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600字

2023-10-04 15:20:14 1

  《東周列國志》小說由古白話寫成,主要描寫了從西周宣王時期直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這五百多年的歷史。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後感範文,歡迎參考選擇。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一:

  這幾天,我讀完了《東周列國志》這本書,書中最令我百看不厭的是《晏子巧辯挫敵焰》這一篇文章。

  楚靈王在位時,楚國勢力很強大。小國向楚國朝拜,大國同楚國進行外交往來,時間一長,楚國就驕傲起來。

  一次,齊國派大夫宴嬰去楚國,楚靈王得知後,便和大臣們商量怎樣羞辱宴嬰,因宴嬰身高不足五尺,一位大臣出了個主意,楚靈王一聽,便在城門邊挖個小門。第二天,宴嬰等人來了,見城門禁閉,開口叫開門,士兵說:「大夫也不高,就從這裡走吧。」宴嬰就說:「楚國是狗國,因出使國家走城門,出使狗國才走狗門。士兵不知怎麼回答,便回了楚靈王,楚靈王覺得宴嬰不好對付,便讓人打開了城門。

  在通往王宮的路上走著,忽然,兩輛馬車行使而過,車上是一些精壯大漢,身穿盔甲,手握長戟大刀,威風凜凜,想藉此顯示楚國人高馬大,晏嬰身材短小。晏嬰明白他們的用意,微笑著說:「我今天來是交好,不是來攻戰的,用得著這麼多武士嗎?」那些人聽了,只得灰溜溜的跟在後面不敢出聲。

  來到大殿裡,楚靈王坐在大殿上往下看了看,故作驚訝地說:「怎麼,齊國沒人了嗎?」晏嬰先行了個禮,自豪地說:「齊國有很多人。街上總是擠滿了人,走路肩膀挨著肩膀,甚至會相互踩到鞋子,每人哈口氣就能變成雲彩,每人揮把漢就會下雨,怎能說齊國沒人呢?」楚靈王用嘲笑地語氣說:「既然這樣,那為什麼泒你這麼矮小的人出使我國呢?」「大王有所不知,我們齊國的人成千上萬,但有這樣的規定:賢明的國家泒賢明的使節,差些的國家就泒差些的使節,我晏嬰是齊國最沒用的人,就只好泒到這裡來了,」楚靈王聽了哭笑不得,看佔不到便宜,對晏嬰尊敬起來。

  從以上的這些事可以看出晏嬰機智過人,非常聰明,反應靈敏,善於辯論,對晏嬰這種人不能以貌取人。我們應該學習晏嬰,做一個像晏嬰一樣有才華的人。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二:

  餘自幼喜讀中國歷史,三代以下無不涉獵,但凌亂不全。因幼喜讀說部,故漢、唐、兩宋史知者多,而先秦史知者少。尤其春秋戰國,徵戰無休,朝立夕滅,弱肉強食,紛亂難記。自思丁憂之身,無可娛暇,可用三年時間通讀歷代史書。又憚於正史以紀傳為體,卷秩浩繁,文晦難解。故欲以野史為先,將本國歷史從頭梳理一遍。野史有名者,以蔡東藩先生的《歷代通俗演義》為優,而先秦史當以馮夢龍初著、蔡元放校訂的《東周列國志》為佳。

  遂自去年9月開始,以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版為底本,以齊魯書社1993年版及中華電子書庫本書為主,用了近一年時間通讀完畢,並將部分典故、詩詞摘錄存記。雖不能全記書中諸細節,但春秋大事一一領略,已可知一二。

  《東周列國志》雖為演義小說,但史實以《戰國策》、《左傳》、《國語》、《史記》等為史料,以小說手法,將分散的歷史故事和人物傳記按照時間順序穿插編排,冶為一爐,把「仁、義、忠、智、信」作為主旨反覆弘揚,為古人立碑,為後人樹範,可謂「九分史實,一分虛構」,誠可作正史品讀。而名家點評、後人憑弔等均增加了閱讀趣味。前人作史時隱晦的點評,以「春秋筆法」深藏於文字中,無一定見地者很難發覺,遑論理解。作者恰將那些「暗礁」託出水面,引領讀者,種種是非善惡,忠好智愚,皆以「義」而演述,培植讀者浩然正氣。正適合初讀者賞析。

  「東周」時期是周王朝統治日漸衰落、各諸侯國勢力日益強大、我國奴隸社會進入末期的動蕩時代,諸侯爭霸的「春秋」時期自此而始。這是我國由奴隸制向封建制轉變的時期,也是社會經濟和文化大發展的時期。諸侯國的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形成了諸侯國大國爭霸的局面,出現了齊桓公、晉文公、楚莊公、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的「春秋五霸」。在這個時期,還出現了像祭足、管仲、百裡奚、曹劌、孫武這樣著名的歷史人物,發生了「城濮之戰」這樣以弱勝強著名的古代戰例,也出現了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發奮圖強的諸侯國王。

  書中描寫戰國部分雖然不比春秋部分那麼龐大,但也十分精彩。韓魏趙三家分晉,周天子封為諸侯而天下大亂,衛鞅入秦變法,秦孝公崛起,西秦再度強大,為最後秦滅六國開始鋪墊。諸國徵戰頻繁慘烈,人命如紙,但湧現出了更多的智謀、軍事人物。孫、龐、蘇、張,白起、吳起、「戰國四公子」等人物,鮮活可贊,可歌可泣。最後在智囊運作與軍事打壓下,六國紛紛破滅,中華重新成為了一個統一政權國度。而這個國度遠超夏商周三代的國土、實力、文明程度,與現代祖國的版圖更為接近。這正是東周時期在混亂中擴張、在戰爭中前進對祖國發展的有利影響之一。

  《東周列國志》所敘述的五百多年之間(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英雄輩出,群星燦爛。思想光芒自射、智慧包融天地的諸子百家也是在春秋末期這個社會大變革時代產生的。中華成語寶庫中有將近半數的成語出自這個時代。

  春秋時期,強主強臣紛湧而現;弱國亦有爭食之分,宋魯亦有盟伯之機;列國之中,強臣多而英主少,將相併出,國尚可繼;列國後期,主暗臣強,文臣多為遊說之士,經天緯地之相鮮有其出,而用兵設謀之將輩出。於此可見時世造英雄,英雄亦應時勢。

  在我國小說寶庫中,以「演義」命名的很多,但我認為《東周列國志》是將中國古代以「義」為代表的傳統文化的精髓展現得再為慘烈、悲壯的一部。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三: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名叫《東周列國志》,它是一個長達一百回的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戰爭小說。

  《東周列國志》主要講的是,西周滅亡後,代之而起的東周沒有約束力,各地諸侯稱霸一方,經長達百年的戰爭,形成了許多國家,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先後登上歷史舞臺,演繹出各種精彩緊張的歷史故事。

  書中講了春秋列國的許多事情,如「完璧歸趙」、「負荊請罪」,已演變成成語,成為中華文化的寶貴遺產。

  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晏子,他雖然相貌平平,但是他機智勇敢,具有高超的語言藝術,並且非常有愛國情懷,不讓國家受一點侮辱,我很佩服他。

  《東周列國志》是中華文化的寶貴遺產,讀了這本小說我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讓我知道了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文化,所以我很喜歡。

同类文章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後感

  【範例1】  在一個美好的下午,我閒著沒事就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我很奇怪: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兩句話作為文章的題目呢?  我靜下心來慢慢的欣賞著這篇文章,原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寫了第一首詩,我很吃驚,這不可能吧!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孩子就會寫這樣好的詩?真的很難

兩隻螞蟻讀後感400字(優秀)

  【範例1】  今天,我在語文課本上讀了一篇文章——《兩隻螞蟻》。主要寫的是兩隻螞蟻要去完成一項任務,但是有一塊大石頭擋住了它們的去路。一隻螞蟻毫不猶豫地往上爬,一次,兩次,三次........累得氣喘籲籲,最後,他終於爬了過去。另一隻螞蟻試了一次,兩次,爬不上去,便繞道而行,也完成了任務

《落花生》讀後感500字

  【範例1】  今天,我讀了《落花生》後,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這篇文章是通過一家人收花生時議論花生的好處,並以花生的可貴之處——藏而不露,向人們闡明一個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的確,一個人如果處處想著自己,而不顧別人的利益,那麼他就不會受到大家的尊敬。

名著《茶花女》讀後感500字

  【範例1】  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恆的文學主題,每一個人都盼望領有一份純潔的愛情,可是在殘暴的道德觀點和虛假的殘害之下,那一段高貴純潔的愛情卻幻滅了,那段愛情就是出自《茶花女》這本書中。書中講述的是,一個漂亮仁慈的煙花女子,瑪格麗特與誕生名門的男子阿芒彼此相愛,可終極卻陰陽永隔,天各一方

輸贏讀後感(精選)

  【範例1】  《輸贏》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文學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對即將參加工作的我心靈的啟迪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其去評價其文學價值,倒不如去研究它的實用價值,特別是對我這個即將在銷售領域裡摸爬滾打的在校學生。  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下,主人公周銳臨危不懼,選擇了忍辱負重,接受重任。成為了低靡

小學生綠野仙蹤讀後感300字

  【範例1】  初次翻開這本帶著油墨香氣的的書時,就被一個稀奇古怪的小題目所吸引住了。「空中旅行」。咦?空中怎麼會旅行呢?作者該不會腦子壞掉了吧?空中「旅行」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就是這一個疑惑,使我走進了《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這本書是由美國作家萊曼·弗蘭克·鮑母撰寫的。這本

課文《烏塔》讀後感400字

  【範例1】  烏塔,你真勇敢,你都敢自己去遊歐洲。烏塔,你真細心,,旅遊前都準備了三年,在家裡都設計好了旅行路線,還閱讀了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烏塔,你真懂事,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但你也不問爸爸媽媽要一分錢,到一個地方就給家裡打個電

關於稻草人讀後感400字【精編】

  【範例1】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葉聖陶爺爺的《稻草人》,我很喜歡這個故事。  我知道了稻草人的骨架是用竹子做的,肌肉是用黃稻草做的,帽子是用荷葉做的。他站在田裡,用來趕走那些飛來的小雀。  一天晚上,稻草人遇見了三件讓人傷心的事。第一件事是:一位眼睛模糊的老太太八九年前死了丈夫,她只

愛的藝術讀後感【經典】

  篇一:  讀完了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很好的一本薄薄的書。  人的孤獨感是無法迴避的事情,克服的辦法一是創造,主動去改造自然,實現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聯通;另一個就是愛,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實現自我和人群之間的聯通。無論是創造還是愛,都是主動性的行為;所以弗洛姆提倡「創造性的人格」。  通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後感

  【第1篇】  周恩來從小就熱愛學習,所以他的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有一天,校長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而讀書?」有的說為父母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輪到周恩來時,他大聲的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聽後大為滿意,後來實踐證明,這是他長期以來樹立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