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細菌採樣拭子的製作方法
2023-10-19 01:06:22 2
專利名稱:一種細菌採樣拭子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生物檢測儀器,尤其是涉及一種細菌採樣拭子。
背景技術:
在生物領域,生物樣本(包括生物細胞和生物分子)的採集和傳遞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在生物樣本採集和傳遞的過程中,拭子採樣是最常用和最便捷的採樣方式。目前,常用的細菌米樣拭子的結構包括拭子杆和拭子頭,拭子杆為一個棒狀的柱體,具有一定硬度,一端為手持部分,另一端可以作為製作拭子頭的部位。用採樣拭子採樣到的細菌放入到測試液體(螢光蟲素酶)內,然後再用測試設備來檢測統計測試液體內細菌的個數。現有的生物採樣方式存在如下問題將帶有細菌的採樣拭子需要轉移到測試液 體內,操作比較麻煩,同時操作採樣拭子或測試液體可能會被汙染,造成生物樣本採樣不準確。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操作方便、採樣準確度比較高的細菌採樣拭子。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細菌採樣拭子,包括反應管、連接部和拭子杆,所述的拭子杆下端設置有拭子頭,拭子杆上端固定在連接部下方,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反應管套在連接部上,所述的拭子杆伸入所述的反應管內,所述的連接部上方設置有軟質容器,所述的軟質容器內盛放反應溶液,所述的連接部內設置有液體通道,所述的軟質容器內設置有將液體通道關閉的閥門,所述的拭子杆呈中空狀,所述的拭子杆上端塞入所述的液體通道後固定住。所述的閥門為設置在連接部上部的易折斷的隔離件,所述的隔離件將軟質容器內的反應溶液與液體通道隔離,當隔離件折斷後,反應溶液經過液體通道進入到反應管內。所述的隔離件通過環狀連接部與液體通道的上邊沿連接。所述的隔離件和連接部一體由硬性塑料製成,所述的隔離件呈長形的柱體。所述的拭子頭為棉質拭子頭。所述的反應溶液為螢光蟲素酶。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當需要採樣時,先將反應管拔出,直接用拭子頭接觸生物樣本,採集到生物細胞或生物分子後,將反應管套上,用手捏軟質容器將塑料柱體(棒)折斷,軟質容器內的反應溶液經過液體通道進入拭子杆中,最後滲透過棉質拭子頭後,流入到反應管內,反應管內的反應溶液與拭子頭上的生物細胞或生物分子進行化學反應。本實用新型可同時完成採樣和測試反應,可很好地避免採樣和傳遞過程的汙染,本實用新型操作方便,安全可靠。
[0012]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種細菌米樣拭子,包括反應管I、連接部2和拭子杆3,拭子杆3下端設置有拭子頭4,拭子杆3上端固定在連接部2下方,反應管I套在連接部2上,拭子杆3伸入反應管I內,連接部2上方設置有軟質容器5,軟質容器5內盛放反應溶液6,連接部2內設置有液體通道7,軟質容器5內設置有將液體通道7關閉的閥門,拭子杆3呈中空狀,拭子杆3上端塞入液體通道7後固定住。閥門為設置在連接部2上部的易折斷的隔離件8,隔離件8將將軟質容器5內的反應溶液6與液體通道7隔離,當隔離件8折斷後,反應溶液6經過液體通道7進入到反應管I內。隔離件8通過環狀連接部81與液體通道7的上邊沿連接。隔離件8 和連接部2—體由硬性塑料製成,隔離件8呈長形的柱體。拭子頭4為棉質拭子頭。反應溶液6為螢光蟲素酶。
權利要求1.一種細菌米樣拭子,包括反應管、連接部和拭子杆,所述的拭子杆下端設置有拭子頭,拭子杆上端固定在連接部下方,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反應管套在連接部上,所述的拭子杆伸入所述的反應管內,所述的連接部上方設置有軟質容器,所述的軟質容器內盛放反應溶液,所述的連接部內設置有液體通道,所述的軟質容器內設置有將液體通道關閉的閥門,所述的拭子杆呈中空狀,所述的拭子杆上端塞入所述的液體通道後固定住。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細菌採樣拭子,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閥門為設置在連接部上部的易折斷的隔離件,所述的隔離件將將軟質容器內的反應溶液與液體通道隔離,當隔離件折斷後,反應溶液經過液體通道進入到反應管內。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細菌採樣拭子,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隔離件通過環狀連接部與液體通道的上邊沿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細菌採樣拭子,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隔離件和連接部一體由硬性塑料製成,所述的隔離件呈長形的柱體。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細菌採樣拭子,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拭子頭為棉質拭子頭。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細菌採樣拭子,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反應溶液為螢光蟲素酶。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細菌採樣拭子,包括反應管、連接部和拭子杆,拭子杆下端設置有拭子頭,拭子杆上端固定在連接部下方,反應管套在連接部上,拭子杆伸入反應管內,連接部上方設置有軟質容器,軟質容器內盛放反應溶液,連接部內設置有液體通道,軟質容器內設置有將液體通道關閉的閥門,拭子杆呈中空狀,拭子杆上端塞入液體通道後固定住,其優點是本實用新型可同時完成採樣和測試反應,可很好地避免採樣和傳遞過程的汙染,本實用新型操作方便,安全可靠。
文檔編號C12M1/26GK202530081SQ2012201164
公開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3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23日
發明者陳道定 申請人:寧波高新區綠邦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