它甚至完全放棄了另一類子基因MHC-Ⅱ基因。
免疫細胞CD4-T淋巴細胞能識別多種外來物質,包括身體內部的壞死細胞,它識別出這些「壞傢伙」的身份後,就將這些信息傳遞給MHC-Ⅱ基因,該基因編碼產生的抗體分子就能針對性地清除這些「壞傢伙」。因此可以說,如果人類失去了MHC-Ⅱ基因,將會發生許多嚴重的感染性疾病甚至罹患多種癌症。
失去MHC-Ⅱ基因的嚴重後果是我們無法承受的,但雄海馬卻適應良好,它們甚至因此避免了一種「陰險」病毒——愛滋病病毒的侵擾。
愛滋病病毒在人類體內的主要攻擊對象正是CD4-T淋巴細胞,它不僅殺傷CD4細胞,還會「威逼利誘」。有的CD4細胞會「英勇不屈」,堅持戰鬥直至犧牲;有的則會「叛變」,它們會將愛滋病病毒當成「自己人」,給愛滋病病毒打開人體大門。而MHC-Ⅱ基因的存在也會助長愛滋病病毒的「氣焰」,曾有研究表明,MHC-Ⅱ基因表達活躍的CD4細胞比不表達MHC-Ⅱ基因的細胞更能促進愛滋病病毒的複製和轉錄。
雄海馬這種完全不害怕愛滋病病毒入侵的能力正是我們人類夢寐以求的。如果我們也有這種能力,就能真正戰勝愛滋病這種不治之症。可惜的是,失去一種免疫基因還能好好活著的能力,目前只在雄海馬身上發現,而我們想要這種能力很難。不過,對雄海馬基因的研究,啟發了人類治療愛滋病的新思路。也許未來,我們也能通過減少「叛變」的CD4細胞的數量和下調MHC-Ⅱ基因的表達來治癒愛滋病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