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女孩指什麼(BM女孩受追捧誰在鼓動)
2023-10-13 04:47:55 2
去年開始,一個名為Brandy Melville(下文簡稱BM)的義大利女裝品牌漂洋過海,「火」到了中國。該品牌因「one size(一個尺碼)」的名號為不少時尚追逐者所熟知。該品牌沒有大號、中號,不論上裝還是下裝,通通只有「S」一個尺碼。許多追捧這一品牌的女性消費者結成群體,人稱「BM女孩」。在小紅書上,「挑戰成為BM女孩」一時成為熱門話題,許多博主都在教粉絲如何快速瘦身,從而穿上BM的裙子。成功應聘BM兼職店員的女孩,更可以引領潮流,成為眾人追捧的對象。(《廣州日報》7月28日)
面對BM的火爆熱銷,不乏有人看到現狀背後的隱憂——打著「成為BM女孩」的旗號,「身材焦慮」正以「時尚」之名大行其道,影響著許多年輕女性的身材審美,進而損害著其中相當一部分人的身體健康。正常來說,不同的服裝尺碼,對應著不同的消費群體,不論是S碼、M碼、L碼,還是各種加「X」的尺碼,都不過是一種用以區分產品特性的實用標籤。然而,在眾多網友追捧BM及同類品牌的過程中,「S」這個尺碼被加上了太多本不該有的光環,進而形成了「越瘦越美」的審美取向。這樣的結果,無疑並不健康。
一般來說,健康的身體質量指數(BMI)應在18.5到24之間。對應起來,一名身高160釐米的女性,健康體重應為47.5-61.5千克。而在日常生活中,能穿上S碼服裝的女性,其體重往往在健康標準的「下限」附近浮動。不僅如此,據媒體報導,自從BM發現S碼的標籤可以為其「吸粉」開始,該品牌的尺碼就越縮越小,這意味著:「BM女孩」的體重水平,極有可能已經落入營養不良的區間。在這種情況下,「BM女孩」在網上越受追捧,就會有越多人盲目瘦身,甚至以極端手段為自己減重。這不僅會在精神上給身材不那麼瘦的女性造成壓力,更會對她們的身體造成實質損害。
近些年,不論是在中國還是外國,「以瘦為美」都是主流審美。近日,國際期刊《柳葉刀》刊發了題為《中國城鄉平均體重指數和肥胖:2004至2018年全國代表性調查結果》。結果顯示,2004年—2018年,中國成人平均BMI呈總體上升趨勢。在這一背景下,由肥胖導致的健康風險,也確實是越來越多的人正在面對的問題。其實,公眾對瘦身有普遍性的追求,本身並不是太大的問題。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一個度,對超重、肥胖的人而言,瘦身固然有其必要。但是,身材過瘦、體重過輕,同樣是一種不健康,不應被視為美的典範。「越瘦越美」的審美傾向,是陷入了單一價值標準的判斷誤區。
當然,作為一個時尚品牌,如何設定品牌形象,採取何種營銷策略,都是BM的自由。在自由市場中,只要有人願意買、有人願意賣、買賣雙方都不違法,這樣的生意便無可厚非。有人專賣小碼女裝,自然也有人專賣大碼女裝。從這個角度看,「鼓動身材焦慮」的責任,不應全由品牌商承擔。不過,這並不代表社會就該對「BM女孩」備受追捧、盲目瘦身日益盛行的趨勢坐視不理、任其發展。恰恰相反,不論是時尚界的從業者,還是普通女性消費者,都應意識到「身材焦慮」的危險性,以實際行動抵制「越瘦越美」這種極端審美觀念的繼續蔓延。那些為了虛榮心或流量,在輿論場上大力製造「BM熱潮」的人,也理應受到輿論的譴責。
其實,「BM女孩」受到追捧,並不是「身材焦慮」第一次在網上「出圈」。此前,網上也曾流行過「A4腰」「鎖骨放硬幣」「反手摸肚臍」等。這些流行概念的共同點,是把社會中最瘦的那部分人的身體特徵,異化成「人人都該追求」的標準。此類事件一再重複發生,說明「身材焦慮」一直在社會上盛行。對此,人們還應從一點一滴做起,努力撕去各種不合理的審美標籤,讓人們對身材的追求向健康的標準靠攏,而這也有助於讓人們的審美變得更加多元。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