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讀周敦頤的《愛蓮說》有感600字

2023-10-05 12:15:29

  《愛蓮說》通過對蓮的形象和品質的描寫,歌頌了蓮花堅貞的品格,從而也表現了作者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和灑落的胸襟。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後感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讀周敦頤的《愛蓮說》有感一:

  自從學過了《愛蓮說》這篇優美的文章後,我感慨萬分。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句意味深長的話,使我沉思了許久。

  我漸漸地回憶起小學時期的一點一滴,那輕輕鬆鬆、無憂無慮的小學生活,仿佛又回到了眼前。

  小學,只有兩項需要引起重視的科目——語文和數學。每一節課,老師都講得又慢又詳細,這對於活潑聰明、善於動腦的我來說,簡直是易如反掌。但也正是以為科目的簡單和我的疏鬆,我開始和一些成績差、貪玩兒的同學混在了一起。久而久之,我的學習開始逐步下降,上課發言的次數也越發的少了。雖然,我早已意識到自己的下降,只是,我忘不了和他們在一起的「快樂」,在當時的我看來,玩耍就是快樂。

  結果便一想而知,畢業的成績十分不理想,我哭了,可是,這充滿了失望與愧疚的淚水,卻不能洗去我身上的「汙泥」。我在這渾濁的泥水中奮力掙扎,試圖遠離這個是非之地,但我的「根」早已深深地扎入水底,無論我怎麼用力,還是無濟於事。

  然而,就在我快要絕望之際,一場瓢潑大雨及時地灑向了這裡。很快,周圍那渾濁的泥水變成了一條清澈的小河,我挺起了胸;雨後,太陽出來了,一縷縷溫暖的陽光照耀著我,我抬起了頭。

  我迎來了我的中學生活。

  讀周敦頤的《愛蓮說》有感二: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番。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這是宋代哲學家——濂溪先生周敦頤的傳世佳作《愛蓮說》中的名句。

  《愛蓮說》是託物言志的銘文。作者用具有高潔風格的「蓮」自比,婉曲地批判了當時趨炎附勢、追求富貴的世風。周敦頤在文中說「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也。」這段話將三種名花喻為三種不同的人:菊花即為孤傲的隱士;蓮花,清高清逸的君子;牡丹,則為濃豔庸俗的富貴之人。

  本來,在以花喻人的三花之中,按傳統觀念愛好種植牡丹之人,應該不多,因為,人的思想最高境界,不是在牡丹富貴的小小錢眼之中,而是做一個清高不凡的正人君子。但是縱觀現實,就與傳統有區別了,現代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愛富貴牡丹之人遠超過愛菊、愛蓮的人了。特別是利慾薰心的愛錢人,自稱為「牡丹之王」的撈金者,身價越來越高,他們自喻比蓮花高潔。但實際上他們有的為了金錢的利益,卻不惜一切手段,甚至與蓮花君子勾結起來,做一些非法的事,醜態百出。

  原四川省簡陽市市長王善武,他身為一市之長的正人君子,表面上像一竿高潔的蓮花,在簡陽的地位最高、最有身位,按理來說,他應該在人面前說一不二,令市民們服服帖帖。可就是這麼個一市之長,卻被一個姓張的富商吆來喝去,就如同一個活脫脫的哈巴狗,這一切是為啥呢?只因為王善武「啃」到了張某送來的價值十萬元的「骨頭」。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啃了人家的骨頭,能不做只「乖狗」嗎?只不過王善武運氣不好,「吃」了有毒的食物,吃了不該「吃」的東西,結果鋃鐺入獄,判刑十載。

  還有海南澄縣的「楚霸王」王英漢,人稱是「牡丹之王」的富豪、霸主,他殺人越貨,欺男霸女,橫行長達六年之久。群眾多次舉報,上級多次派工作組,還是無法解決問題,原因在於現在鑽錢眼愛富貴牡丹的人多了,他用巨款收買了許多正人君子,包括區縣幹部、執法人員。每當風聲一緊,就有人通風報信;每當案發,就有人說情包庇,滔天罪行兇變得子烏虛有了。但法網恢恢總是疏而不漏的。

  上述《愛蓮說》中,傳統觀念的演變,蓮花與牡丹——正人君子與富商價值觀念錯位,反映了現代社會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人們正在一切向金錢利益看齊。瘋狂撈錢,為政的人迷錢喪志。仿佛有了錢就有了富貴牡丹,金錢成了富貴、幸福的代名詞,其實,殊不知,有許多東西是用錢買不到的,如純真的情誼,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以及在這個基礎上所構築的和諧社會,都不可能用錢買通得來,靠的是「蓮花之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精神。

  世間百態,有的人像蓮花一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而有的人在利益的沼澤中愈陷愈深,在貪慾的深潭裡愈染愈黑。人心自有天地鑑,清者自清,濁者自濁。

  宋代大詩人楊萬裡說過:「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我相信,只要「接天蓮葉」的群體和「映日荷花」本色,即使是不被人們看好的蓮花,也會比那些像富貴榮花的「牡丹」更加嬌豔、芬芳,別樣紅豔。

  讀周敦頤的《愛蓮說》有感三:

  《愛蓮說》是宋代著名理學家周敦頤的作品。「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如此美文,何須多言。

  記得我上學的時候,沒學過《愛蓮說》,那時,也無蓮可愛,後來,因何而愛蓮了呢?愛蓮的確是因荷:「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裡。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真是太美了!此時此刻,你難道沒有醉嗎!如果你沒有讀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只能說:遺憾。

  不管怎樣,周家人寫出了《愛蓮說》這樣的名篇,姓周的臉上有光啊!小時候因為周姓,也曾尋過根。水滸裡有個小霸王周通,被魯達辱;三國周郎,又受諸葛氣;再尋,尋到了夏商周,文王武王周公,何等威風!可是他們姓姬;怎麼沾點祖上的榮光就那麼難呢?那個年代,《愛蓮說》之類的東西是不上桌面的,所以也就沒法攀附周夫子;當時,地主周扒皮倒是相當的出名,他老人家真是可憐,被高玉寶那小子整得好叫慘啊。其實,他半夜裡起來學雞叫,是為了讓長工們不睡懶覺,晨練空氣多好啊,你們怎麼就不明白呢?

  現如今,俺既不會拳腳,又不懂練兵,頂多夢見過周公,反倒是繼承了春富大爺的好習慣,天天早起。俺以為早睡早起身體好,每天和孩子們跑操。孩子啊,多晨練少網戀,周叔我是為你們好。至於你們怎麼想?我也不清楚。也許你們認為我是周扒皮也難說。管他呢,反正你們也不敢明說,要說,你們就給我《愛蓮說》。

同类文章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後感

  【範例1】  在一個美好的下午,我閒著沒事就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我很奇怪: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兩句話作為文章的題目呢?  我靜下心來慢慢的欣賞著這篇文章,原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寫了第一首詩,我很吃驚,這不可能吧!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孩子就會寫這樣好的詩?真的很難

兩隻螞蟻讀後感400字(優秀)

  【範例1】  今天,我在語文課本上讀了一篇文章——《兩隻螞蟻》。主要寫的是兩隻螞蟻要去完成一項任務,但是有一塊大石頭擋住了它們的去路。一隻螞蟻毫不猶豫地往上爬,一次,兩次,三次........累得氣喘籲籲,最後,他終於爬了過去。另一隻螞蟻試了一次,兩次,爬不上去,便繞道而行,也完成了任務

《落花生》讀後感500字

  【範例1】  今天,我讀了《落花生》後,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這篇文章是通過一家人收花生時議論花生的好處,並以花生的可貴之處——藏而不露,向人們闡明一個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的確,一個人如果處處想著自己,而不顧別人的利益,那麼他就不會受到大家的尊敬。

名著《茶花女》讀後感500字

  【範例1】  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恆的文學主題,每一個人都盼望領有一份純潔的愛情,可是在殘暴的道德觀點和虛假的殘害之下,那一段高貴純潔的愛情卻幻滅了,那段愛情就是出自《茶花女》這本書中。書中講述的是,一個漂亮仁慈的煙花女子,瑪格麗特與誕生名門的男子阿芒彼此相愛,可終極卻陰陽永隔,天各一方

輸贏讀後感(精選)

  【範例1】  《輸贏》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文學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對即將參加工作的我心靈的啟迪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其去評價其文學價值,倒不如去研究它的實用價值,特別是對我這個即將在銷售領域裡摸爬滾打的在校學生。  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下,主人公周銳臨危不懼,選擇了忍辱負重,接受重任。成為了低靡

小學生綠野仙蹤讀後感300字

  【範例1】  初次翻開這本帶著油墨香氣的的書時,就被一個稀奇古怪的小題目所吸引住了。「空中旅行」。咦?空中怎麼會旅行呢?作者該不會腦子壞掉了吧?空中「旅行」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就是這一個疑惑,使我走進了《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這本書是由美國作家萊曼·弗蘭克·鮑母撰寫的。這本

課文《烏塔》讀後感400字

  【範例1】  烏塔,你真勇敢,你都敢自己去遊歐洲。烏塔,你真細心,,旅遊前都準備了三年,在家裡都設計好了旅行路線,還閱讀了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烏塔,你真懂事,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但你也不問爸爸媽媽要一分錢,到一個地方就給家裡打個電

關於稻草人讀後感400字【精編】

  【範例1】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葉聖陶爺爺的《稻草人》,我很喜歡這個故事。  我知道了稻草人的骨架是用竹子做的,肌肉是用黃稻草做的,帽子是用荷葉做的。他站在田裡,用來趕走那些飛來的小雀。  一天晚上,稻草人遇見了三件讓人傷心的事。第一件事是:一位眼睛模糊的老太太八九年前死了丈夫,她只

愛的藝術讀後感【經典】

  篇一:  讀完了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很好的一本薄薄的書。  人的孤獨感是無法迴避的事情,克服的辦法一是創造,主動去改造自然,實現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聯通;另一個就是愛,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實現自我和人群之間的聯通。無論是創造還是愛,都是主動性的行為;所以弗洛姆提倡「創造性的人格」。  通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後感

  【第1篇】  周恩來從小就熱愛學習,所以他的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有一天,校長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而讀書?」有的說為父母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輪到周恩來時,他大聲的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聽後大為滿意,後來實踐證明,這是他長期以來樹立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