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戲曲文化,高甲戲特點都有哪些
2023-10-05 04:24:19 4
這期來了解了解高甲戲特點的相關知識,高甲戲是閩南地方戲曲劇種之一,流行於福建省閩南方言地區和臺灣、金門及東南亞各國華僑、華人聚居地。音樂曲牌屬南音系統。那麼,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讓你漲知識哦!
可能感興趣》》遍布廣泛的戲劇:梆子腔產生於哪個省
高甲戲是閩南地方戲曲劇種之一,流行於福建省閩南方言地區和臺灣、金門及東南亞各國華僑、華人聚居地。音樂曲牌屬南音系統。
高甲戲孕育於明末清初,早期只是一種化裝遊行演出,在民間樂曲的伴奏下作即興表演。後來發展成專業戲班,因主要演宋江的故事,被稱為「宋江戲」。清中葉,藝人們吸收了其他藝術門類的表演形式,再次發展成有文有武的「合興戲」,突破了專演宋江戲的局限。清末,又吸收了微劇、江西腔和京劇的藝術表演形式,形成了具有獨特風格的閩南地方戲曲,始稱高甲戲。
高甲戲是中國傳統戲曲中獨樹一幟的劇種,它的地域特徵明顯突出,操閩南方言泉州腔,演唱南音,吹奏南樂形成本地區具有很強欣賞性的大劇種,承載著地方文化的諸多精華。所創立的傀儡醜(木偶醜)表演藝術的獨持性,是其他劇種少有的,它演時活潑風趣,舞蹈性極強,具有較高的美學價值,湧現出「柯賢溪、陳宗熟、林賜福、許仰川」等閩南名醜。培育出中國戲劇「梅花獎」優秀演員。
音樂特點高甲戲的音樂曲牌以南曲為主,兼收木偶調和民間小調,並在旋律節奏上進行了必要的改革,使之適合舞臺上表演各種人物性格的需要,具有濃鬱的地方韻味。唱工用本嗓,唱字行腔雄渾高昂,也有清婉細膩的音韻。丑旦戲多用民歌小調,輕快活潑。間奏曲大多來自民間的「十音」、「籠吹」和「錦歌」。
高甲戲使用的樂器,分為文樂和武樂。文樂以嗩吶為主,配以品簫、洞簫、三弦、二弦,後來又加入琵琶、揚琴、二胡、中胡、小提琴和大提琴。武樂有百鼓、小鼓、通鼓、鐸板、大小鑼、大小鈸、特別是響盞和小叫,有濃厚地方特色,是丑旦戲或輕鬆場面不可缺少的打擊樂。
表演特點高甲戲行當的劃分與京劇大致相同,丑角戲的表演最為突出。僅醜行分類就有男醜和女丑。男醜又分文丑和武丑。文丑有「長衫醜」和「短衫醜」;武丑有「師爺醜」和「捆身醜」。女丑有「夫人醜」、「媒人醜」、「老婆醜」、「婢醜」等達幾十種之多。
丑角的表演藝術很豐富,如「公子醜」、「破衫醜」、「傀儡醜」、「女丑」等都是藝人們從生活中提取素材,自己創造設計出來,身段動作細緻優美,表情幽默詼諧活潑,誇張性大,節奏明朗,舞蹈性強,輕快自如,妙趣橫生,獨具一格,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浪漫主義色彩。不僅給人以輕鬆愉快的藝術享受,而且還引人深思。
1949年以來,高甲戲《連升上級》、《風冠夢》、《金魁星》、《金刀會》、《上'舅婉兒》等劇目接連引起轟動,在中國戲曲大舞臺上佔有一席之地。
高甲戲在海內外有較大影響,曾多次到香港、菲律賓、新加坡、臺灣、金門進行訪問演出,它不僅深入到閩南人的精神世界,且是維繫大陸、臺灣、東南亞華人華裔的一條重要情感紐帶,成為中國文化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