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白巖松的《幸福了嗎》讀後感

2023-10-04 05:27:39

  幸福需要好好把握,珍惜身邊的幸福。下面是為大家整理提供的《幸福了嗎》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幸福了嗎》讀後感一:

  提及此書的作者白巖松,大多數人都不會陌生;他是大家公認的央視博學才人之精英!評論時事新聞別出一格,風趣幽默!此書可說是他歷閱十年的社會風雲變話之力作!那麼,十年磨一劍,可想其鋒芒!此書頗有哲理性的剖析了當代人性的信仰,對幸福的認知和感悟.......,品味其意,趣味橫生!

  翻開書頁,是一位佛學高僧的引題詩:「一個人需要隱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過一生這佛光閃閃的高原三步兩步便是天堂卻仍有那麼多人因為心事過重而走不動"。這簡述的幾行文字,暗藏多少玄妙的思想和哲理!是啊!我們無不會有太深心結在糾纏那愈弱的心!朋友,請在一個平靜的時候,敞開你的心扉,靜靜地聆聽幸福的腳步聲,好讓你找到追尋的方向!我們已經沒有太多美麗的時光還在那些不知所謂的依戀中徘徊?再一次讓那顆勇敢的心燃起希望,照亮前路;哪怕坎坷荊刺,哪怕辛酸苦辣,哪怕付出所有,都只為求人生幸福的真諦!是什麼樣的心情讓你害怕了前行?

  忍不住讀過好幾遍書的代序《幸福在哪裡》。這個問題你也許很容易就能夠辯答?我卻要更用心的記下筆者的這樣一句話:「幸福在哪裡暫且不說,痛苦卻是隨時可以感受得到!」人世本就太多紛擾?在這個矛盾化很強的和諧社會,;我們要想真正的擁有幸福,你得承擔和承受多少那些未知的生活和情感的重負?為此,我們有了更多更多的感慨;不平靜,就不會幸福,也因此,當下的時代,平靜才是我們真正的奢侈品。想要平靜與幸福,我們內心的問題終究無法迴避.

  如果,你想要寫一本關於幸福的書!那麼你會寫一些什麼東西在裡面呢?我想,無非就是你一生到此的心路歷程吧!其中,有過的艱辛苦痛,有過的釋懷愉悅,有過燃情的歲月,有過歷盡的滄桑,有過我們歡歌笑語的童年,有過我們憧憬無悔的青春;幸福轉瞬即逝?你有真正的懂得自己該珍惜一些什麼嗎?回憶總是那樣漸行漸遠,所以,自己更應該學習去記錄生活中幸福快樂的點滴!

  讀他親歷的許多故事,有很強的一種感染力會叫你相信,犧牲也是一種幸福?當然,可以說是那些名和利,那些錢權理想;也可以說是犧牲生命?有付出就有收穫,而付出的要是真正有意義的才行啊!多少雙眼睛窺視著你崇尚的心?

  我想,要仔細的讀完這本書,大楷需要三天三夜不眠不休?或許更長,長達三年五載;長到你這一生?為什麼呢?在我們的生活中則有想不透徹的疑惑;是我們的生命裡缺少真正對幸福的信仰嗎?文者有這樣一段話是描述信仰的:「信仰太大了,大到無邊無際難以描述,可時常又小得非常具體,心裡沒有它,就會空空落落,對個人和社會都是如此。有信仰,就會有敬畏,就會有變好的衝動與行動,就會有自覺對悪的克制,個體和社會就會美好一些!」我們試想,這是不是建立幸福的基礎和前提呢?

  一直抱著一種探尋真理的心態讀到書的代後記《明天,開始信仰》。卻還是尋不著文者對幸福的註解。難道幸福僅僅只是親友們對你的一句祝願的話嗎?那麼殷勤的期待和希望?在角落還躲藏了這樣一句話:「人們之所以可以忍受苦難,在於還可以擁有希望.又要出發了,因為希望,只能依靠走。」前方一定是幸福?因為很多人都在為你努力的真情付出!因為,你幸福了,很多人也就幸福了!幸福,就是傳遞快樂的一個過程!

  讀到這裡,讀到心中,你還感覺幸福遠嗎?難道,真的是需要我們永不停歇的追逐和嚮往嗎?而我們又反思過自己一生苦苦索求的就一定會是生命中的幸福嗎?那也許,只是幸福和你玩的一個賽跑遊戲罷了!為什麼身邊許多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遐想我對幸福的夙願很大:「要有一個溫馨的家,要有我那些最親愛的親人安康快樂。要有自己的生活平凡。還要自己的生命真情真意!」所以說,自己要懂得幸福了才會幸福了!

  《幸福了嗎》讀後感二:

  《幸福了嗎》2010年10月第一版印刷,26萬字,加上代序和代後記共17章。白巖松出生於1969年,和我一樣60年代生。《幸福了嗎?》是白巖松寫下那本著名的《痛並快樂著》十年之後的最新隨筆作品,是他從「三十而立」到「四十不惑」期間的心靈成長的記錄。網友寫下這樣的體會:「這只是白巖松生活的點滴記錄,他不是在做一個命題研究,我在這本書中沒有找到預想中的理論支撐。但它是有價值的,它的價值在於白巖松是一個媒體人,他的身份讓他的生活有些公眾意義,他的身份讓他有話語權,因為人們關注他對問題的視角和解讀。我讀這本書,就是在從一個人身上看中國這十年。」另一位網友寫道:「十年前的《痛並快樂著》滿篇充斥的是淡淡的苦澀,十年後的今天,《幸福了嗎?》散發更多的則是成熟睿智的味道,但不變的是,這一切依舊是思考的感悟。」

  從《幸福了嗎》,我了解了白巖松和白巖松的思想。白巖松是一個時代的思考者。他有個性,愛思考,幹工作像我一樣賣氣力和創新,愛寫點東西。他還愛足球,而我卻不愛。從《幸福了嗎》我了解中央電視臺還有臺灣、美國、日本的一些事。其實我1992年去的美國,留下了3萬字的《美國之旅》,他1995年才去美國,同樣留下了自己深深的思考。他一直在媒體人的現實與理想中掙扎。能做到嗎:說人話、關注人、像個人!能做到嗎:捍衛常識、建設理性、尋找信仰!!!???他說的許多話非常值得人們思考。做一個新聞評論員,最重要的是敏銳、勇氣和方向感。尊嚴這兩個字的提出,就是中國一個重要的轉折。他努力了,也收穫了。但是,他不滿意,正常。這才是社會,尤其中國社會。他想40不惑,不可能!我也一樣,我是他的哥哥。為此,我曾寫了系列文章,至今博客中還可查到。孔聖人才40不惑,誰是聖人?!我40歲突然覺醒,信了西方的一句話:人生40歲開始。十年後他想寫一本書《終於信仰》或者《閒--試著與生活講和》。他十年後的目標是:健康、開心、平靜、踢球並進球、頭髮還剩不少、體重增加不多、對世事依然好奇、還會憤怒也會流淚,慢慢來。。。務實多了。但是,被迫改變自己,你還是白巖松嗎??

  《幸福了嗎?》是對當下光怪陸離的社會的質問,也是對人們久經炎涼而日益麻木的心靈的一種呼喚。在滌蕩悲喜的故事中,在社會轉型的陣痛中,在歷史車輪的呼嘯中,白巖松字裡行間跳脫出來的,是對當下這個物質時代最迫切的追問:「幸福在哪裡?」以及對每一個焦慮忙碌的現代人最善意的提醒:「你,幸福了嗎?」。2010年,白巖松中學畢業25年聚會,酒席上,輪到他發言,他說自己掏心窩子的說了幾句肺腑之言:所謂混得好的,一定有不為人知的痛苦與要付出的代價;所謂混得不好的,也有屬於自己的幸福和平靜。就看你怎麼看待它,怎麼善待擁有的好。所謂名人,首先或本質上只是個更多人知道他(她)名字的人,有好有壞、被更多誘惑也有更多約束的人。「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樹強震,我又瞬時想到了那一段時間自己的心情,可能也是人到中年,與年輕時相比,就覺得對陽光和溫暖有特別的渴望。在這兩年中,兩場大地震讓每一個中國人不管身處何方,都無處躲閃。其實,我們都是災民,都要一起去面對那些打擊和傷痛。」白巖松說。「如果理想,只是一瞬的綻放,之後,只在憑弔中使用,那麼,理想有什麼意義?如果激情,只是青春時的一種荷爾蒙,只在多年後痛哭時才知自己有過,那麼,激情又有什麼意義?如果哀痛中,我們不再出發,你的離去,又有什麼意義?」在紀念陳虻的文章裡,白巖松最後寫下這樣的話,他說這也是對自己說的。因為陳虻曾反覆向當初還剛工作不久的他說「走得太遠,別忘了當初我們為什麼出發。」白巖松說央視大火:「當然也不是壞事,也照出了央視之後該走的道路。大火,或許正是一個另類的新起點」。損失1.6億也不是什麼壞事,似乎「火」還是好意頭了。柴靜回憶與白巖松工作相處的點滴,「人們號稱最幸福的歲月其實往往是最痛苦的,只不過回憶起來非常美好。」。其實,白巖松僅說對了一面,應該是:人們號稱最幸福的歲月其實往往是物質上最痛苦的,心靈上是最純靜的歲月,所以,回憶起來才非常美好。

  「一個人需要隱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的度過這一生,這佛光閃閃的高原,三兩步便是天堂,卻仍有那麼多人因心事過重而走不動。——倉央嘉措詩」這首詩被白巖松放在本書的扉頁,算是給本書定下了一個基調。「有一天清晨,沐浴後的釋迦摩尼對著自己的石像鞠躬致敬。旁邊的弟子看到這一幕,都感到詫異:『師傅,您的像,是弟子們敬拜用的,為何您親自敬拜?』釋迦摩尼輕輕一笑,答到:『求人不如求己』。」--這是這本書的結尾。都意味深長。

  幸福都在追求的過程中,絕不在頂點,祝願白巖松永遠不放棄追求幸福,永遠在追求中。

  《幸福了嗎》讀後感三:

  專家一樣的評論,學者一般的反問,這就是CCTV的節目主持人白巖松,機敏和語言犀利是他的優勢,白巖松睿智,有很強的社會責任感,出於對他主持節目的風格的喜愛,我讀了他的《幸福了嗎?》,確實感受頗深。

  《幸福了嗎》是白巖松寫下那本著名的《痛並快樂著》十年之後的最新隨筆作品,是他從「三十而立」到「四十不惑」期間的心靈成長全紀錄。開篇作者便借用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的一首詩,勾勒出了全書的輪廓—如何尋找幸福和信仰。之後,白巖松用他慣有的犀利文筆和審視的目光,回顧了自己十年來在CCTV、名利場的起伏,發表了自己對近年社會大事件的看法,記敘了差旅各國報導採訪的臺前幕後故事,也和讀者一起分享了書籍、音樂、電影等等他自己的心靈營養品。白巖松試圖以自己十年來的所見所聞、所事所為、所思所想,解讀這些看似簡單,卻事關人人的重大命題。他的言論,一向以有勇氣、有價值著稱。相比十年前,無論他的人還是他的書,改變的是眼界,是心境,是胸懷,而不變的則是無處不在、讓人難以無動於衷的浪漫主義激情。

  在滌蕩悲喜的故事中,在社會轉型的陣痛中,在歷史車輪的呼嘯中,白巖松字裡行間跳脫出來的,是對當下這個物質時代最迫切的追問:「幸福在哪裡?」以及對每一個焦慮忙碌的現代人最善意的提醒:「你,幸福了嗎?」。幸福一直是人們的一個不變的追求,但是你幸福了嗎?白巖松說,不平靜,就不幸福。

  「9.11」的沉默在白巖松的心中留下了永遠的傷;新聞評論部充滿自由空氣的年會是情感的溝通,是激情和壓抑的釋放;總理參加的座談會,直言不諱地評議國務院部委,可鑑一個知識分子的獨立和擔當;四川地震賑災晚會現場臨時放棄對蔣敏的提問,地震救援直播中講述笑話,表達了他對於愛的主張;「7.13」申奧成功之夜演播室裡的尖叫是熱情的張揚;書中很多這樣的細節都是作者在和讀者一起分享著自己的幸福時光。這幸福不一定是快樂,有時也是熱淚盈眶的,不一定興奮和激動,有時也會黯然神傷。

  這本書表達在這個世界,說一千道一萬最後自己的感受是最重要的。不要拿自己的人生過別人的生活,不管你是商人政客學者工人,你只要內心平靜祥和,你就是幸福者。在成天的忙忙碌碌中,在追逐事業、操勞家庭中。有時停下腳步,整理思緒,靜下心來放空自己的身心,可能會對人生有新的思索,在平靜下來思考以後,獲得屬於自己所需要的幸福。正如文中所說「在墨西哥,有一個離我們很遠卻又很近的寓言。一群人急匆匆的趕路,突然,一個人停了下來。旁邊的人很奇怪,為什麼不走了?停下來的人一笑:走的太快,靈魂落在了後面,我要等等它。」

  走得太遠,別忘了當初我們為什麼出發。這句話給我的印象最為深刻,也是最賦禪機的一句。就像有首歌《春天裡》唱的那樣,「記得曾經一無所有,可當初是那麼快樂。凝視著此刻爛漫的春天,可我感覺卻是那麼悲傷。」曾經年少輕狂,但那時只有簡單的生活,追求也是簡單,人雖一無所有,但是過得簡單快樂,便擁有無處不在的幸福。

同类文章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後感

  【範例1】  在一個美好的下午,我閒著沒事就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我很奇怪: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兩句話作為文章的題目呢?  我靜下心來慢慢的欣賞著這篇文章,原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寫了第一首詩,我很吃驚,這不可能吧!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孩子就會寫這樣好的詩?真的很難

兩隻螞蟻讀後感400字(優秀)

  【範例1】  今天,我在語文課本上讀了一篇文章——《兩隻螞蟻》。主要寫的是兩隻螞蟻要去完成一項任務,但是有一塊大石頭擋住了它們的去路。一隻螞蟻毫不猶豫地往上爬,一次,兩次,三次........累得氣喘籲籲,最後,他終於爬了過去。另一隻螞蟻試了一次,兩次,爬不上去,便繞道而行,也完成了任務

《落花生》讀後感500字

  【範例1】  今天,我讀了《落花生》後,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這篇文章是通過一家人收花生時議論花生的好處,並以花生的可貴之處——藏而不露,向人們闡明一個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的確,一個人如果處處想著自己,而不顧別人的利益,那麼他就不會受到大家的尊敬。

名著《茶花女》讀後感500字

  【範例1】  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恆的文學主題,每一個人都盼望領有一份純潔的愛情,可是在殘暴的道德觀點和虛假的殘害之下,那一段高貴純潔的愛情卻幻滅了,那段愛情就是出自《茶花女》這本書中。書中講述的是,一個漂亮仁慈的煙花女子,瑪格麗特與誕生名門的男子阿芒彼此相愛,可終極卻陰陽永隔,天各一方

輸贏讀後感(精選)

  【範例1】  《輸贏》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文學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對即將參加工作的我心靈的啟迪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其去評價其文學價值,倒不如去研究它的實用價值,特別是對我這個即將在銷售領域裡摸爬滾打的在校學生。  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下,主人公周銳臨危不懼,選擇了忍辱負重,接受重任。成為了低靡

小學生綠野仙蹤讀後感300字

  【範例1】  初次翻開這本帶著油墨香氣的的書時,就被一個稀奇古怪的小題目所吸引住了。「空中旅行」。咦?空中怎麼會旅行呢?作者該不會腦子壞掉了吧?空中「旅行」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就是這一個疑惑,使我走進了《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這本書是由美國作家萊曼·弗蘭克·鮑母撰寫的。這本

課文《烏塔》讀後感400字

  【範例1】  烏塔,你真勇敢,你都敢自己去遊歐洲。烏塔,你真細心,,旅遊前都準備了三年,在家裡都設計好了旅行路線,還閱讀了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烏塔,你真懂事,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但你也不問爸爸媽媽要一分錢,到一個地方就給家裡打個電

關於稻草人讀後感400字【精編】

  【範例1】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葉聖陶爺爺的《稻草人》,我很喜歡這個故事。  我知道了稻草人的骨架是用竹子做的,肌肉是用黃稻草做的,帽子是用荷葉做的。他站在田裡,用來趕走那些飛來的小雀。  一天晚上,稻草人遇見了三件讓人傷心的事。第一件事是:一位眼睛模糊的老太太八九年前死了丈夫,她只

愛的藝術讀後感【經典】

  篇一:  讀完了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很好的一本薄薄的書。  人的孤獨感是無法迴避的事情,克服的辦法一是創造,主動去改造自然,實現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聯通;另一個就是愛,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實現自我和人群之間的聯通。無論是創造還是愛,都是主動性的行為;所以弗洛姆提倡「創造性的人格」。  通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後感

  【第1篇】  周恩來從小就熱愛學習,所以他的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有一天,校長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而讀書?」有的說為父母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輪到周恩來時,他大聲的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聽後大為滿意,後來實踐證明,這是他長期以來樹立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