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漢獻帝的結局(都有哪些忠於東漢的老臣護佑他)
2023-08-13 16:39:49 1
東漢末年,漢獻帝劉協成為政治鬥爭的工具,成為東漢王朝皇權的象徵,他當皇帝時,雖然漢室已衰,但為了維持漢朝江山,仍有不少忠於漢朝的大臣,他們或採取明爭或採取暗保的方法,企圖復興漢室,可惜最後全都失敗了,紛紛成為東漢王朝的殉葬品。那麼,在東漢王朝岌岌可危之時,都有哪些漢室舊臣護佑漢獻帝呢?
死於亂軍的士孫瑞:士孫瑞是舉孝廉出身,曾任都尉、執金吾、光祿大夫等,漢獻帝永漢三年,士孫瑞被拜為尚書僕射,期間曾聯合司徒王允與呂布共同誅滅董卓。因功升為大司農、尚書令,不久後,由於王允的錯誤施政,導致李傕、郭汜之亂,士孫瑞被亂軍殺害。漢獻帝被曹操遷往許昌後,曾追思往日功臣,獻帝專門追封士孫瑞為澹津亭侯。
烈性皇后之父伏完:伏完是漢獻帝伏皇后之父,是當時的學者,曾任輔國將軍、中散大夫、屯騎校尉。李傕、郭汜之亂後,曹操迎漢獻帝到許昌,並自命為司空,開始獨掌朝政,伏完無奈,奉上印綬,改拜中散大夫及屯騎校尉。說到伏完就必須說一下他的女兒伏皇后,建安五年(200年),伏皇后在曹操誅殺獻帝皇妃董貴人(已懷孕)時,曾偷偷求助父親伏完剷除曹操,伏完卻並不敢對曹操怎樣,但他始終是忠於漢室的。建安十四年(209年),伏完病逝,又過了五年,伏皇后當初打算與父親圖謀曹操的秘密洩露,遭到曹操報復,曹操強行將伏皇后幽禁害死,並毒殺了伏皇后所生的兩個皇子,還殺死了伏家百餘口族人。
宦海沉浮多年的楊彪:楊彪出身高門世家,是一名官二代,早年因博學歷任過議郎、侍中、京兆尹、太僕、衛尉等職。董卓亂政時,楊彪曾與太尉黃琬反對董卓遷都長安,而遭罷免。此後,楊彪在官場經歷多次起起落落,到建安元年(195年)曹操掌權時,楊彪也隨獻帝到了許昌,因維護漢獻帝,遭曹操罷免,並被誣陷下獄,出獄後,又被拜為太常,六年後再被罷免,此後看透官場,不再出仕。到曹丕稱帝時,曾打算請楊彪出任太尉,遭楊彪婉拒,最後在黃初五年(225年),84歲楊彪去世,一生忠於漢室。
死於亂軍的黃琬:黃琬早年曾任右扶風、將作大匠、少府、太僕等職。在董卓亂政時,曾被徵召入朝任司徒、太尉,後因與楊彪反對董卓遷都長安遭罷免。漢獻帝被轉到長安後,黃琬又被轉任為司隸校尉,期間曾與司徒王允謀劃誅殺董卓之事。董卓死後,在李傕、郭汜之亂中,黃琬被搜捕入獄,不久後遭到殺害,享年52歲。
誅殺董卓的王允:王允的事跡很多人都知道,也是這些人中名氣最大的。王允家族世代為東漢官宦,早年曾為侍御史、刺史等職。董卓亂政擁立漢獻帝後,王允被任為太僕、尚書令、司徒,後來經過謀劃,王允成功策動呂布誅殺了董卓,一度掌握朝政大權。可惜,這老頭並無治國理政的高明手段,很快就引發李傕、郭汜之亂,遭到殺害,享年56歲。
東漢最後的將星皇甫嵩:皇甫嵩是東漢末期著名的武將,靈帝時曾任侍郎、北地太守等職,後在黃巾之亂時,任左中郎將,平定了很多農民起義。董卓亂政時,皇甫嵩統兵三萬駐紮在扶風郡,董卓曾召皇甫嵩為城門校尉,並想藉機將其殺掉。皇甫嵩應召後,被捉拿問罪,後在其子皇甫堅壽的懇求下,董卓釋放了皇甫嵩,並任命其為議郎、御史中丞等職。董卓死後,皇甫嵩被王允任為徵西將軍,受命屠滅了董卓的宗族。李傕、郭汜亂政時,皇甫嵩被任為車騎將軍、太尉,不久後病逝。
徒有其名的孔融:孔融應該是孔子最著名的後代之一,耳熟能詳的孔融讓梨的典故就出自此人身上,他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孫,是東漢末年的文學家,為「建安七子」之一。董卓亂政時,孔融出任北軍中侯、虎賁中郎將、北海相等職,建安元年(196年),袁紹兒子袁譚進攻北海,孔融兵敗逃到山東,妻兒卻成為袁譚的俘虜。曹操挾天子後,徵召孔融為將作大匠、少府,後來常常觸犯曹操,最後在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將56歲的孔融處死,並株連其全家。
企圖政變的董承等人:最後剩下的就是董承等人了,公元199年(建安四年),董承升任車騎將軍,獲得開府資格。為了進一步獲得實權,董承以藏在衣服中的密詔為由,聯合劉備、種輯、吳子蘭、王子服、吳碩等人密謀誅殺曹操。事洩後,董承、種輯、吳子蘭、王子服等人均被曹操誅殺,連董承的女兒皇妃董貴人也被曹操害死,成為漢獻帝時期最重要的政治事件之一。
東漢末期,皇權淪喪,雖然有不少支持東漢皇室的大臣,但他們都不是各路群雄的對手,不是被軍閥殺死,就是成為權臣政治鬥爭的犧牲品,這其中最有希望能改善漢獻帝處境的就是王允。但是,王允的才能不夠,沒有處理好刺殺董卓之後的善後工作,導致引發更糟糕的李傕、郭汜之亂,使得東漢皇帝的權威徹底淪喪。如果王允當時能安撫住群龍無首的西涼軍,將其進行妥善地分化拆解,並強化一些漢室中央的權威,也許漢獻帝能作一陣真正的皇帝!
參考資料:《後漢書》《三國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