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院關門近三個月(電影院停業的170餘天)
2023-08-13 21:37:14 2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6月11日,全國範圍內有6940家影院類企業註銷或吊銷。許多地方院線被迫賣爆米花、賣周邊,以應付物業的高昂房租,許多行業從業者無奈轉行。
170餘天的停工期,對影院經營者而言,堪比一座大山:
春節停工後,3月底有復工的消息,電影行業馬上做足復工準備,滿懷希望地等待著第二天開門迎客。然而,卻再一次等來了所有影院暫不復工的通知。
春節檔、情人節檔和清明節、五一節、端午節小長假……一一泡湯,售票部、賣品部、檢票口....電影院工作人員走了一撥又一撥。
這其中,也有人依然堅守在原地。於浩就是其中一個。
堅守4個人的影院於浩的微信朋友圈
於浩是哈爾濱人,因為喜歡成都便留了下來。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的他,對電影行業情有獨鍾,一做就是6年。
今年春節前,於浩所在的成都新幕寰亞洲立影城剛剛開業,疫情就發生了。同事陸續辭職,諾大的影城,最後只剩下作為經理的他和另外3名員工。
「說實話是有點心酸。」 於浩回憶道,疫情發生之初,誰都沒想到會停工這麼久,影城給員工們發放了全額工資。隨著疫情持續在全球範圍擴大,影院、商場一直無法復工。加之影城所在商場尚屬新開,面臨巨大資金壓力,影城按照政府規定,給員工們發放成都市基本工資。
「後來我們把人事部和技術部都取消了,大家各謀生路。」於浩的老家遠在哈爾濱,停工後,他曾想回家鄉陪陪自己大半年沒見的家人。然而,時不時就有消息說電影院要開工,於浩擔心,萬一復工時自己不在崗位上,於是幾次回老家的念頭就此打消。
從影城籌備到開業,於浩都參與其中、付出了巨大心血。疫情發生後,即便沒有開業,他也會時常回到影院看看,每個廳都轉轉、瞅瞅,檢查、調試下設備。累了,就在影院的座椅上靜靜待會,閉目養神,憧憬下電影院重新人來人往的盛況......
影院經理變「攤主」於浩在影城附近擺起了攤兒
除了定期做些影城的清潔、消毒,疫情期間,於浩也沒閒著。
在檢查影城物料時,於浩發現倉庫裡有很多零食、飲品,再過兩三個月就要過期。他想,與其白白浪費,不如賣給喜歡吃的人。於是,他就在附近擺起了攤兒。出攤20多次,計售賣額達到1萬左右。
好好的電影院經理,成了「不務正業」的攤主,於浩回想起來,又好笑又無奈。
另一方面,於浩還積極洽談場地租賃、影城套票銷售,儘可能創收。
重回正軌只是時間問題於浩在影城附近擺起了攤兒
7月20日起,作為低風險地區的成都,將有序開放電影院。「不務正業」的於浩,終於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久違的緊張忙碌節奏讓他感到充實又快樂,經常忙到下午3、4點才吃「午飯」。
「從票房體量、影片類型來看,一些中小體量的劇情片、喜劇片可以嘗試轉網絡播放,但動作片、科幻片這些大製作更適合在大銀幕放映,觀眾只有在影院觀看才能得到真正震撼的體驗。」對於復工之路的前景,於浩滿懷期待,但也非常理性。
「短期內恢復到以前的水平也不現實,未來疫情在有力控制下,一定會好轉,影院肯定也需要一個過渡期。」於浩說,成都是一個休閒城市,電影是消遣娛樂的重要方式之一,有觀影群眾基礎,在國家政策支撐、行業努力下,重新走回正軌只是時間問題。
記者手記:疫情終將過去 電影終將開場
採訪中得知,像於浩一樣「轉行」、擺攤兒的電影從業人員,還有許多。疫情之下,撤退無奈,堅守更難。一直堅持在一個前景或許不明朗的行業,對於像於浩這樣的人而言,除了生活的必須,或許也需幾分赤子熱愛。
對於影院從業者而言,今年註定是一個難熬又難忘的年份。但,好在烏雲已在逐步散去。好電影不管什麼時候上映,都是「好檔期」,千千萬萬的電影人、影迷,沒有放棄影院。
不難想像,2020年年初發生在世界的疫情,會讓電影人對生命有更多的思考、創作出更好的電影故事。每一個走進影院的從業者、觀眾,也都會重新審視手上得來不易的電影票。
有生活就有故事,有故事就有電影。
生活繼續,電影繼續。
記者:閆靜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來源:成都高新區融媒體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