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周敦頤的《愛蓮說》有感600字
2023-10-05 12:15:29 1
《愛蓮說》通過對蓮的形象和品質的描寫,歌頌了蓮花堅貞的品格,從而也表現了作者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和灑落的胸襟。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後感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讀周敦頤的《愛蓮說》有感一:
自從學過了《愛蓮說》這篇優美的文章後,我感慨萬分。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句意味深長的話,使我沉思了許久。
我漸漸地回憶起小學時期的一點一滴,那輕輕鬆鬆、無憂無慮的小學生活,仿佛又回到了眼前。
小學,只有兩項需要引起重視的科目——語文和數學。每一節課,老師都講得又慢又詳細,這對於活潑聰明、善於動腦的我來說,簡直是易如反掌。但也正是以為科目的簡單和我的疏鬆,我開始和一些成績差、貪玩兒的同學混在了一起。久而久之,我的學習開始逐步下降,上課發言的次數也越發的少了。雖然,我早已意識到自己的下降,只是,我忘不了和他們在一起的「快樂」,在當時的我看來,玩耍就是快樂。
結果便一想而知,畢業的成績十分不理想,我哭了,可是,這充滿了失望與愧疚的淚水,卻不能洗去我身上的「汙泥」。我在這渾濁的泥水中奮力掙扎,試圖遠離這個是非之地,但我的「根」早已深深地扎入水底,無論我怎麼用力,還是無濟於事。
然而,就在我快要絕望之際,一場瓢潑大雨及時地灑向了這裡。很快,周圍那渾濁的泥水變成了一條清澈的小河,我挺起了胸;雨後,太陽出來了,一縷縷溫暖的陽光照耀著我,我抬起了頭。
我迎來了我的中學生活。
讀周敦頤的《愛蓮說》有感二: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番。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這是宋代哲學家——濂溪先生周敦頤的傳世佳作《愛蓮說》中的名句。
《愛蓮說》是託物言志的銘文。作者用具有高潔風格的「蓮」自比,婉曲地批判了當時趨炎附勢、追求富貴的世風。周敦頤在文中說「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也。」這段話將三種名花喻為三種不同的人:菊花即為孤傲的隱士;蓮花,清高清逸的君子;牡丹,則為濃豔庸俗的富貴之人。
本來,在以花喻人的三花之中,按傳統觀念愛好種植牡丹之人,應該不多,因為,人的思想最高境界,不是在牡丹富貴的小小錢眼之中,而是做一個清高不凡的正人君子。但是縱觀現實,就與傳統有區別了,現代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愛富貴牡丹之人遠超過愛菊、愛蓮的人了。特別是利慾薰心的愛錢人,自稱為「牡丹之王」的撈金者,身價越來越高,他們自喻比蓮花高潔。但實際上他們有的為了金錢的利益,卻不惜一切手段,甚至與蓮花君子勾結起來,做一些非法的事,醜態百出。
原四川省簡陽市市長王善武,他身為一市之長的正人君子,表面上像一竿高潔的蓮花,在簡陽的地位最高、最有身位,按理來說,他應該在人面前說一不二,令市民們服服帖帖。可就是這麼個一市之長,卻被一個姓張的富商吆來喝去,就如同一個活脫脫的哈巴狗,這一切是為啥呢?只因為王善武「啃」到了張某送來的價值十萬元的「骨頭」。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啃了人家的骨頭,能不做只「乖狗」嗎?只不過王善武運氣不好,「吃」了有毒的食物,吃了不該「吃」的東西,結果鋃鐺入獄,判刑十載。
還有海南澄縣的「楚霸王」王英漢,人稱是「牡丹之王」的富豪、霸主,他殺人越貨,欺男霸女,橫行長達六年之久。群眾多次舉報,上級多次派工作組,還是無法解決問題,原因在於現在鑽錢眼愛富貴牡丹的人多了,他用巨款收買了許多正人君子,包括區縣幹部、執法人員。每當風聲一緊,就有人通風報信;每當案發,就有人說情包庇,滔天罪行兇變得子烏虛有了。但法網恢恢總是疏而不漏的。
上述《愛蓮說》中,傳統觀念的演變,蓮花與牡丹——正人君子與富商價值觀念錯位,反映了現代社會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人們正在一切向金錢利益看齊。瘋狂撈錢,為政的人迷錢喪志。仿佛有了錢就有了富貴牡丹,金錢成了富貴、幸福的代名詞,其實,殊不知,有許多東西是用錢買不到的,如純真的情誼,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以及在這個基礎上所構築的和諧社會,都不可能用錢買通得來,靠的是「蓮花之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精神。
世間百態,有的人像蓮花一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而有的人在利益的沼澤中愈陷愈深,在貪慾的深潭裡愈染愈黑。人心自有天地鑑,清者自清,濁者自濁。
宋代大詩人楊萬裡說過:「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我相信,只要「接天蓮葉」的群體和「映日荷花」本色,即使是不被人們看好的蓮花,也會比那些像富貴榮花的「牡丹」更加嬌豔、芬芳,別樣紅豔。
讀周敦頤的《愛蓮說》有感三:
《愛蓮說》是宋代著名理學家周敦頤的作品。「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如此美文,何須多言。
記得我上學的時候,沒學過《愛蓮說》,那時,也無蓮可愛,後來,因何而愛蓮了呢?愛蓮的確是因荷:「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裡。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真是太美了!此時此刻,你難道沒有醉嗎!如果你沒有讀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只能說:遺憾。
不管怎樣,周家人寫出了《愛蓮說》這樣的名篇,姓周的臉上有光啊!小時候因為周姓,也曾尋過根。水滸裡有個小霸王周通,被魯達辱;三國周郎,又受諸葛氣;再尋,尋到了夏商周,文王武王周公,何等威風!可是他們姓姬;怎麼沾點祖上的榮光就那麼難呢?那個年代,《愛蓮說》之類的東西是不上桌面的,所以也就沒法攀附周夫子;當時,地主周扒皮倒是相當的出名,他老人家真是可憐,被高玉寶那小子整得好叫慘啊。其實,他半夜裡起來學雞叫,是為了讓長工們不睡懶覺,晨練空氣多好啊,你們怎麼就不明白呢?
現如今,俺既不會拳腳,又不懂練兵,頂多夢見過周公,反倒是繼承了春富大爺的好習慣,天天早起。俺以為早睡早起身體好,每天和孩子們跑操。孩子啊,多晨練少網戀,周叔我是為你們好。至於你們怎麼想?我也不清楚。也許你們認為我是周扒皮也難說。管他呢,反正你們也不敢明說,要說,你們就給我《愛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