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乳腺膿腫引流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0-04 02:22:29 1
專利名稱:一種乳腺膿腫引流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用具,尤其是一種乳腺膿腫引流裝置。
背景技術:
乳腺膿腫是一種常見的乳腺疾病,治療乳腺膿腫在於充分引流膿液。傳統方法是切開膿腫表麵皮膚至膿腔,消毒衝洗後放置引流條引流,但如此引流口較大,在引流過程中膿液難免滲透出來沾滿患者皮膚不但不衛生且增加了醫護人員的勞動強度,再者因引流口易閉合致引流不暢故需反覆導通切口給患者帶來的痛苦多,另外癒合後切口疤痕較大,目前雖有一些帶有引流針的乳腺膿腫引流裝置,但它們在不使用時為不影響患者的活動需要拔下,在使用時則需要重新插入如此反覆給患者造成的痛苦多。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旨在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了一種乳腺膿腫引流裝置,其採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乳腺膿腫引流裝置,包括容置瓶,其頂端開口由瓶塞封堵;排氣管,其穿過瓶塞,一端與容置瓶內腔相通,另一端連接排氣機;引流管,其由第一引流管和第二引流管組成,所述第一引流管一端與容置瓶內腔相通,另一端上設有第一連接裝置,所述第二引流管一端設有第二連接裝置,另一端與引流針連接,所述第一連接裝置與第二連接裝置可脫卸連接;單向閥,其設於第二連接裝置中,所述單向閥用於防止氣體或液體沿引流管朝引流針方向回流。在上述技術方案基礎上,還包括壓力表,所述壓力表與容置瓶內腔相通。在上述技術方案基礎上,所述引流針的側壁上設有若干個引流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使用方便,只需一次穿刺,患者痛苦小,減輕了醫護人員的勞動強度,治癒後留下的疤痕小,感染源不易從置留在患者身上的部分進入患者膿腫處引發感染。
圖I :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 :本實用新型所述第二連接裝置的剖視示意圖;圖3 :圖I中A部分放大示意圖;符號說明I.容置瓶,2.瓶塞,3.排氣管,4.排氣機,5.壓力表,6.引流管,7.第一連接裝置,8.第二連接裝置,9.單向閥,11.第一引流管,12.第二引流管,13.引流針,14.引流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14]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如圖I至圖3所示,一種乳腺膿腫引流裝置,包括容置瓶I,其頂端開口由瓶塞2封堵;排氣管3,其穿過瓶塞2,一端與容置瓶I內腔相通,另一端連接排氣機4;引流管6,其由第一引流管11和第二引流管12組成,所述第一引流管11一端與容置瓶I內腔相通,另一端上設有第一連接裝置7,所述第二引流管12 —端設有第二連接裝置8,另一端與引流針13連接,所述第一連接裝置7與第二連接裝置8可脫卸連接,如此在不使用時可將第一連接裝置7與第二連接裝置8相分離,方便患者的行動,另外通過這種方式,患者只需一次穿刺即可,待要再次引流時只需將第一連接裝置7與第二連接裝置8重新 連接即可,減少了患者的痛苦;單向閥9,其設於第二連接裝置8中,所述單向閥9用於防止氣體或液體沿引流管6朝引流針13方向回流,如此可防止外界感染源進入膿腫處引發感染。進一步,還包括壓力表5,所述壓力表5與容置瓶I內腔相通,通過觀察壓力表5的壓力值可得知引流針13是否被堵塞。再進一步,所述引流針13的側壁上設有若干個引流孔14,如此可減少因膿腫中的血塊或游離的組織堵塞針孔造成無法引流的機率,進而避免了反覆穿刺給患者造成的痛苦。本實用新型不限於上述具體實施例,凡基於本實用新型所做的任何改動或變型均屬於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的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乳腺膿腫引流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 容置瓶(I),其頂端開口由瓶塞(2)封堵;排氣管⑶,其穿過瓶塞(2),一端與容置瓶⑴內腔相通,另一端連接排氣機⑷;引流管¢),其由第一引流管(11)和第二引流管(12)組成,所述第一引流管(11) 一端與容置瓶(I)內腔相通,另一端上設有第一連接裝置(7),所述第二引流管(12) —端設有第二連接裝置(8),另一端與引流針(13)連接,所述第一連接裝置(7)與第二連接裝置(8)可脫卸連接; 單向閥(9),其設於第二連接裝置(8)中。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乳腺膿腫引流裝置,其特徵在於還包括壓力表(5),所述壓力表(5)與容置瓶(I)內腔相通。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乳腺膿腫引流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引流針(13)的側壁上設有若干個引流孔(14)。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用具,尤其是一種乳腺膿腫引流裝置。其包括容置瓶,其頂端開口由瓶塞封堵;排氣管,其穿過瓶塞,一端與容置瓶內腔相通,另一端連接排氣機;引流管,其由第一引流管和第二引流管組成,所述第一引流管一端與容置瓶內腔相通,另一端上設有第一連接裝置,所述第二引流管一端設有第二連接裝置,另一端與引流針連接,所述第一連接裝置與第二連接裝置可脫卸連接;單向閥,其設於第二連接裝置中,所述單向閥用於防止氣體或液體沿引流管朝引流針方向回流。它使用方便,只需一次穿刺,患者痛苦小,減輕了醫護人員的勞動強度,治癒後留下的疤痕小,產生了一定的有益效果。
文檔編號A61M1/00GK202666046SQ20122023774
公開日2013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5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25日
發明者柳維林 申請人:柳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