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LED、燈條、背光源及液晶顯示模組的製作方法
2023-10-18 00:43:04

本實用新型涉及背光領域,尤其涉及一種LED、燈條、背光源及液晶顯示模組。
背景技術:
隨著用戶對顯示效果要求的提高,需要提高液晶顯示模組的色域值,而提高背光源的白光色域值是一種提高液晶顯示模組的色域值的有效途徑。目前,背光源的白光是用藍色LED晶片發出的藍色光線經過黃色螢光粉後產生的白光,這種白光的色域值比較低。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LED、發光燈條、背光源及液晶顯示模組。該LED在採用多種LED發光晶片並配合量子點的發光方式,有效提高了白光的色域值和色飽和度。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一種LED,包括殼體、LED發光晶片組和光轉換層;所述殼體上設置有凹槽,所述LED發光晶片組安裝在所述殼體的凹槽內,所述光轉換層填充在所述殼體的凹槽內;所述LED發光晶片組包括紫外光/紫光LED發光晶片以及紅、綠、藍LED發光晶片中的一種或兩種,所述光轉換層由紅、綠、藍量子點中的兩種或一種與透明溶劑混合形成;所述LED發光晶片組和光轉換層共同形成白光。
進一步地,所述紅、綠、藍量子點中的一種或兩種替換成相對應的螢光粉。
進一步地,所述透明溶劑為矽膠、或者環氧樹脂、或者UV膠。
一種燈條,包括FPC,所述FPC上設置有至少一上述的LED。
一種背光源,包括框架和設置在所述框架內的導光板,所述導光板的入光面和框架之間設置有上述的發光燈條.
進一步地,所述導光板出光面上的光線傳播路徑中設置有用於過濾紫外光/紫光的濾光膜或濾光塗層。
進一步地,所述導光板的出光面上設置有至少一光學膜。
進一步地,所述導光板遠離出光面的一側設置有反射片。
進一步地,所述框架上設置有遮光片。
一種液晶顯示模組,包括上述的背光源。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該LED採用多種LED發光晶片並配合量子點的發光方式,有效提高了白光的色域值和色飽和度;
(2)該背光源在光線傳播路徑上設置濾光膜或濾光塗層,過濾殘餘的紫外光/紫光,能夠防止其對人體造成傷害。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LED的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源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的說明。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一種LED 1,包括殼體11、LED發光晶片組12和光轉換層13;所述殼體11上設置有凹槽,所述LED發光晶片組12安裝在所述殼體11的凹槽內,所述光轉換層13填充在所述殼體11的凹槽內;所述LED發光晶片組12包括紫外光/紫光LED發光晶片以及紅、綠、藍LED發光晶片中的一種或兩種,所述光轉換層13由紅、綠、藍量子點中的兩種或一種與透明溶劑混合形成;所述LED發光晶片組12和光轉換層13共同形成白光。
量子點是一種新型的受激發光材料,又可稱為納米晶,優點是其發出的光線的色飽和度和色域值均比螢光粉高。
該LED 1採用多種LED發光晶片並配合量子點的發光方式,有效提高了白光的色域值和色飽和度。其中,紅、綠、藍LED發光晶片發出自身顏色的單色光,而紫外光/紫光LED發光晶片用於激發量子點發出相對應的顏色的光線,不同的紅、綠、藍LED發光晶片組合搭配顏色互補的紅、綠、藍量子點組合,所述LED發光晶片組12和光轉換層13共同形成白光。
以紫外光/紫光LED發光晶片+紅光LED發光晶片+藍光LED發光晶片+綠量子點為例,所述紫外光/紫光LED發光晶片激發綠量子點發出綠光,該綠光與紅光LED發光晶片發出的紅光、藍光LED發光晶片發出的藍光混合形成白光。同理地,具體方案還包括紫外光/紫光LED發光晶片+紅光LED發光晶片+藍量子點+綠量子點、紫外光/紫光LED發光晶片+紅量子點+藍光LED發光晶片+綠量子點等,上述只是本技術方案中的部分具體實施例,不應以此作為限制。
每個LED發光晶片還連接有兩條金屬線,分別用於連接電源的正負極,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某些類型的LED發光晶片不需要連接金屬線或者只有一條金屬線,因此,本技術方案的保護範圍不應僅限於本實施例,採用任何的LED發光晶片均應在保護範圍內。
考慮到量子點的成本較高,在一些對色域值要求不高或者低端產品中,所述紅、綠、藍量子點中的一種或兩種替換成相對應的螢光粉,比如:紫外光/紫光LED發光晶片+紅光LED發光晶片+藍螢光粉+綠量子點、紫外光/紫光LED發光晶片+紅量子點+藍光LED發光晶片+綠螢光粉、紫外光/紫光LED發光晶片+紅螢光粉+藍光LED發光晶片+綠螢光粉等,上述只是本技術方案中的部分具體實施例,不應以此作為限制。
所述透明溶劑為矽膠、或者環氧樹脂、或者UV膠,或者是其他透明高分子材料。
實施例2
一種燈條,包括FPC或PCB,所述FPC或PCB上設置有至少一個實施例1中所述的LED。
實施例3
如圖2所示,一種背光源,包括框架3和設置在所述框架3內的導光板4,所述導光板4的入光面和框架3之間設置有上述的發光燈條.
所述導光板4出光面上的光線傳播路徑中設置有用於過濾紫外光/紫光的濾光膜5或濾光塗層5。
在所述LED 1的光轉換過程中,並不是所有紫外光/紫光都能夠轉換成與量子點的顏色相對應的光線,還殘餘一部分高能的紫外光/紫光在使用過程中會對人體,尤其是對眼睛造成傷害,該背光源在光線傳播路徑上設置濾光膜5或濾光塗層5,過濾這部分殘餘的紫外光/紫光,能夠防止其對人體造成傷害。
所述導光板4的出光面上設置有至少一光學膜6,本實施例中,所述導光板4的出光面上依次設置有擴散61、下增光膜62和上增光膜63,所述濾光膜5或濾光塗層5設置在所述擴散膜61和下增光膜62之間,在生產製造以及應用的過程中,所述光學膜6的數量和類型、所述濾光膜5或濾光塗層5的具體位置均應根據實際情況而定,不應以本實施例為限。
所述LED 1設置在所述框架3和導光板4的入光面之間;所述FPC 2的一端向所述導光板4延伸並通過雙面膠粘貼到所述導光板4上,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框架3外並通過雙面膠粘貼到所述框架3上。
所述導光板4遠離出光面的一側設置有反射片7,所述反射片7通過雙面膠粘貼在所述框架3上;所述框架3上設置有遮光片8,所述遮光片8優選兩側均為黑面,也可以遠離所述導光板4的一側為黑面、靠近所述導光板4的一側為白面或其它顏色面。
實施例4
一種液晶顯示模組,包括上述的背光源。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並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範圍的限制,但凡採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的形式所獲得的技術方案,均應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