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鏽鋼陽臺防雨遮陽棚的製作方法
2023-10-17 23:43:54 2
專利名稱:不鏽鋼陽臺防雨遮陽棚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防雨遮陽棚,主要用於房屋陽臺,為不鏽鋼製作成的陽臺防雨遮陽棚。
在現有技術中,陽臺防雨遮陽棚使用的材料,主要是軟性塑料和硬塑料,或採用帆布等布料製造,使用軟性塑料製造的雨棚,由於材料本身強度差原因,大多數只是臨時性或短期使用,使用硬塑料製造的雨陽棚,在使用一段時間後(1年左右),硬塑料色彩敗褪,強度會較快降低,經過大風和冰雹天氣後常常可以看到被破壞的塑料陽臺防雨遮陽棚。硬塑料在使用時間稍長後,塑料老化加劇,強度下降,有的塑料陽臺防雨遮陽棚甚至於變成事故隱患,成為用戶的心病;用帆布製造的雨陽棚壽命短,易被汙染,很難清潔。為此有改變陽臺防雨遮陽棚材料的專利申請出現,CN151462A,就是這種情況,該專利申請的雨陽棚由用不鏽鋼製成的中片和邊片組成,中片的截面有凸形半圓弧槽,邊片外形呈扇形球面狀,邊片和中片用半圓弧槽聯接。該技術是雨陽棚整體固定在牆壁上,不另外使用支撐物。由於不用支架,要求製作雨陽棚組件材料,即用於中片和邊片的不鏽鋼材料要厚一些,這樣產品的強度好一些,可以用螺栓整體固定在牆壁上,因此總體重量就重一些,成本相應就高一些。
本發明的目的是發明一種可防雨遮陽的、造型美觀、堅固耐用、製造方便和價格便宜的不鏽鋼陽臺防雨遮陽棚。
本陽臺防雨遮陽棚是由不鏽鋼製造的中片和邊片組成,其特徵是該防雨遮陽棚由中片(
圖1)、邊片(圖2)和支架(圖3)組成,中片的縱截面(圖4)為圓弧形(4),靠牆一端部折有垂直邊(2),中片作連接的兩端邊緣處壓制有三角形槽(1)作為連接用,邊片外形呈帶扇形的三角形片狀(3),邊片與中片連接端有相同的圓弧形(4),邊緣處壓制有三角形槽(1),靠牆一邊為垂直折邊(2)。邊片和中片通過它們的邊緣的壓制的三角形槽(1)進行連接,連接成棚體然後將它們固定在支架(5)上,再用支架(6)將它們固定在牆體的膨脹螺絲上。
由於採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不僅具有強度好、使用安全和壽命長的優點,而且還有結構簡單、用料少,製造方便、成本低、安裝方便等優點。
各附圖結構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中片的外形示意圖;中片為整體壓製成型,其縱截面為圓弧形(4),兩端有三角形的槽(1)作片間聯接用,中片靠牆一端折有垂直邊(2),安裝時鑽孔後可與支架用螺栓連接。
圖2為本實用新型邊片的外形示意圖;邊片為整體壓製成型,其形狀為三角扇形(3),用邊上有相同弧形的三角形槽(1)與中片聯接,靠牆一端折有垂直邊(2),可鑽孔與支架聯接。
圖3為本實用新型支架的外形示意圖;其水平方向支撐片(5)與中片有相同的弧度,鑽有孔使其能用螺栓固定中片,其垂直片(6)鑽有螺栓孔,裝入牆上的膨脹螺栓上,擰緊螺帽,可壓緊中片的垂直邊。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片的截面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轉角片的外形示意圖;為整體壓製成型,其特點為靠牆垂直折邊(2)是相互垂直的,兩端有三角形的槽(1)作片間聯接用,其縱截面為圓弧形(4)與中片圓弧形(4)弧度相同,方便連接。
圖6為本實用新型轉角的陽臺防雨遮陽棚外形示意圖。為表示本實用新型中片、邊片、轉角片和支架四者安裝在牆上的裝配示意圖,除了支架在下部支撐未將其表示出來外基本反映出它們的相互關係。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將一塊或幾塊中片(
圖1)和兩邊片(圖2)通過它們邊緣的三角形槽(1)連接成為棚體後,用螺釘固定在支架(5)上,再將支架(6)孔固定在牆上的膨脹螺栓上,擰緊的螺帽壓緊即可安裝好一個陽臺防雨遮陽棚。
實施例2對於有轉角的陽臺防雨遮陽棚(圖6),將一塊或幾塊中片(
圖1)、轉角片(圖5)和兩塊邊片通過它們的邊緣三角形槽(1)連接成為棚體,然後將棚體用螺釘固定在支架(5)上,再將支架(6)固定在牆上的膨脹螺栓上,擰緊螺帽即可安裝好轉角的陽臺防雨遮陽棚。
權利要求1.一種陽臺防雨遮陽棚是由不鏽鋼製造的中片和邊片組成,其特徵是該防雨遮陽棚由中片、邊片和支架組成,中片的縱截面(4)為圓弧形,靠牆一端部折有垂直邊(2),中片作連接的兩端邊緣處壓制有三角形槽(1)作為連接用,邊片外形呈帶扇形的三角形片狀(3),邊片與中片連接端有相同的圓弧形,邊緣處壓制有三角形槽(1),靠牆一邊為折有垂直邊(2),邊片和中片通過它們的邊緣的壓制的三角形槽(1)進行連接,連接成棚體然後將它們固定在支架(5)上,再用支架(6)將它們固定在牆體的膨脹螺絲上。
專利摘要一種陽臺防雨遮陽棚,由中片和邊片組成,邊片與中片的邊緣都壓制有三角形連接槽,邊片和中片通過三角形槽進行連接成棚體,用支架將棚體固定在牆體的膨脹螺栓上。本陽臺防雨遮陽棚具有使用壽命長、結構簡單、使用的不鏽鋼材料少、製造方便、生產成本低,同時安裝方便優點,適宜作為樓房陽臺永久的防雨遮陽棚。
文檔編號E04F10/00GK2435458SQ99251818
公開日2001年6月20日 申請日期1999年12月21日 優先權日1999年12月21日
發明者王繩武 申請人:王繩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