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體化血管病損支架的製作方法
2023-10-07 11:26:59
專利名稱:一體化血管病損支架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型的一體化血管病損支架。
該手術所用的金屬置入物是一種用於血管病損的治療器具,稱為血管病損支架,由金屬絲支架製成,用推送器將其推送到病變部位,使病變血管段回復正常的血流通道,病損被撐擴於支架形成的新血流通道以外。
國際上已經有數家醫療器械公司開發了商品化的血管病損支架,常用的有美國Boston Scientific、Cook、Medtronix、Cordis等公司的產品。
血管病損支架的質量、對人體病變血管的適應性等等是保證治療成功、有效的關鍵。例如,人體動脈、靜脈病損的範圍程度千變萬化,支架應有良好的適應性來匹配病變段的血管。支架太柔軟,則無法達到完全撐開病變血管的目的;太堅硬,則容易造成血管新的損傷。由於多數採用穿刺的方法以輸送器將支架送到病變段血管,因此,導入器越小,則對穿刺部位和用作通道的正常血管損傷越小。但細小的輸送器的空間有限,如果減少組成支架的金屬絲的體積,使導入更容易,但卻損失了支架的撐張力;增加組成支架金屬絲的體積雖然提高了撐張力,但細小的輸送器又無法容納該支架,必需換用較粗大的輸送器,這就又增加了對穿刺部位和通道血管的損傷機會。因此,在支架體積與撐張力之間尋求平衡是支架設計和製作依據的原則之一。其次,如果支架管形的壁較厚,形成的新血流通道就會縮小,而支架管壁變薄,則撐張力可能達不到要求。因此,在支架管壁的厚度和撐張力之間尋求平衡是支架設計和製作依據的另一原則。再次,支架置入血管後其內壁如果不夠光滑,則容易誘發血管內血栓形成,使手術失敗,因此,在支架設計製作中,對支架的整體外觀的平整、光滑程度要求也很高。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體化血管病損支架由一根金屬絲連續編織而成,其主要包括摺疊呈W形的金屬絲環繞成的若干支架圈、將上述支架圈串成一體的連接部、將上述支架圈的金屬絲相交重疊處嵌接在一起的固定部以及微型標記物。
製作時,先把金屬絲一端固定在圓柱狀金屬模具表面的上端,將金屬絲游離端沿模具表面呈斜行延伸預定長度,而後將金屬絲按相同傾斜度反向摺疊,如此重複形成W形,繼續摺疊成若干個W形,在模具橫向上圍繞一圈,形成支架圈,金屬絲與起始部相交重疊部分用微型醫用不鏽鋼管嵌接固定,形成固定點。再將金屬絲沿模具縱軸方向延伸一定距離,形成連接部。將金屬絲延伸出的部分繼續按上述方法在縱向上摺疊延伸支架的第二圈,圍成一圈後金屬絲的相交重疊處用上述不鏽鋼管嵌接,形成固定部。再按上法依次編織第三圈、第四圈……,形成預定長度的管狀支架,金屬絲末端用不鏽鋼管嵌接固定於支架的最後一圈上。支架最上和最下端的一圈支架上與固定點相對的部位預置微型不鏽鋼管作為標記物。最終形成橫向上成W形、縱向上適合血管形狀的金屬支架。
將支架壓縮後可塞入推送器的導鞘中,消毒備用。手術時,由推送器攜載支架經血管穿刺將其送到病變血管部位,釋放後金屬絲支架靠自身彈力張開,形成新的血流通道,將病變段血管撐擴於正常血流通道以外。
本實用新型由於採用了W形編織摺疊的形式,周向上撐擴力得到加強;撐擴力強化後,可以適當減少金屬絲的直徑,加以支架橫解面上金屬絲的數量少,使支架壓縮-擴張比加大,可以壓縮預裝於較細的輸送導管中;縱向延伸的金屬絲形成的連接部具有支撐拄的功能,可對抗縱向壓縮力和拉力,防止支架長度的變化。採用了單根金屬絲整體化編織,結構更加牢固。
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加以詳細敘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血管支架局部立體結構示意圖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金屬絲支架採用上海形狀記憶合金有限公司與上海鋼鐵研究所共同研製的單根鎳-鈦超彈合金絲編織而成。製作時,將金屬絲一端固定在圓柱狀金屬模具表面的上端,將金屬絲游離端沿模具表面呈斜行延伸預定長度,而後將金屬絲按相同傾斜度反向摺疊,如此重複形成W形,繼續摺疊成3個W形,在模具橫向上圍繞一圈,形成支架圈1,金屬絲與起始部相交重疊部分用微型醫用不鏽鋼管嵌接固定,形成固定點3。再將金屬絲沿模具縱軸方向延伸一定距離,形成連接部2。將金屬絲延伸出的部分繼續按上述方法在縱向上摺疊延伸支架的第二圈,圍成一圈後金屬絲的相交重疊處用上述不鏽鋼管嵌接,形成固定部3。再按上法依次編織第三圈、第四圈……,形成預定長度的管狀支架,金屬絲末端用不鏽鋼管嵌接固定於支架的最後一圈上。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體化血管病損支架的最上和最下端的一圈支架上與固定點相對的部位預置微型不鏽鋼管作為標記物4。最終形成橫向上成W形、縱向上適合血管形狀的金屬支架。
將支架壓縮後可塞入推送器的導鞘中,消毒備用。手術時,由推送器攜載支架經血管穿刺將其送到病變血管部位,釋放後金屬絲支架靠自身彈力張開,形成新的血流通道,將病變段血管撐擴於正常血流通道以外。
實施例1腎動脈狹窄導致嚴重高血壓如測量的病變段血管內徑為3mm,病變長度為20mm,而病變兩端正常血管內徑為6mm,則採用直徑0.25mm的金屬絲,編織形成的支架展開後外徑為7mm,長度40mm。
實施例2腹主動脈下端狹窄導致下肢缺血性疼痛如術前測量的動脈狹窄已達80%,而此處動脈正常內徑為16mm,病變段長度為60mm;則採用直徑0.45mm的金屬絲,支架展開後外徑為18mm,長度為90mm。
權利要求1.一種一體化血管病損支架,由金屬絲編織而成,其特徵在於該血管支架由一根金屬絲連續編織而成,其主要包括摺疊呈W形的金屬絲環繞成的若干支架圈(1)、將上述支架圈(1)串成一體的連接部(2)、將上述支架圈(1)的金屬絲相交重疊處嵌接在一起的固定部(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一體化血管病損支架,其特徵在於在所述的支架圈(1)上還連有微型標記物(4)。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一體化血管病損支架,其特徵在於上述的標記物(4)位於一體化血管病損支架的最上和最下端的一圈支架上及與固定點(3)相對的部位。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一體化血管病損支架,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固定部(3)可使用不鏽鋼管。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一體化血管病損支架,其特徵在於上述的標記物(4)可使用不鏽鋼管。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一體化血管病損支架。由於血管病損支架的質量、對人體病變血管的適應性等等是保證治療成功、有效的關鍵,因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一體化血管病損支架,該血管支架由一根金屬絲連續編織而成,其主要包括摺疊呈W形的金屬絲環繞成的若干支架圈(1)、將上述支架圈(1)串成一體的連接部(2)、將上述支架圈(1)的金屬絲相交重疊處嵌接在一起的固定部(3)。本實用新型由於採用了W形編織摺疊的形式,周向上撐擴力得到加強;撐擴力強化後,可以適當減少金屬絲的直徑,加以支架橫截面上金屬絲的數量少,使支架壓縮-擴張比加大,因此,該血管支架可適用於多種血管病損部位。
文檔編號A61B17/00GK2524771SQ0127710
公開日2002年12月11日 申請日期2001年12月27日 優先權日2001年12月27日
發明者景在平, 龔善石 申請人:龔善石, 景在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