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稱呼(人稱地茄子)
2023-10-08 04:18:46 1
我國的自然資源很是豐富,山林中有著多種多樣的植株,大家很難能叫得上名字,不過正是這些奇怪的植株,裝扮了山林的獨特景象。而對農民來說,山林中很多野生植株都有食用價值,野果子、野菜都比較多,但需要有專業的人指導才能採摘。今天要說的這種植株,它的名字叫地菍,相信很多人都吃過它的野果子。
一、特性
地菍是一種匍匐狀的小灌木,其枝條通常在10-30cm,莖稈匍匐生長,且分節比較多,一長就是一大群,葉片呈現橢圓形或卵形,花瓣為淡紫色或紫紅色,在每年的5-7月份就會迎來花期,開出來的花瓣顏值很高,呈現紫紅色,看上去很是秀麗淡雅,觀賞性比較強。
地菍在開花後就會長出果實,其果子起初是綠色,之後就會變成粉紅色、紫色,觀賞性比較高,成熟了後就會呈現出黑紫色。它在我國的南方地區比較多見,比如說兩廣、兩湖、雲貴川、福建、浙江等地,在1250米海拔以下的草叢中、山林中很是常見。
對7080後農村娃來說,對地菍這種野果子應該會十分喜歡,畢竟它的食用口感太美味,就連3歲孩子吃了後都會難忘,每到暑假時果實成熟,農村娃總會天天跑到山林上,盼望著能夠多採摘一些。畢竟當時農村也沒什麼零食,而地菍就成為大家消遣食用的果子。
地菍的生長力很是頑強,在酸性的土壤中相比更多見,在石頭縫隙內也能很好的開花生長,可以很好的耐貧瘠、耐寒、耐旱,且長勢很快,它也被當成是固土防風的植株,可很好的避免水土流失。而它在花果期觀賞性高,如今不少地方也進行了人工化的綠化種植,公園裡、綠化道裡、花園裡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二、價值
地菍果實為球狀,大小為0.5-1.5cm,每年的7-9月份就能緩慢成熟,熟了後果皮就會呈現出紫紅色,果肉比較酸甜可口,其汁水比較多,可當成天然的紅色素原料。
不過在過去,很少會有人注意地菍的存在,畢竟它通常是在草叢裡、荒地裡生長,且植株比較矮,沒太多人關注,不過如今它的價值被更多的人所注意到,除了有食用價值外,它也是一種藥材,對於多種疾病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它的營養成分也非常多,還原糖佔總糖成分的96.34%,維C成分和梨子、香蕉差不多,其中也包含16種胺基酸成分,其中7種是人體必需的胺基酸。它的鈣鉀磷等成分比較多見,因「高鉀低鈉」,可促進酸鹼平衡。它的鈣質多達7328.4mg/kg,為牛奶的5倍,可當成一種天然的補鈣類食品。
當然,它不僅能直接品嘗食用,也可提煉出天然色素,沒有什麼毒副成分,且色價為190,還有果香味,在酸性狀態下顏色更為鮮麗,如今也用於食品領域,比如說冷飲、糖果等的著色,成本比較低,形狀穩定。
如果大家出門時看到這種野果子,那就一定別錯過。不過如今的地菍越來越少,很多人也進行了人工種植,大家怎麼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