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呼蘭河傳有感1000字
2023-10-18 11:50:04 1
剛讀了《呼蘭河傳》的第一章,我就感到了一種奇異的感覺。不知是因為冬天冰封一切的天氣,還是因為雨季變得恐怖的大泥潭,或是因一個個對死亡的生命冷淡的村民,我都隱隱感到不太舒服。如此使人壓抑的一個個景象,被作者描繪的倒是很生動,但真的不想再看下去。後來咬咬牙,又往下讀了讀,才知道原來這整整一章,只是為這本書不了一個景,也預示了整個故事都會在這種環境下展開。陰暗的社會,簡陋的生活,蒙昧的人;沒有信念,沒有目標,沒有一切值得活下去的事物。呼蘭河的人,像行屍走肉般活著,生老病死就如沒有一般。他們欺騙自己,忍著窮苦,卻又有一絲嚮往好生活的意思。
耐著性子,我又讀了第二章,這章確實是比第一章要有趣些。但,全旨還是沒變。呼蘭河的村民,有「精神」上的盛舉。「跳大神」,迷信;「放河燈」,自欺欺人;「野臺子戲」,粗魯;「四月十八娘娘廟大會」,虛偽。這些活動又是為了誰呢?是為了人們取樂而辦的呢?不,是為他們自己也不太確信是否真實的鬼神舉辦的。倒是有一項盛舉,「唱秧歌」,是為人舉辦的,但作者也只是幾語略過。我很佩服這些人——只是一些毫無意義的活動,他們便可找出「無限」樂趣。至此,本書仍無主角。甚至連作者也只是如上帝般旁觀。
第二章起,書的情感仿佛一下就有了。原來冰涼的文字,仿佛一下子就有了生命。全章幾乎每節都由祖父或祖母起頭,人物一下子就有了,也很鮮活。「我」在這布景下,好像絲毫沒有影響,甚至祖母去世時「我」還在玩。但細想,「我」的玩伴也少的可憐,似乎只有祖父。這和布景似乎有些像了。在後來第四章,又忽然以「院子」或「我家」起頭了。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時間,並插入了很多事例來介紹「我」家,感覺很有立體感。作者的童年,不管幸福或是不幸福,必是深刻的。由這小院的描寫,便可感覺到一草一木,一磚一瓦,美,但悽美。「我」與祖父雖玩耍愉快,但卻是只和祖父。只有唯一的依靠的人,是值得同情的。而「我」的內心不也和這開頭的布景一樣嗎?這樣深刻的童年,必給作者留下極深印象,才使她寫得如此細緻。而她與命運做鬥爭,獨自在小院快樂著。這不是一種頑強的表現嗎?隨著小故事越積越多,終於,作者要寫大故事了。
五、六、七章我是一口氣讀完的。它們倒像是真正的小說。有人物:團圓媳婦、二伯、馮歪嘴子;也有情節:小團圓媳婦被折磨死;有二伯的日常生活以及馮歪嘴子一家與世俗做鬥爭。這些故事都很生動,有的有趣有的悲慘,但都告訴我們一件事:「在呼蘭河,人是苦,但不甘的人不會忍受悽苦的命運。」是的,這些人都很堅強,有志氣,與命運鬥個你死我活。在作者筆下,這一個個人物,與她的布景,似乎不相稱,但又很現實。這些人,堅強樂觀的活著,不靠「精神」盛舉,只靠一顆頑強的心。我很佩服他們,也為他們的故事感動。
不知不覺就讀到了尾聲。呼蘭河,是給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兒時生活場所,那裡悽苦,但那裡的人樂觀,以至於每個故事都蘊含著悽苦籠罩下的快樂。這本書很深刻,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