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消渴(糖尿病)的藥物組合物及製備方法
2023-10-06 19:47:29 2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消渴(糖尿病)的藥物組合物及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到一種治療消渴(糖尿病)的藥物組合物及製備方法,屬於中草藥製劑技術領域,尤其適用於臨床上治療II型糖尿病口渴多飲,消谷易飢,尿多消瘦,倦怠乏力等症。
背景技術:
消渴病(II型糖尿病)以口渴多飲,消谷易飢為臨床特徵,目前,治療糖尿病的藥物分為三大類1、西藥,該類藥物以胰島素和第二代的磺醯脲類藥物優降糖為代表,優點是控制症狀迅速,效果顯著,但副作用明顯,不但能損壞肝、腎功能,而且還會造成白細胞、粒細胞和血小板的減少,並能導致患者藥物繼發性失效;2、中西結合藥類,該類藥物以廣州中藥一廠生產的「中一消渴丸」為代表,「中一消渴丸」的主要成分有黃芪、生地黃、天花粉和西藥優降糖,該藥具有滋陰養腎,益氣生津和療效快的特點,但每丸中仍然含有0.25mg的西藥優降糖,因而還存在有損壞肝、腎功能和導致患者藥物繼發性失效的不足;3、純中藥,如左歸飲、六味地黃丸、人參糖肽注射液(補氣、生津、止渴)、愈三消膠囊(養陰生津,益氣活血)、渴樂寧膠囊(益氣、養陰、生津)、芪蛭降糖膠囊(益氣養陰,活血化瘀)、金芪降糖片(清熱益氣)、參芪降糖片(益氣養陰、滋脾補腎)等,上述藥物述及病變臟腑則責之肺、胃、腎,論及病機則以之「陰虛燥熱」,論及治療則專重於養陰清熱,本發明根據絡病理論,從脾論治,以益氣養陰,健脾運津為治則,臨床療效顯著。
發明內容
本發明以中醫益氣養陰,健脾運津為主要治療原則,將治脾諸法與藥物有機結合既糾正消渴病機體局部存在的水津匱乏、陰虛燥熱的病機之標,又糾正脾失健運而引起的水谷津液輸布和利用過程中的紊亂及不平衡狀態,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這種治療消渴的藥物組合物,其生藥組成比例(重量/重量)包括人參42-160份、黃精50-200份、蒼朮(炒)30-100份、苦參20-60份、茯苓35-100份、麥冬50-200份、何首烏(炙)35-100份、生地黃50-120份、山茱萸50-200份、黃連20-60份、佩蘭30-60份、荔枝核75-150份、淫羊藿30-60份、知母30-100份、丹參35-120份、葛根50-200份、地骨皮30-100份、水餘量。
所述治療消渴的藥物組合物的較好組合比例為人參83份、黃精110份、蒼朮(炒)55份、苦參45份、麥冬110份、佩蘭45份、知母55份、丹參72份、茯苓67份、何首烏(炙)67份、葛根110份、荔枝核110份、生地黃83份、地骨皮67份,水餘量。所述的治療消渴的藥物組合物,其生藥組成還可包括黃芪、山茱萸、淫羊藿、黃連、玉竹、白朮、澤瀉、補骨脂、玄參、熟地、石斛、佛手、仙靈脾、白薇其中一種或幾種。上述治療消渴的藥物組合物的製備方法包括(1)、佩蘭45克、蒼朮55克合併蒸餾提取揮髮油,蒸餾後的水溶液另器收集,殘渣及其水溶液備用;(2)、山茱萸110克用8倍量75%乙醇作溶劑,浸漬24小時後,進行滲漉,滲漉速度3ml/分鐘,收集滲漉液700ml,回收乙醇,並濃縮成清膏備用;
(3)、其餘人參83克、黃精110克、苦參45克、麥冬110克、知母55克、丹參72克、茯苓67克、何首烏(炙)67克、葛根110克、荔枝核110克、生地黃83克、地骨皮67克其14味加水8倍量浸泡2小時後,加入步驟(1)、(2)佩蘭、蒼朮、山茱萸的殘渣及水溶液,煎煮兩次,合併煎煮液,過濾,濾液濃縮至800ml;加入95%乙醇,至含醇量達60%,充分沉澱,過濾,濾液回收乙醇並濃縮至900ml,加入揮髮油、山茱萸清膏及防腐劑(1‰苯甲酸鈉)充分攪拌溶解,溶液用蒸餾水調整總量至1000ml,攪勻,放入冷藏庫4℃條件下靜成沉12小時,濾過,灌封,滅菌,即得。
經河北醫科大學中醫學院中醫藥理教研室藥理試驗研究表明,本發明的口服液(商品名稱為津力達口服液)治療性給藥對四氧嘧啶和腎上腺素兩種高血糖大鼠均有明顯降血糖作用,同時能提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但是對胰島素分泌及血脂無明顯影響。見附件。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本發明藥物組合的實例,說明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
(2)、山茱萸照滲漉法(《中國藥典》2000年版一部附錄IO)用8倍量75%乙醇作溶劑,浸漬24小時後,進行滲漉,滲漉速度3ml/分鐘,收集滲漉液700ml,回收乙醇,並濃縮成清膏備用;(3)其餘人參等14味加水8倍量浸泡2小時後,加入佩蘭、蒼朮、山茱萸的殘渣及水溶液,煎煮兩次(第一次3小時,第二次2小時),合併煎煮液,濾過。濾液濃縮至約800ml;加入95%乙醇,至含醇量達60%,充分沉澱,濾過,濾液回收乙醇並濃縮至900ml,加入揮髮油、山茱萸清膏及防腐劑(1‰苯甲酸鈉)充分攪拌溶解,溶液用蒸餾水調整總量至1000ml,攪勻,放入冷藏庫4℃條件下靜置沉澱12小時,濾過,灌封,滅菌,即得。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消渴的藥物組合物,其生藥組成比例(重量/重量)包括人參42-160份、黃精50-200份、蒼朮(炒)30-100份、苦參20-60份、茯苓35-100份、麥冬50-200份、何首烏(炙)35-100份、生地黃50-120份、山茱萸50-200份、黃連20-60份、佩蘭30-60份、荔枝核75-150份、淫羊藿30-60份、知母30-100份、丹參35-120份、葛根50-200份、地骨皮30-100份、水餘量。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消渴的藥物組合物,其特徵在於所述生藥的組合比例包括人參83份、黃精110份、蒼朮(炒)55份、苦參45份、麥冬110份、佩蘭45份、知母55份、丹參72份、茯苓67份、何首烏(炙)67份、葛根110份、荔枝核110份、生地黃83份、地骨皮67份,水餘量。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療消渴的藥物組合物,其生藥組成還可包括黃芪、山茱萸、淫羊藿、黃連、玉竹、白朮、澤瀉、補骨脂、玄參、熟地、石斛、佛手、仙靈脾、白薇其中一種或幾種。
4.上述治療消渴的藥物組合物的製備方法包括(1)、佩蘭45克、蒼朮55克合併蒸餾提取揮髮油,蒸餾後的水溶液另器收集,殘渣及其水溶液備用;(2)、山茱萸110克用8倍量75%乙醇作溶劑,浸漬24小時後,進行滲漉,滲漉速度3ml/分鐘,收集滲漉液700ml,回收乙醇,並濃縮成清膏備用;(3)、其餘人參83克、黃精110克、苦參45克、麥冬110克、知母55克、丹參72克、茯苓67克、何首烏(炙)67克、葛根110克、荔枝核110克、生地黃83克、地骨皮67克共14味加水8倍量浸泡2小時後,加入步驟(1)、(2)佩蘭、蒼朮、山茱萸的殘渣及水溶液,煎煮兩次,合併煎煮液,過濾,濾液濃縮至800ml;加入95%乙醇,至含醇量達60%,充分沉澱,過濾,濾液回收乙醇並濃縮至900ml,加入揮髮油、山茱萸清膏及防腐劑(1‰苯甲酸鈉)充分攪拌溶解,溶液用蒸餾水調整總量至1000ml,攪勻,放入冷藏庫4℃條件下靜成沉12小時,濾過,灌封,滅菌,即得。
全文摘要
本發明以中醫益氣養陰,健脾運津為主要治療原則,提供一種治療消渴(糖尿病)的口服液,將治脾諸法與藥物有機結合,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這種藥物組合物,其生藥組成比例(重量/重量)包括人參83份、黃精110份、蒼朮(炒)55份、苦參45份、麥冬110份、佩蘭45份、知母55份、丹參72份、茯苓67份、何首烏(炙)67份、葛根110份、荔枝核110份、生地黃83份、地骨皮67份,水餘量。經河北醫科大學中醫學院中醫藥理教研室藥理試驗研究表明,本發明的口服液(商品名稱為津力達口服液)治療性給藥對四氧嘧啶和腎上腺素兩種高血糖大鼠均有明顯降血糖作用,同時能提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但是對胰島素分泌及血脂無明顯影響。
文檔編號A61P3/00GK1403146SQ02146570
公開日2003年3月19日 申請日期2002年10月24日 優先權日2002年10月24日
發明者吳以嶺 申請人:河北以嶺醫藥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