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叉車及其叉車屬具的製作方法
2023-10-18 02:08:39 5
專利名稱:一種叉車及其叉車屬具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工程機械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用於裝卸原木的叉車屬具。本發明還涉及一種具有上述叉車屬具的叉車。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常用的原木作業設備主要有抓木機、門機抓斗和原木吊等,上述設備在原木的卸船、裝車、堆垛及轉運等方面各有千秋。例如,抓木機使用靈活,擅長單根零散原木,但抓取原木噸位小,不超過8T,裝滿30T的木材轉運車,需重複作業至少四次,作業效率低,且抓木機不具備側移功能,當原木重心偏離抓木機的載荷中心時,設備受力狀況極為惡劣,同時,也不便於裝車時對車,操作手需多次反覆移動整車;門機抓斗作為門機的起吊屬具,主要用於原木卸船;原木吊使用效率高,性能優良,但是價格昂貴。因此,隨著原木作業碼頭原木吞吐量成指數增長,市場上急需開發一種綜合性能優良的原木堆垛和裝、卸設備取而代之。叉車在堆垛及裝卸方面較為靈活,原木叉車屬具作為叉車的屬具和執行機構,可有效地提高叉車的附加值和使用功能。因此,設計一種可克服上述缺陷和不足的原木叉車屬具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難題。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和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於裝卸原木的叉車屬具。該叉車屬具包括相互鉸接形成抓斗整體的上叉、下叉和至少一個抓斗油缸,可倒扣於裝配通用模塊的側移導軌上的框架,以及一端與所述框架鉸接的至少一個搖擺油缸;所述框架與所述下叉通過第一鉸點鉸接,所述至少一個搖擺油缸的另一端與所述下叉通過第二鉸點鉸接,抓斗整體在所述至少一個搖擺油缸的驅動下可圍繞第一鉸點順時針或逆時針轉動。優選地,所述上叉通過第三鉸點與所述下叉鉸接,所述至少一個抓斗油缸的一端通過第四鉸點與所述上叉鉸接,另一端通過第五鉸點與所述下叉鉸接,所述上叉在所述至少一個抓斗油缸的驅動下可圍繞所述第三鉸點相對所述下叉作旋轉運動。優選地,所述第二鉸點設置於所述下叉的上部上,所述第一鉸點設置於所述第二鉸點與所述第三鉸點之間的下叉上部上。優選地,所述第二鉸點以及所述至少一個搖擺油缸與所述框架的鉸接點設置於使所述至少一個搖擺油缸達到最大有效力矩的位置上。優選地,所述至少一個搖擺油缸通過無杆腔出力。優選地,所述裝配通用模塊上設有滑移架,所述滑移架與裝配通用模塊滑動連接, 所述滑移架與所述通用模塊之間鉸接有至少一個側移油缸,所述框架可倒扣於所述滑移架上,並在所述至少一個側移油缸的驅動下沿著所述裝配通用模塊的側移導軌滑動。優選地,所述裝配通用模塊的滾輪與叉車的內門架滾輪槽配合連接。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具有上述叉車屬具的叉車。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叉車及其叉車屬具,通過將與原木抓斗整體相連的框架倒扣在裝配通用模塊上,可用於完成原木的堆垛和裝卸,在工作過程中,原木抓斗整體在搖擺油缸的驅動下,可以順、逆時針旋轉一定的角度,反覆旋轉以達到自動抖松原木,從而避免擦傷原木以及便於一次性裝車,而且卸車時可以使原木自動下滑;此外,在裝配通用模塊的側移油缸的驅動下,抓斗整體可以左右側移一定的距離,從而緩解整機受力狀況,同時便於裝卸車時對車。
圖1所示為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叉車屬具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用於圖1所示叉車屬具的裝配通用模塊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使本領域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應當指出,此處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的部分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請參考圖1和圖2,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的叉車屬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用於圖1所示叉車屬具的裝配通用模塊的結構示意圖。下面結合圖1和圖2對本發明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如圖所示,該叉車屬具包括相互鉸接形成原木抓斗整體的上叉2、下叉1和抓斗油缸3,可倒扣於裝配通用模塊5上的框架4,以及一端與所述框架4鉸接的搖擺油缸6 ;所述框架4與所述下叉1通過第一鉸點7鉸接,所述搖擺油缸6的另一端與所述下叉1通過第二鉸點8鉸接;原木抓斗整體在所述搖擺油缸6的驅動下可圍繞第一鉸點7順時針或逆時針轉動一定角度,以便於在工作過程中通過反覆旋轉達到自動抖松原木,從而避免擦傷原木以及便於一次性裝車,而且在卸車時可使原木自動下滑。其中,所述上叉2通過第三鉸點9與所述下叉1鉸接,所述抓斗油缸3的一端通過第四鉸點10與所述上叉2鉸接,另一端通過第五鉸點11與所述下叉1鉸接,所述上叉2在所述抓斗油缸3的驅動下可圍繞所述第三鉸點9相對所述下叉2作旋轉運動,從而實現抓斗的張開與抱合,以便於裝卸原木,例如可以實現最小直徑為800mm的原木的裝卸。其中,所述下叉包括上部1'和1",所述第二鉸點8設置於所述下叉1的上部1' 上,所述第一鉸點7設置於所述第二鉸點8與所述第三鉸點9之間的下叉1的上部1'上, 所述第一鉸點7可以直接設置在所述下叉1的上部1'的中間部位(圖未示出),也可以設置於如圖所示的與下叉上部1'固定連接的支座上。其中,所述第二鉸點8以及所述搖擺油缸6與所述框架4的鉸接點設置於使所述搖擺油缸6達到最大有效力矩的位置上,所述搖擺油缸6以無杆腔作為搖擺驅動力,通過優化各鉸點位置,可以用更小的油缸得到更大的驅動力。其中,所述裝配通用模塊5上設有滑移架51,所述滑移架41與裝配通用模塊5滑動連接,所述滑移架51與所述通用模塊5之間鉸接有側移油缸52,與原木抓斗整體連接的框架4可倒扣於所述滑移架51上,並在所述側移油缸52的驅動下沿著所述裝配通用模塊 5的側移導軌左右滑動一段距離;通過側移油缸52的驅動,可以使叉具整體左右移動,從而緩解叉車作業時的受力狀況,並且便於原木裝卸時的對車。其中,所述裝配通用模塊5的滾輪與叉車的內門架滾輪槽配合連接。通過框架4倒扣在裝配通用模塊1上的原木抓斗整體可上下移動一段距離,以方便原木的裝卸及堆垛。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實施例中涉及的油缸,例如抓斗油缸3、搖擺油缸6和側移油缸52,可以根據具體的使用場景設置一個或者多個。需要說明的是,通用裝配模塊5可以是常見的類似裝置,在裝配形式上,原木叉具可與叉刀及鋼管叉達到通用化互換。此外,常見的裝配通用模塊可通過簡單改裝,使其與叉車(通常為重叉)具備更好的裝配通用性,再將上述的叉車屬具裝配到重叉上,可將已有的重叉改為「大噸位抓木機」,該「大噸位抓木機」裝滿30T的轉運車,只需裝車兩次,相對於現有抓木機而言,效率提高50%。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具有上述叉車屬具的叉車,由於上述的叉車屬具具有上述技術效果,具有該叉車屬具的叉車也應具備相應的技術效果,其具體實施過程與上述實施例類似,茲不贅述。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用於裝卸原木的叉車及其叉車屬具,將原木抓斗整體通過框架倒扣在裝配通用模塊的側移導軌上,並在框架與原木抓頭整體之間鉸接搖擺油缸, 使得在工作過程中,原木抓斗整體在搖擺油缸的驅動下,可以順、逆時針旋轉一定的角度, 反覆旋轉以達到自動抖松原木,從而避免擦傷原木以及便於一次性裝車,而且卸車時可以使原木自動下滑;此外,利用叉車在裝卸和堆垛方面的靈活特點,將原木叉車屬具與叉車結合,可以提升抓木噸位,從而大大提高原木的裝卸和堆垛效率。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叉車屬具,其特徵在於,所述叉車屬具包括相互鉸接形成抓斗整體的上叉、下叉和至少一個抓斗油缸,可倒扣於裝配通用模塊上的框架,以及一端與所述框架鉸接的至少一個搖擺油缸;所述框架與所述下叉通過第一鉸點鉸接,所述至少一個搖擺油缸的另一端與所述下叉通過第二鉸點鉸接,抓斗整體在所述至少一個搖擺油缸的驅動下可圍繞第一鉸點順時針或逆時針轉動。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叉車屬具,其特徵在於,所述上叉通過第三鉸點與所述下叉鉸接,所述至少一個抓斗油缸的一端通過第四鉸點與所述上叉鉸接,另一端通過第五鉸點與所述下叉鉸接,所述上叉在所述至少一個抓斗油缸的驅動下可圍繞所述第三鉸點相對所述下叉作旋轉運動。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叉車屬具,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鉸點設置於所述下叉的上部上,所述第一鉸點設置於所述第二鉸點與所述第三鉸點之間的下叉上部上。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叉車屬具,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鉸點以及所述至少一個搖擺油缸與所述框架的鉸接點設置於使所述至少一個搖擺油缸達到最大有效力矩的位置上。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叉車屬具,其特徵在於,所述至少一個搖擺油缸通過無杆腔出力。
6.如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叉車屬具,其特徵在於,所述裝配通用模塊上設有滑移架, 所述滑移架與裝配通用模塊滑動連接,所述滑移架與所述通用模塊之間鉸接有至少一個側移油缸,所述框架可倒扣於所述滑移架上,並在所述至少一個側移油缸的驅動下沿著所述裝配通用模塊的側移導軌滑動。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叉車屬具,其特徵在於,所述裝配通用模塊的滾輪與叉車的內門架滾輪槽配合連接。
8.一種叉車,其特徵在於,所述叉車具有如權利要求1至7任一項所述的叉車屬具。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工程機械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叉車及其叉車屬具。該叉車屬具包括相互鉸接形成原木抓斗整體的上叉、下叉和抓斗油缸,可倒扣於裝配通用模塊的側移導軌上的框架,以及一端與框架鉸接的搖擺油缸;框架與下叉通過第一鉸點鉸接,搖擺油缸的另一端與所述下叉通過第二鉸點鉸接,原木抓斗整體在所述搖擺油缸的驅動下可圍繞第一鉸點順時針或逆時針轉動。該叉車屬具通過框架倒扣在裝配通用模塊的側移導軌上,與叉車共同完成原木的堆垛和裝卸,在工作過程中,原木抓斗整體在搖擺油缸的驅動下,可以順、逆時針旋轉一定的角度,反覆旋轉以達到自動抖松原木,從而避免擦傷原木以及便於一次性裝車,而且卸車時可以使原木自動下滑。
文檔編號B66F9/18GK102229418SQ20111012794
公開日2011年11月2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17日 優先權日2011年5月17日
發明者廖德彥, 樊偉, 肖衛東 申請人:三一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