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骨科助行器的製作方法
2023-10-06 22:18:09 3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助行器,具體涉及一種骨科助行器。
背景技術:
目前,做完下肢骨科手術後的病人,臨床上下肢骨折病人在康復鍛鍊時大多使用拐杖助行,現有的拐杖結構簡單,肢體沒有支撐裝置,在行走時容易產生疲勞,甚至是造成再次損傷,給醫務人員增加了極大的工作難度。
目前,傳統的骨科助行器存在結構簡單、功能單一、助行效果差的問題,並且在使用過程中患者整體重量基本上全靠雙手進行支撐,患者長時間的使用助行器,手臂懸空,當患者行走時間較長時,肘部、肩部會產生肌肉疲勞,疲勞會導致患者肌肉酸痛繼而發生危險。所以,製造一種可以支撐手臂減緩患者雙手支撐強度的助行器是十分必要的。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骨科助行器,以解決現有助行器只能雙手支撐身體,手臂處於懸空狀態易造成患者手臂肘部、肩部會產生肌肉疲勞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骨科助行器,包括助行器主體架,所述助行器主體架包括左支架和右支架,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之間設置面板;
所述左支架設置傾斜的第一電動推桿,所述右支架設置傾斜的第二電動推桿,所述第一電動推桿連接第一護肘託板,所述第一護肘託板通過第一鉸鏈連接左支架;
所述第二電動推桿連接第二護肘託板,所述第二護肘託板通過第二鉸鏈連接右支架。
進一步的,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均設置橡膠護套。
進一步的,所述橡膠護套表面設置三角形防滑凸起。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護肘託板和第二護肘託板均設置護肘軟墊。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鉸鏈和第二鉸鏈均為合頁。
進一步的,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均設置車輪。
進一步的,所述面板表面設置軟墊,所述面板右上角設置水杯架。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骨科助行器,在使用時通過調整電動推桿的長度調節護肘託板的角度,從而適合各類(不同身高、體重等)人群,護肘託板託住患者的手臂,減輕患者使用助行器時雙手的支撐力,解決患者行走時間較長時,肘部、肩部會產生肌肉疲勞的問題。
(2)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骨科助行器,在患者短暫停留歇息時,患者可以雙臂趴伏在面板上,解決患者使用助行器行走過程中臨時性站立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骨科助行器,有效的解決了現有助行器只能雙手支撐身體,手臂處於懸空狀態易造成患者手臂肘部、肩部會產生肌肉疲勞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骨科助行器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示:2、車輪;3、面板;4、橡膠護套;11、左支架;12、右支架;13、第一電動推桿;14、第二電動推桿;15、第一護肘託板;16、第一鉸鏈;17、第二護肘託板;18、第二鉸鏈;19、軟墊;20、水杯架。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實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徵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於解釋本實用新型,並非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的範圍。
如圖1所示,一種骨科助行器,包括助行器主體架,所述助行器主體架包括左支架11和右支架12,所述左支架11和右支架12均有不鏽鋼管經過焊接而成,所述左支架11和右支架12之間設置面板3,面板則則是不鏽鋼板,通過焊接固定在左支架11和右支架12之間;
所述左支架11設置傾斜的第一電動推桿13,所述右支架12設置傾斜的第二電動推桿14,所述第一電動推桿13連接第一護肘託板15,所述第一護肘託板15通過第一鉸鏈16連接左支架11;
所述第二電動推桿14連接第二護肘託板17,所述第二護肘託板17通過第二鉸鏈18連接右支架12。
優選的,所述左支架11和右支架12均設置橡膠護套4。
優選的,所述橡膠護套4表面設置三角形防滑凸起。
優選的,所述第一護肘託板15和第二護肘託板17均設置護肘軟墊,護肘軟墊為海綿墊或乳膠墊等較為柔軟的材料製造。
優選的,所述第一鉸鏈16和第二鉸鏈18均為合頁。
優選的,所述左支架11和右支架12均設置車輪2。
優選的,所述面板3表面設置軟墊19,軟墊為棉布包裹海綿墊或乳膠墊等較為柔軟的材料經縫製製造,所述面板3右上角設置水杯架20,所述水杯架20採用不鏽鋼焊接而成,然後焊接在面板3上。
本實施例提供的骨科助行器:在使用時患者將雙手緊握左右支架的橡膠防護套部位,調整電動推桿的長度使護肘託板託住患者的雙肘,增加患者雙肘的依靠力減輕患者雙手的支撐力,使患者更有利的平衡身體;同時患者行走時間較長時,患者可以進行休息,休息時患者可以趴在面板上面以未受傷的腿和雙手支撐。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