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有哪些年俗活動(豫見小康記憶正月裡帶你)
2023-10-18 16:28:03
大河網訊 (政務記者 劉思嘉)「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九裝香爐,年三十兒貼花門兒。」提起河南民俗這一「富礦」,有說不完的話題,甚至有許多流傳至今的歌謠,就比如這首關於春節習俗的歌謠。
民俗,即民間風俗,是一個民族生活習慣的傳承、文化的傳承、精神的傳承。在「紀錄小康工程」河南資料庫中,收錄了許多關於河南民俗的影像,這些民俗文化多種多樣,為中原文化增色添彩。
在三門峽陝州區,剪紙文化極具地域特色,特別是他們的黑剪紙,是其它地域沒有的。在極具特色的地坑院裡,陝州人用一把剪刀、一張紙,如同變戲法一般,不一會兒就活靈活現剪出一幅幅生動有趣的圖案。
在三門峽陝州區,人們將特色民俗與旅遊相結合,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推動了當地文旅文創產業高質量發展,增強了民族文化自覺、文化自信。
土布捶草印花是三門峽陝州區一種獨特的印染技藝,「捶、印、草、花」,一個字代表著一道工序,在物資匱乏時期,婦女們在衣著面料上留下這種智慧印記,以此美化和豐富生活。
在開封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的一處文化廣場上,舉辦了一場隆重的「鬧元宵 猜燈謎」暨傳統民俗文化藝術展演活動,活動上表演者身穿古代行頭,腳踩高蹺,邊舞邊唱。
2022年春節,通許縣舉辦了「正月十五鬧元宵•段馬劉舞獅團表演」,為推進民俗文化進鄉村,讓村民感受濃濃的過節氣氛,通許縣文廣旅局為該舞獅團提供了大鼓、服飾、音響器材等物資。
近年來,河南省內越來越多景區將民俗文化融入園區。在今年春節,家住鄭州市區的網友「順其自然」 帶著全家人前往鞏義石窟寺景區遊玩,「園內時不時會有舞獅、唱戲、猜燈謎等民俗表演,孩子們在遊玩的同時也了解到了許多關於咱們河南的民俗,很有意義。」「順其自然」告訴記者。
(素材來源:「紀錄小康工程」河南資料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