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池極片軟化設備的製作方法
2023-10-07 01:53:34 2
專利名稱:一種電池極片軟化設備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鎳氫電池的製作,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電池極片軟化設備。
背景技術:
隨著資訊時代的到來,資訊產業蓬勃發展,在邁入電子、資訊、通訊「3C」時代後,電子產品朝著「短、小、輕、薄」的趨勢發展,作為電子產品不可或缺的電池,其重要性也越來越顯著。鎳氫電池屬二 i^一世紀世界十大高技術之一,在移動通訊、電動工具、電動玩具、以及電動車等領域將得到廣泛運用,是處於穩定發展中的朝陽產業。由於通過對輥機壓製出來的正極片較硬,而極組需要卷繞後入殼,所以需要通過軟化機來讓極片變得柔軟,且有幅度。但生產在批量軟化時,極片上的浮粉容易遺留在機器上面,導致後續極片浮粉較多,影響電池的品質。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針對現有技術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電池極片軟化設備。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構造一種電池極片軟化設備,包括用於軟化電池極片的軟化裝置以及用於將電池極片送入及送出所述軟化裝置的輸送裝置,所述輸送裝置包括第一輸送帶,所述第一輸送帶包括與電池極片相接觸的表面;其特徵在於,該電池極片軟化設備還包括吸塵滾刷,該吸塵滾刷可轉動地安裝於所述軟化裝置之外,並與所述第一輸送帶的所述表面相配合,以吸附所述表面上的浮粉。優選的,所述第一輸送帶呈環形,並可順時針/逆時針方向轉動地安裝,所述表面為所述第一輸送帶的外表面。優選的,所述輸送裝置包括第二輸送帶,該第二輸送帶呈環形,並可逆時針/順時針方向轉動地安裝於所述第一輸送帶的下方;該第二輸送帶上側與所述第一輸送帶下側緊鄰,界定出所述的一個電池極片傳送區。優選的,所述電池極片傳送區位於所述軟化裝置內。優選的,所述吸塵滾刷設置於所述第一輸送帶的上側。優選的,所述吸塵滾刷設置於所述第一輸送帶的上側靠近所述軟化裝置的出口處的端部。優選的,所述吸塵滾刷被動地轉動安裝於所述軟化裝置之外。優選的,所述吸塵滾刷包括刷頭,所述刷頭可旋轉的安裝於所述軟化裝置之外,所述刷頭與所述第一輸送帶的上側貼合。
優選的,所述第一輸送帶上設有將吸附下的浮粉回收的回收裝置,所述回收裝置相對所述吸塵滾刷設於所述第一輸送帶傳送方向的下遊。[0016]優選的,所述回收裝置包括刮片和回收槽,所述刮片與所述表面緊密配合,所述回收槽設於所述第一輸送帶內側且位於所述刮片下方。實施本實用新型的電池極片軟化設備,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針對批量軟化極片遺留浮粉在傳送帶上的問題,通過在軟化裝置上端加放一個吸塵滾刷,通過吸塵滾刷不斷旋轉和傳送帶的摩擦,吸附浮粉,改善浮粉對極片造成的低壓等問題。
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附圖中:圖1是本實用新型電池極片軟化設備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電池極片軟化設備的出口處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電池極片軟化設備軟化裝置以及輸送裝置工作運行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徵、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現對照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在圖1至圖3示出的本實用新型的電池極片軟化設備實施例中,包括機體10、及設於機體10上的軟化裝置20以及輸送裝置30。機體10包括兩相對平行設置的側壁11,在側壁11上對稱的設有安裝軟化裝置20及其他軸體的若干安裝座12。軟化裝置20用於軟化電池極片50,輸送裝置30用 於將電池極片50送入及送出軟化裝置20。如圖3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軟化裝置20包括四根第一傳動軸21、以及五根第二傳動軸22。五根第二傳動軸22相互平行且同平面均勻間隔設置,在第二傳動軸22對應的入口處A—側設有和第二傳動軸22同步旋轉的第二從動軸23。第二從動軸23與第二傳動軸22平行且同平面設置,第二傳動軸22及第二從動軸23的兩端分別可旋轉的安裝在兩側壁11的安裝座12上。四根第一傳動軸21與五根第二傳動軸22平行設置且設於第二傳動軸22的上方,每一第一傳動軸21設於每兩相鄰第二傳動軸22的之間間隙的中線平面上。第一傳動軸21的上側設有與其平行並同步旋轉兩個第一從動軸24,兩個第一從動軸24設在同一水平面上,第一傳動軸21和第一從動軸24的兩端分別可旋轉的安裝在兩側壁11的安裝座12上。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傳動軸21、第二傳動軸22的數量可根據實際的應用進行調節,第一傳動軸21和第二傳動軸22的尺寸不做限定,可以應用直徑大小不同的軸體相互搭配同時使用。在一些實施例中,輸送裝置30包括第一輸送帶31和第二輸送帶32,第一輸送帶31和第二輸送帶32均呈環形。第一輸送帶31可轉動的套設在第一傳動軸21、第一從動軸24所形成區域的外圍,第一傳動軸21可帶動第一輸送帶31在順時針/逆時針方向轉動,第一從動軸24參與導向第一輸送帶31的轉動。第二輸送帶32可轉動的套設在第二傳動軸22、第二從動軸23的外圍上,第二傳動軸22可帶動第一輸送帶31在順時針/逆時針方向轉動,第二從動軸23參與導向第二輸送帶32的轉動。再如圖3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輸送帶32上側與第一輸送帶31下側緊鄰,界定出的一個電池極片傳送區D。在軟化裝置20工作時,第一傳動軸21帶動第一輸送帶31順時針轉動,第二傳動軸22帶動第二輸送帶32逆時針轉動,同時,第一從動軸24和第二從動軸23也分別參與轉動。將電池極片50帶有浮粉面朝上放置在入口處A的第二輸送帶32上,電池極片50被第二輸送帶32上側與第一輸送帶31下側夾持,沿傳送方向輸送進電池極片傳送區D,並從出口處B輸出。在此過程中,電池極片50上的浮粉會粘附在第一輸送帶31的表面311上。如圖2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在第一輸送帶31出口處B的上側設有吸塵滾刷60,且位於第一從動軸24對應的第一輸送帶31的上側。吸塵滾刷60包括刷頭61及旋轉軸62,刷頭61整體呈圓柱形結構,可旋轉的安裝在旋轉軸62上,旋轉軸62可旋轉的安裝在兩側壁11的安裝座12上。刷頭61表面均勻設有微孔,且與第一輸送帶31的表面311緊密配合,通過相互之間的摩擦力帶動刷頭61轉動,在不斷的轉動過程中吸附殘留在第一輸送帶31表面311的浮粉。可以理解的,刷頭60也可通過其他外力的驅動使其相對第一輸送帶31不斷的轉動。再如圖1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兩第一從動軸24之間設有回收裝置70,且相對吸塵滾刷60位於傳送方向的下遊。回收裝置70包括刮片71和回收槽72,刮片71與第一輸送帶31的表面311緊密配合,用於攔截從吸塵滾刷60上掉在第一輸送帶31表面311多餘的浮粉;回收槽72設於刮片71下方且位於第一輸送帶31內側,刮片71攔截的浮粉在第一輸送帶31轉動過程中從其兩側落到回收槽72內進行回收。在一些實施例中,在第一傳動軸21和第二傳動軸22對應的安裝座12上設有第一調節機構121,用於調節第一傳動軸21和第二傳動軸22的垂直方向的位置,以調節第一傳動軸21和第二傳動軸22之間的夾縫大小,對應軟化不同要求的電池極片50。在第一從動軸24對應的安裝座12上設有第二調節機構122,用於調節第一從動軸24的水平方向的位置,避免在第一傳動軸21的垂直位置調節後,第一傳動帶31的鬆緊程度不合適,影響第一輸送帶31的正常工作。
可以理解的,上述各技術特徵可以任意組合使用而不受限制。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並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範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電池極片軟化設備,包括用於軟化電池極片(50)的軟化裝置(20)以及用於將電池極片(50 )送入及送出所述軟化裝置(20 )的輸送裝置(30 ),所述輸送裝置(30 )包括第一輸送帶(31),所述第一輸送帶(31)包括與電池極片(50)相接觸的表面(311);其特徵在於,該電池極片軟化設備還包括吸塵滾刷(60),該吸塵滾刷(60)可轉動地安裝於所述軟化裝置(20)之外,並與所述第一輸送帶(31)的所述表面(311)相配合,以吸附所述表面(311)上的浮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極片軟化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輸送帶(31)呈環形,並可順時針/逆時針方向轉動地安裝,所述表面(311)為所述第一輸送帶(31)的外表面。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池極片軟化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輸送裝置(30)包括第二輸送帶(32),該第二輸送帶(32)呈環形,並可逆時針/順時針方向轉動地安裝於所述第一輸送帶(31)的下方;該第二輸送帶(32)上側與所述第一輸送帶(31)下側緊鄰,界定出所述的一個電池極片傳送區(D)。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池極片軟化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電池極片傳送區(D)位於所述軟化裝置(20)內。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任一項所述的電池極片軟化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吸塵滾刷(60)設置於所述第一輸送帶(31)的上側。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池極片軟化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吸塵滾刷(60)設置於所述第一輸送帶(31)的上側靠近所述軟化裝置(20)的出口處(B)的端部。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池極片軟化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吸塵滾刷(60)被動地轉動安裝於所述軟 化裝置(20)之外。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池極片軟化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吸塵滾刷(60)包括刷頭(61),所述刷頭(61)可旋轉的安裝於所述軟化裝置(20)之外,所述刷頭(61)與所述第一輸送帶(31)的上側貼合。
9.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池極片軟化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輸送帶(31)上設有將吸附下的浮粉回收的回收裝置(70),所述回收裝置(70)相對所述吸塵滾刷(60)設於所述第一輸送帶(31)傳送方向的下遊。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電池極片軟化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回收裝置(70)包括刮片(71)和回收槽(72),所述刮片(71)與所述表面(311)緊密配合,所述回收槽(72)設於所述第一輸送帶(31)內側且位於所述刮片(71)下方。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池極片軟化設備,包括用於軟化電池極片的軟化裝置以及用於將電池極片送入及送出軟化裝置的輸送裝置,輸送裝置包括第一輸送帶,第一輸送帶包括與電池極片相接觸的表面;該電池極片軟化設備還包括吸塵滾刷,該吸塵滾刷可轉動地安裝於軟化裝置之外,並與第一輸送帶的表面相配合,以吸附表面上的浮粉。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容易實現,且成本低,能有效的改善浮粉對極片造成的低壓等問題。
文檔編號H01M4/04GK203150651SQ20132013118
公開日2013年8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21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21日
發明者龍翔, 葉凱, 官洞山, 張燕剛, 賓建軍, 劉修才, 胡善陽 申請人:深圳市倍特力電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