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條式接頭連接實心方樁的製作方法
2023-10-07 17:12:19 4
專利名稱:板條式接頭連接實心方樁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預製方樁連接結構,特別是一種板條式接頭連接實心方樁。
背景技術:
作為基樁工程的樁材有管樁、各類方樁、灌注樁、鑽孔樁等。在施工過程中均要根據地基情況對基樁的長度進行論證。爾後,有計劃地對若干混凝土節樁實施節節焊接。因此,節樁間焊接的接頭構造怎麼樣,其質量如何會直接影響基樁的承載力、抗彎、抗拔、抗剪力等各項指標性能。所以,混凝土樁接頭質量是整樁質量的重要一環,也是建築物抗震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內外建築物的倒塌案例,已經得到了足夠驗證,已經被專業領域所關注。
目前,對混凝土方樁節樁的連接普遍採用節樁兩端樁帽間通過角鋼焊接樁身四個角部的形式。這種連接形式不易焊接,焊接不牢固、焊接易變形,導致焊接結構整樁抗彎、抗拔、抗剪能力弱。同時,焊接時由於樁帽離混凝土很近,電焊熱會對樁頭部位混凝土造成嚴重內部結構損害。另外,鋼帽間通過角鋼焊接結構還給檢測接頭質量的檢測操作帶來困難。設計一種結構合理,易焊接,焊接中不會傷及樁身,焊接後便於焊接縫各項質量指標檢測的樁接頭結構,已擺在樁基領域技術人員的一項重要課題。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結構上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板條式接頭連接實心方樁,較用常規角鋼焊接避免了不易焊接、焊接不牢固、焊接易變形等缺點,使焊接簡易、方便、提高樁抗拔能力30%以上,提高工作效率30%以上,減小了基礎工程的安全隱患,進一步確保構築物的安全性。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採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板條式接頭連接實心方樁,其中該方樁包括有上樁節、下樁節、上節樁鋼帽、下節樁鋼帽和鋼板條,所述上節樁鋼帽和下節樁鋼帽為鋼板連接製成,分別與所述上樁節、下樁節的主筋相連接,並預埋設在方樁樁頂,所述上節樁鋼帽和下節樁鋼帽通過多根鋼板條對接,形成板條式接頭連接實心方樁。所述上節樁鋼帽和下節樁鋼帽對接的縱向中心線在同一軸線上,所述上樁節下樁節的外輪廓錯邊<5mm。本發明的效果是較用常規角鋼焊接避免了不易焊接、焊接不牢固、易變形等缺點,焊接簡易、方便、提高抗拔能力30%以上,提高工作效率30%以上,減小了基礎工程的安全隱患,進一步確保構築物的安全性。連接方式簡易、方便、提高工作效率20%以上,減小了基礎工程的安全隱患,進一步確保構築物的安全性。
圖I是本發明板條式接頭連接實心方樁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的A-A截面示意圖。圖中
I、上節樁2、下節樁3、上節樁鋼帽4、下節樁鋼帽5、鋼板條
具體實施例方式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板條式接頭連接實心方樁結構加以說明。如圖I所示,本發明的板條式接頭連接實心方樁,該方樁包括有上樁節I、下樁節
2、上節樁鋼帽3、下節樁鋼帽4和鋼板條5,所述上節樁鋼帽3和下節樁鋼帽4為鋼板連接製成,分別與所述上樁節I、下樁節2的主筋相連接,並預埋設在方樁樁頂,所述上節樁鋼帽3和下節樁鋼帽4通過多根鋼板條5對接,形成板條式接頭連接實心方樁。所述上節樁鋼帽3和下節樁鋼帽4對接的縱向中心線在同一軸線上,所述上樁節
I、下樁節2的外輪廓錯邊<5mm。 如圖2所示,以樁型350*350為例,上節樁鋼帽3和下節樁鋼帽4都是用鋼板焊接而成,鋼樁帽焊於主筋上,預埋在樁頂內。鋼板條5的尺寸為80mm*400mm*8,每面兩條的數量均勻的焊接於固定好的上下節樁的樁帽的四面上共8條。採用本發明板條式接頭連接實心方樁結構,提高了抗拔能力30%以上,提高工作效率30%以上,減小了基礎工程的安全隱患,進一步確保構築物的安全性。
權利要求
1.一種板條式接頭連接實心方樁,其特徵是該方樁包括有上樁節(I)、下樁節(2)、上節樁鋼帽(3)、下節樁鋼帽(4)和鋼板條(5),所述上節樁鋼帽(3)和下節樁鋼帽(4)為鋼板連接製成,分別與所述上樁節(I )、下樁節(2)的主筋相連接,並預埋設在方樁樁頂,所述上節樁鋼帽(3)和下節樁鋼帽(4)通過多根鋼板條(5)對接,形成板條式接頭連接實心方樁。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板條式接頭連接實心方樁,其特徵是所述上節樁鋼帽(3)和下節樁鋼帽(4)對接的縱向中心線在同一軸線上,所述上樁節(I)、下樁節(2)的外輪廓錯邊 <5mm。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板條式接頭連接實心方樁,該方樁包括有上樁節、下樁節、上節樁鋼帽、下節樁鋼帽和鋼板條,所述上節樁鋼帽和下節樁鋼帽為鋼板連接製成,分別與所述上樁節、下樁節的主筋相連接,並預埋設在方樁樁頂,所述上節樁鋼帽和下節樁鋼帽通過多根鋼板條對接,形成板條式接頭連接實心方樁。本發明的效果是較用常規角鋼焊接避免了不易焊接、焊接不牢固、易變形等缺點,焊接簡易、方便、提高抗拔能力30%以上,提高工作效率30%以上,減小了基礎工程的安全隱患,進一步確保構築物的安全性。連接方式簡易、方便、提高工作效率20%以上,減小了基礎工程的安全隱患,進一步確保構築物的安全性。
文檔編號E02D5/30GK102747723SQ201210272220
公開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1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1日
發明者劉太源, 劉潔, 蘇永剛 申請人:天津建城基業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