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學生讀《荊軻刺秦王》有感500字

2023-10-13 07:04:34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是荊軻在告別時所吟唱的詩句。荊軻來到秦國後,秦王在鹹陽宮召見了他。荊軻在獻燕督亢地圖時,圖窮匕見,但最終行刺失敗,被秦王侍衛所殺。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了讀《荊軻刺秦王》有感範文,歡迎參考。

  讀《荊軻刺秦王》有感1:

  雖說文題中引以「讀《荊軻刺秦王》」,但就標題而言,卻是讀《荊軻刺秦王》和《燭之武退秦師》的感觸罷了。這樣說來,標題中「行刺」與「言退」便不難理解。

  讀《荊》很容易讓我聯想到剛學到的《燭之武退秦師》,也就自然而然的把荊軻和燭之武拿來進行比較分析,儘管張某並不知道這樣做合理與否。但既然拿了出來也就索性談談吧。

  兩位主人翁在故事中的境域不謀而合,而更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情是進攻的都是秦師。那麼荊軻失敗而燭之武成功的原因在何呢?張某歸納了以下幾點,供諸君參考。

  首先,方式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因素。同樣是希望保全「國家」完整,人民安全,荊軻同燭之武一樣,責任重大。但是荊軻選擇了行刺。這是一種在武俠片中比較常見的方式。荊軻認為:誠能的襄將軍首,與燕督亢之地圖獻秦王,秦王必說見臣,臣乃得有以報太子。」要想接近秦王,必要得襄將軍首!那麼這樣做代價是否太大了呢?荊軻顯然沒有考慮到這一點,並且背著燕太子取了襄將軍首級!就這樣,將自己和國家推上了一個

  不歸路。而燭之武呢?比荊軻冷靜和理智的多。他決定以言辭勸阻秦師得進攻。那麼又有什麼理由呢?這便是次要的。因此,在理性得分析下,燭之武做出了正確的判斷。

  其次是兩個人的性格特點。其實從更深層次的分析可以得出,正是兩個人的性格差異導致了兩個人方式選擇上的差異。荊軻是一個相對衝動和固執的人,從「微太子言,臣願的額之」就可以看出。荊軻骨子裡透出的是武力取勝的思想。在今天看來就是有暴力傾向!而燭之武是一個老謀深算的人。由於他年老才得以重用以及責任重大使得他選擇了言退。

  最後是因為形勢有別。相對於燕國,秦國是一個前來挑戰的角色,大有非拿下燕國不可的意思。而相對於鄭國,秦國是聯合晉國攻鄭,並且攻鄭的結果對於秦國而言是弊大於利。再加上燭之武帶有挑撥意味的話,秦師的撤退便成了必然!

  其實,歸根結底都是一個「理」字。想必以理服人才是君之所為也。現實中同樣上演著一幕又一幕的荊軻刺秦王和燭之武退秦師。有些人遇到問題,習慣義氣用事,衝動行事,以武力解決問題,而結果卻總是慘痛!細想來,他們又何曾真正看清了問題的核心原因呢?而另一類人則顯得從容不迫,胸有成竹!因為他們抓住了問題本質原因,那麼所有問題便迎刃而解了。

  說到這裡,想到這裡,寫到這裡……張某的確感觸頗深,不知諸君聽完張某的愚論後是否認同。但是對於歷史的看法和討論又何時停止過呢?但願我們每一個人遇事都能像燭之武一樣,做到胸有成竹,從容不迫,進而不斷完善自我!

  這便是「行刺」和「言退」的哲學。

  讀《荊軻刺秦王》有感2: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伴著這感慨激昂的歌聲,荊軻踏上了行刺秦王的不歸之路。為了讓太子丹放心,田光自殺了;為了取得親王的信任,樊於期義無反顧地奉獻出自己的頭顱。

  荊軻成功的讓親王相信了他,在他打開地圖,圖窮匕現之際,荊軻抓住親王的袖子向他刺去。秦王大驚,兩人在臺上你追我趕,後來秦王趁機砍下了荊軻的左腿並殺了他。這就是「荊軻刺秦王」的故事。

  荊軻雖然刺殺沒有成功,田光.樊於期也都自殺而亡,但他們的精神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在我的眼裡,荊軻是一個愛國志士、勇士。他忠於國家,忠於自己的主人太子丹。在自己的國家陷入危難之際,他以壯士的身份挺身而出,絲毫不為自己的性命著想。難怪千百年來無數文人為他的英雄行為而感嘆不已!左思的《詠荊軻》稱頌他:「雖無壯士節,與世亦殊倫」;陶潛說他「其人雖已沒,千載有餘情」``````

  荊軻雖不懂以一人之力難以挽狂瀾的道理,也不懂得秦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他不畏強暴,不怕犧牲,不避艱險的精神和氣概還是值得我們大家讚頌與學習的。

  讀《荊軻刺秦王》有感3: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題記

  夢回戰國,看著荊軻那孤寂而又蕭瑟的身影,那飄蕩著血腥味的風兒吹拂著他的衣衫,手中握著一柄小巧卻滴著鮮血的匕首,「為什麼?明知道去了便是只有死這麼一條路,你為何還要如此堅持呢?這到底是為什麼?」那虛幻的身影終究還是在我的眼前消逝,只留下了一句飄渺的話語:「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那充斥著悲涼的吟唱,一直在我的心頭不肯消散。

  荊軻或許早就已經視死如歸了,他人的舉薦無不使荊軻受到推崇,但是也正因為如此,他就肩負著燕國的滅亡還是重生,同樣也決定了秦國的一統或者是破滅。但最後的刺殺失敗,難道真的是偶然嗎?不,當然不是,在冥冥之中已經決定了這一切。在逃回燕國後,太子丹的內心已被仇恨所籠罩,就只是因為在秦國當人質時待遇的不公,一心刺秦,他的行動就是如今所謂的「斬首行動」吧!但是在荊軻等自己的好友一同前往秦國的時候,太子丹的惶恐與急切從他的話語中流露出來。「日以盡矣,荊軻豈無意哉?丹請先遣秦武陽!」

  再者,至秦國見秦王時,荊軻的沉著冷靜,遇事謹慎在字裡行間中表現的淋漓盡致,面對秦王那種威嚴的霸氣並沒有像秦武陽那個莽夫一樣屈服,而是挺起胸膛直接面對,在這之餘還替秦武陽進行辯解,看似隨意的一句話,實則是靠了多大的勇氣與內心的縝密斟酌才說出來的。反之,秦武陽的懦弱與膽怯心理也同樣刻畫出來了,也從反面襯託出了荊軻的性情。文章的最後一句話「秦王目眩良久」這表達了什麼呢?恐怕會有很多抱以疑問,秦王為何會目眩呢?僅是這突如其來的刺殺嗎?還是畏懼了荊軻哪種義無反顧的精神呢?我想應該是後者吧!秦王沒有想到天下竟然還有這種人,也從正面反映了荊軻的無畏。話說荊軻的獻圖刺殺實在是妙絕,但事與願違,「其人雖已沒,千載有餘情。」

  再次回到那個群雄並起的朝代——戰國,秦國的統一仍舊在逐步的進行著,荊軻的死,難道真的是輕於鴻毛,就此辱沒於時間的沙漏中嗎?不,他的死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傲然,不屈的俠士形象,那布滿了鮮血的土地將迎來一位戰士的回歸,荊軻在死之前也不忘太子丹對他的一片恩情,但是那亡國之痛卻只能沉淪於茫茫人海當中,或許失敗並不可怕吧!但是只有勇敢去面對,這才是難能可

同类文章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後感

  【範例1】  在一個美好的下午,我閒著沒事就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我很奇怪: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兩句話作為文章的題目呢?  我靜下心來慢慢的欣賞著這篇文章,原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寫了第一首詩,我很吃驚,這不可能吧!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孩子就會寫這樣好的詩?真的很難

兩隻螞蟻讀後感400字(優秀)

  【範例1】  今天,我在語文課本上讀了一篇文章——《兩隻螞蟻》。主要寫的是兩隻螞蟻要去完成一項任務,但是有一塊大石頭擋住了它們的去路。一隻螞蟻毫不猶豫地往上爬,一次,兩次,三次........累得氣喘籲籲,最後,他終於爬了過去。另一隻螞蟻試了一次,兩次,爬不上去,便繞道而行,也完成了任務

《落花生》讀後感500字

  【範例1】  今天,我讀了《落花生》後,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這篇文章是通過一家人收花生時議論花生的好處,並以花生的可貴之處——藏而不露,向人們闡明一個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的確,一個人如果處處想著自己,而不顧別人的利益,那麼他就不會受到大家的尊敬。

名著《茶花女》讀後感500字

  【範例1】  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恆的文學主題,每一個人都盼望領有一份純潔的愛情,可是在殘暴的道德觀點和虛假的殘害之下,那一段高貴純潔的愛情卻幻滅了,那段愛情就是出自《茶花女》這本書中。書中講述的是,一個漂亮仁慈的煙花女子,瑪格麗特與誕生名門的男子阿芒彼此相愛,可終極卻陰陽永隔,天各一方

輸贏讀後感(精選)

  【範例1】  《輸贏》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文學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對即將參加工作的我心靈的啟迪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其去評價其文學價值,倒不如去研究它的實用價值,特別是對我這個即將在銷售領域裡摸爬滾打的在校學生。  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下,主人公周銳臨危不懼,選擇了忍辱負重,接受重任。成為了低靡

小學生綠野仙蹤讀後感300字

  【範例1】  初次翻開這本帶著油墨香氣的的書時,就被一個稀奇古怪的小題目所吸引住了。「空中旅行」。咦?空中怎麼會旅行呢?作者該不會腦子壞掉了吧?空中「旅行」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就是這一個疑惑,使我走進了《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這本書是由美國作家萊曼·弗蘭克·鮑母撰寫的。這本

課文《烏塔》讀後感400字

  【範例1】  烏塔,你真勇敢,你都敢自己去遊歐洲。烏塔,你真細心,,旅遊前都準備了三年,在家裡都設計好了旅行路線,還閱讀了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烏塔,你真懂事,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但你也不問爸爸媽媽要一分錢,到一個地方就給家裡打個電

關於稻草人讀後感400字【精編】

  【範例1】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葉聖陶爺爺的《稻草人》,我很喜歡這個故事。  我知道了稻草人的骨架是用竹子做的,肌肉是用黃稻草做的,帽子是用荷葉做的。他站在田裡,用來趕走那些飛來的小雀。  一天晚上,稻草人遇見了三件讓人傷心的事。第一件事是:一位眼睛模糊的老太太八九年前死了丈夫,她只

愛的藝術讀後感【經典】

  篇一:  讀完了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很好的一本薄薄的書。  人的孤獨感是無法迴避的事情,克服的辦法一是創造,主動去改造自然,實現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聯通;另一個就是愛,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實現自我和人群之間的聯通。無論是創造還是愛,都是主動性的行為;所以弗洛姆提倡「創造性的人格」。  通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後感

  【第1篇】  周恩來從小就熱愛學習,所以他的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有一天,校長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而讀書?」有的說為父母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輪到周恩來時,他大聲的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聽後大為滿意,後來實踐證明,這是他長期以來樹立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