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儺戲傳承人,五大傳承人簡介

2023-10-04 19:00:44 4

  由於現代文化的衝擊,戲曲已經頻臨危機。不僅僅是因為戲曲本身的文化創新,藝人本身也成了一大問題,急需年輕人傳承。對於儺戲來說也是一樣的,不過,在儺戲文化中,仍有五大傳承人,他們在用自己的努力讓儺戲越來越好。

  龍開春
  龍開春,男,湖南懷化天井寨人,於1948年2月加入侗族儺戲班,數十年間演出不輟,與叔父龍子明一起,培養了儺戲演員近30名,承上啟下地傳承劇目28個。

  龍開春能夠飾演各類劇中人物,如劉備、關公、張飛、關平、周倉、王允、呂布、華佗、蔡陽、劉高、癩子、強盜、巫師、看香婆、縣官、衙役、農人、農婦、土地、雷公、雷婆、小鬼公、小鬼婆、瓜精等,可根據劇情將劇中人物表演得惟妙惟肖。能一人串演多個角色,是侗族儺戲班子的頂梁柱,為侗族儺戲不可替代的主要繼承人,曾演出《跳土地》、《天府擄瘟華佗救民》、《桃園結義》、《古城會》、《戰華容》、《關公教子》、《雲長養傷》、《關公捉貂蟬》、《老漢推車》、《癩子偷牛》等。

  李增旺
  李增旺,男,生於1950年,8歲便登臺表演儺戲,1985年從爺爺李正年那裡接過了「社首」的位子,成為第十九代傳人。作為「社首」,李增旺只負責組織演出的人事安排和事務性工作,不用參加演出,不扮演任何角色。2008年2月,李增旺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武安固義儺戲的傳承人。

  劉臣瑜
  劉臣瑜,男,1930年10月生。自幼受宗族長輩影響,參與宗族儺事活動。17歲登臺搬演儺戲劇中角色,現任本村劉姓宗族儺戲會會長。

  20世紀80年代中期,為恢復中斷了近三十年的儺戲搬演,憑記憶親筆書寫了該宗族所演的儺戲劇本和儺舞喊段詞。他先後培養了十幾位後生熟練掌握了儺戲的各種角色,指導新一輩鼓師獨立擔當起司鼓重任。

  1990年4月,參加了在山西臨汾召開的「中國國際儺文化學術研討會」,並展演了儺戲、儺舞。2005年6月,參加在江西南昌召開的「中國江西國際儺文化學術研討會和文化藝術周」中獲表演金獎和踩街表演優秀獎。

  姚家偉
  姚家偉,男,1965年8月16日生。其父對儺戲愛好,對現存蕩裡姚儺戲復出,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其從父輩那裡學到了一些儺戲技藝,每年都參加表演。

  曾代表安徽省參加「中國江西國際儺文化藝術周」演出分別獲金獎、優秀表演獎;代表池州市參加黃山民俗文化節演出,獲優秀節目獎;代表貴池旅遊局參加安徽國際旅遊文化月演出獲二等獎。

  譚學朝
  土家儺戲大師譚學朝,恩施市三岔鄉鴉沐羽村四組人,自幼開始在農村從事儺戲、耍耍的演出。1996年10月,恩施市人民政府授予譚學朝「民間藝術家」稱號。

  譚學朝一生致力於儺戲的傳承與發展,特別是在他晚年時期,譚學朝將儺戲逐漸與現代元素相結合,獨闢蹊徑;在儺戲演出面具的雕刻和製作上亦獨樹一幟,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

  從1986年以來,譚學朝以協會為基礎,開始系統地向會員傳授儺戲藝術。在他的引導下,三岔儺戲聲譽越來越高,三岔鄉因此獲得「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稱謂,譚學朝被命名為恩施州首屆民間藝術大師。

同类文章

湖南衛視2020片單出爐 流量和實力齊頭並進

  湖南衛視向來都是衛視臺的領軍人物,推出了不少受到廣大觀眾喜愛的好劇,而最近,湖南衛視2020招商大會舉行,2020年的影視劇片單也出爐了。從這份片單來看,既有新進的流量小生的劇,也有頗具爆款的實力劇,可謂是流量和實力兩頭抓,顯示出湖南衛視的野心!下面我們一起去戲劇文化那裡看看這份片單吧!  金鷹

關於浙江越劇的由來,浙江越劇的特點

  越劇是很膾炙人口的經典劇種之一,發源於浙江,又有紹興文戲之稱,以唱為主,在國內外都享有很高的聲譽與廣泛的群眾基礎,是我國流傳最廣的劇目。本期的越劇文化帶你瞧一瞧關於浙江越劇的由來,浙江越劇的特點。  越劇,又名紹興戲,是中國漢族五大戲曲種類之一,是目前中國第二大劇種。越劇長於抒情,以唱為主,聲腔

廬劇文化之《五女拜壽》劇情簡介

  廬劇《五女拜壽》講述的是楊繼康被株連削職為民後,爭先恐後拜壽的五個女兒只有被嫌棄的養女願意收留題目,後楊繼康沉冤得雪的故事。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到廬劇文化中具體看看《五女拜壽》的劇情吧。  明代嘉靖年間,戶部侍郎楊繼康,因對嚴嵩專橫擅權深為不滿,欲告老還鄉。在他六十壽誕之期,眾女兒女婿均奉厚禮進

廬劇文化之《老先生討學錢》唱詞

  廬劇,安徽省傳統地方戲主要劇種之一。是在大別山一帶的山歌、淮河一帶的花燈歌舞的基礎上吸收了鑼鼓書(門歌)、端公戲、嗨子戲的唱腔發展而成的。接下來,廬劇文化要介紹的是《老先生討學錢》的唱詞,一起去看看吧。  老先生:巍巍乎啊欠起身蕩蕩乎走出門庭  一路走來一路行來來往往都是人  家家都把那年來過小

戲曲文化說,京韻大鼓的板式特點

  京韻大鼓是在清末由河北省滄州、河間一帶流行的木板大鼓經藝人改革後發展而來。木板大鼓傳入天津、北京後,劉寶全改以北京的語音聲調來吐字發音,吸收石韻書、馬頭調和京劇的一些唱法,創製新腔,專唱短篇曲目。本期的為大家介紹下京韻大鼓的板式特點。  木板大鼓發展成京韻大鼓後,伴奏樂器在原來的基礎上,加上了三

眉戶戲文化傳承:刺目勸學的劇情介紹

  在中國歷史上,關於考取狀元的典故不少,其故事情節或讓人深受鼓舞,或讓人義憤填膺,或唏噓不已。今天,要介紹的眉戶戲劇目之一《刺目勸學》,也與考取狀元相關,那麼,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吧。  《刺目勸學》也叫《曲江歌女》又名《曲江打子》。故事發生在唐代曲江池畔,見文於唐白行簡李娃傳。  唐、常州

京韻大鼓名家有誰,及其代表作

  京韻大鼓清末民初形成並流行於北京、天津地區。由當時的鼓書藝人劉寶全等把原用河北語音演唱的木板大鼓改用北京語音演唱,廣泛吸收京劇唱腔及北京流行的民間曲調創製新腔,並在木板大鼓原有伴奏樂器三弦外,增加了四胡和琵琶,形成了一直流傳至今的京韻大鼓。且看本期的。  京韻大鼓有以劉寶全、白雲鵬、張小軒為代表

蘇州彈詞伴奏樂器,必不可缺的兩個

  「有些事,有機會做的時候,就去做,別等沒機會了,再去做,就來不及了;有些人,有機會珍惜的時候,就去珍惜,別等失去了,再去把握,就沒意義了。」  那麼,接下來我們一起來了解了解蘇州評彈伴奏樂器,必不可缺的兩個。  小三弦:  三弦:又稱「弦子」,中國漢族傳統彈撥樂器,其他少數民族受漢族文化影響,也

一步一個腳印,淮海戲發展歷程

  淮海戲,江蘇省傳統地方戲曲劇種。2008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關於淮海戲的發展歷程吧,看它是如何一步步發展起來的。  1、正式定名  淮海戲曾在民間稱為「小戲」,與柳琴戲、泗州戲同源於「拉魂腔」,因流行於淮海地區,曾稱"淮海小戲",19

北路梆子賈桂林人物生平介紹

  山西的北路梆子,在山西的戲曲發展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文化價值。當然在不可替代的價值裡,就有創造價值的人,本期梆子戲文化,讓我們一起來看卡北路梆子賈桂林人物生平介紹。  戲劇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二、三、四屆理事,山西分會二屆理事、三屆副主席、四屆名譽主席,山西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二、三、四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