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基坑落深區域的疏排水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10-04 08:32:14 1
一種基坑落深區域的疏排水結構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基坑落深區域的疏排水結構,涉及基坑工程領域。針對現有的下坑注漿或補打降水井的結構進行基坑降水,不能避免湧水現象,且耗費人力和時間的問題。疏排水結構包括設於墊層下方的疏水層;貼合於疏水層下部的配筋水泥管;及由鋼管和濾管組成的鋼管井;濾管設於配筋水泥管腔體中,配筋水泥管內填充礫石後包裹濾管;鋼管貫穿各層和結構底板。
【專利說明】一種基坑落深區域的疏排水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基坑工程【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基坑局部落深區域的疏排水結構。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現代建築業的迅速發展,高層及超高層建築日益增多,高層及超高層建築由於上部荷載大,大多採用補償性基礎,一般設置多層地下室以利於建築物的穩定,導致基礎埋深大,基坑開挖深,尤其在地下水位較高的地區開挖深基坑時,土體含水層被切斷,地下水會不斷滲入基坑,造成流砂、邊坡失穩或使地基承載力下降,因此,在深基坑開挖前或開挖過程中,如何控制地下水位,使基坑內土體在開挖及基礎施工時保持乾燥尤為重要。
[0003]為控制基坑內地下水位,通常在基坑局部落深區域進行坑底加固,採用高壓旋噴樁、水泥土攪拌樁、壓密注漿等方式對坑壁、坑底進行加固封閉止水,效果較好。但在實際施工中,有些基坑未做上述加固止水措施,僅採取降水的方式來降低基坑內的地下水位,然而,這種方法一旦降水不到位,基坑內會出現湧水現象,導致基坑的墊層、底板、防水層等工序無法正常施工。為此,通常採用注漿固結土體的方式進行補救,也就是說,使坑底一定深度範圍內土體固結止水,或者補打降水井進行降水,但是,這種補救方法耗費人力和時間,而且也不能確保基坑落深區域不再出現湧水現象。
[0004]因此,本領域技術人員亟需設計一種構造簡單,且降水效果好的基坑局部落深區域的疏排水結構。
【發明內容】
[0005]針對坑底未封閉且降水不到位的基坑落深區域,採用湧水後下坑注漿或者補打降水井的結構,不能避免湧水現象,其施工方法耗費人力和時間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基坑落深區域的疏排水結構,利用疏水層和充滿礫石的配筋水泥管實現基坑內地下水的匯集和疏導,地下水的疏導更為徹底,避免後續施工過程中出現湧水現象。
[0006]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所述基坑內由下至上依次鋪設墊層、防水層和結構底板,它包括鋪設於所述墊層下方的疏水層;設於所述疏水層下部,且與所述疏水層緊密貼合的配筋水泥管;以及一鋼管井,所述鋼管井是由同軸且固接的鋼管和濾管組成;所述濾管設於配筋水泥管腔體的中部,使得配筋水泥管的腔體內填充礫石後,礫石能夠包裹所述濾管;所述鋼管貫穿所述疏水層、墊層、防水層和結構底板。
[0007]優選的,所述濾管的外側包裹有濾網。
[0008]優選的,位於所述墊層內的所述鋼管的外壁上設有一道第一止水環。
[0009]更佳的,位於所述結構底板內的所述鋼管的外壁上設有至少兩道間隔設置的第二止水環。
[0010]優選的,所述第一止水環與所述第二止水環由金屬材料製成,且所述第一止水環與所述第二止水環均與所述鋼管焊接連接。
[0011]所述疏水層底端的邊緣位於所述配筋水泥管頂端的下方,使得所述疏水層包裹所述配筋水泥管的頂端。
[0012]所述疏水層由300mm?400mm厚級配碌石鋪設而成。
[0013]本實用新型的效果在於:現有的基坑排水結構,在墊層下設置防水套管及排水泵,利用防水套管上的通孔進行地下水的過濾,地下水集水效果較差,而且,防水套管上的通孔易被砂粒等雜質堵塞,導致降水無法順利進行。本實用新型的基坑落深區域的疏排水結構,在墊層下方設置了疏水層,有利於基坑落深區域內地下水的匯集及疏導,而且,配筋水泥管緊密貼合在疏水層的下方成為集水井,置於配筋水泥管內的濾管由礫石包裹,使得其與基坑內的土體隔離,避免土體及砂粒湧入而堵塞濾管,配筋水泥管上方疏水層匯集的地下水,以及配筋水泥管下方湧入的地下水經過礫石的過濾,除去大顆粒雜質,再經濾管進一步深化過濾後進入鋼管井,最後,由置於鋼管井內腔的抽水泵排出,可見,本實用新型的疏排水結構,利用疏水層和填充礫石的配筋水泥管匯集及疏導基坑內地下水,並由與配筋水泥管連通的鋼管井持續排出地下水,能夠避免基坑湧水,保證墊層乾燥,以滿足後續施工的需要,而且,地下水是在經礫石過濾後匯集於鋼管井的濾管,避免大顆粒雜質堵塞濾管的現象,能夠保障施工的順利進行。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至圖6為本實用新型基坑落深區域的疏排水結構的施工過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基坑落深區域的疏排水結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根據下面的說明和權利要求書,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特徵將更清楚。以下將由所列舉之實施例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及特徵。需另外說明的是,附圖均採用非常簡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準的比例,僅用以方便、明晰地輔助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
[0016]結合圖6說明本實施例的基坑落深區域的疏排水結構,現有技術中基坑內由下至上依次鋪設有墊層、防水層和結構底板,其中,防水層是在墊層上鋪設防水卷材製成。本實用新型的疏排水結構在墊層22下方設置疏水層21,配筋水泥管10垂直設於疏水層21的下部,且與疏水層21緊密貼合;鋼管井由同軸且固接的鋼管12和濾管13組成;濾管13垂直設置於配筋水泥管10腔體的中部,也就是說,濾管13的外徑小於配筋水泥管10的內徑,濾管13的長度小於配筋水泥管10的長度,因此,當配筋水泥管10的腔體內填充礫石11後,礫石11能夠包裹濾管13 ;鋼管12則貫穿疏水層21、墊層22、防水層(圖中未示出)和結構底板23。本實施例中,濾管13由金屬材料製成,且表面具有均布的通孔,用於過濾地下水中的砂粒等雜質,濾管13的頂端套設於鋼管12的底端並焊接連接,結構緊密,利於止水。
[0017]現有的基坑排水結構,在墊層下設置防水套管及排水泵,利用防水套管上的通孔進行地下水的過濾,地下水集水效果較差,而且,防水套管上的通孔易被砂粒等雜質堵塞,導致降水無法順利進行。本實用新型的基坑落深區域的疏排水結構,在墊層22下方設置了疏水層21,有利於基坑落深區域內地下水的匯集及疏導,而且,配筋水泥管10緊密貼合在疏水層21的下方成為集水井,置於配筋水泥管10內的濾管13由礫石11包裹,使得其與基坑內的土體隔離,避免土體及砂粒湧入而堵塞濾管13,配筋水泥管10上方疏水層21匯集的地下水,以及配筋水泥管10下方湧入的地下水經過礫石11的過濾,除去大顆粒雜質,再經濾管13進一步深化過濾後進入鋼管井,最後,由置於鋼管井內腔的抽水泵30排出,可見,本實用新型的疏排水結構,利用疏水層21和填充礫石11的配筋水泥管10匯集及疏導基坑內地下水,並由與配筋水泥管10連通的鋼管井持續排出地下水,能夠避免基坑湧水,保證墊層乾燥,以滿足後續施工的需要,而且,地下水是在經礫石11過濾後匯集於鋼管井的濾管13,避免大顆粒雜質堵塞濾管13的現象,能夠保障施工的順利進行。
[0018]優選的,濾管13的外側包裹濾網並由鐵絲綁緊,地下水經濾網過濾後再流入濾管13,能夠避免水體攜帶的雜質堆積於濾管13上而堵塞通孔,保證疏排水路徑通暢。
[0019]如圖4所示,位於墊層22內的鋼管12的外壁上連接有一道第一止水環14。第一止水環14的作用是改變地下水的滲透路徑,避免地下水沿鋼管12與墊層22的接觸面向上滲透,使得在墊層22鋼筋綁紮,及防水層施工階段,保證墊層22表面乾燥,防止地下水從鋼管12外壁湧出。
[0020]類似的,請參閱圖4和圖5,為避免地下水沿鋼管12與結構底板23的接觸面繼續向上滲透,而影響地下室的施工質量,本實施例在位於結構底板23內的鋼管12的外壁上連接有至少兩道間隔設置的第二止水環15。
[0021]另外,由於第一止水環14和第二止水環15由金屬材料製成,它們與鋼管12的焊接面仍是防水薄弱環節,為避免此處形成漏水隱患,第一止水環14、第二止水環15與鋼管12應滿焊密實。
[0022]如圖4所示,疏水層21底端的邊緣位於配筋水泥管10頂端的下方一段距離,使得疏水層21包裹配筋水泥管10的頂端,避免配筋水泥管10外側的砂土隨地下水流動而進入配筋水泥管10內,進而堵塞鋼管井的濾管13,造成地下水降水不暢等問題。
[0023]本實施例中,疏水層21由300mm?400mm厚級配碌石鋪設而成,碌石是指平均粒徑大於2毫米,小於64毫米的巖石或礦物碎屑物,疏水層21中的礫石能夠部分清除地下水中的雜質,呈坡度鋪設的疏水層21能夠將地下水引至配筋水泥管10中。
[0024]結合圖1至圖6說明本實施例的基坑落深區域的疏排水結構的施工過程:
[0025]如圖1所示,開挖至基坑落深區域的標高最低處,並將基坑按最低標高放坡(或者開挖至基坑群坑標高最低處,並將群坑按最深坑標高放坡),如圖2所示,通過沉井方式在最低標高處安放配筋水泥管10,具體而言,是坑底挖土,配筋水泥管10依靠自身重力克服外壁摩阻力後下沉至設計標高位置,且配筋水泥管10的頂端低於擬鋪設墊層位置的標高;
[0026]如圖3所示,在配筋水泥管10內腔的底部鋪設礫石層11,防止基坑底部砂土湧入而堵塞配筋水泥管10,將鋼管井的濾管13垂直擱置於礫石層11上,並在配筋水泥管10的腔體內填充礫石11,礫石11包覆濾管13後對其起到一定的加固作用;
[0027]如圖4所示,圖中虛線表示擬澆築結構底板上表面所在位置,在坑底及邊坡滿鋪疏水層21,使配筋水泥管10緊密貼合在疏水層21的下方,接著,在疏水層21上方依次鋪設墊層22和防水層,鋼管12貫穿疏水層21和墊層22,且鋼管12的頂端位於墊層22的上方,在綁紮結構底板23的鋼筋之前,鋼管12頂端露出墊層22的高度只需要滿足抽水要求即可,當然,也可以根據施工需要,直接使用較長的鋼管12,使鋼管12頂端高於擬澆築結構底板上表面,即鋼管12頂端越過圖4中擬澆築結構底板上表面所在位置;
[0028]繼續參考圖4,將連接有排水管的抽水泵30送入濾管13內腔的底部進行自動抽水,並通過排水管及時排出地下水,確保地下水不會由墊層22冒出,以保持墊層22乾燥,保障後續施工的順利進行;
[0029]如圖5所示,在防水層上澆築結構底板23至設計標高,此時,如鋼管12的長度低於該設計標高,則需將鋼管12焊接接長至結構底板23標高上方,以便在結構底板23澆築完成後,持續進彳了降水;
[0030]如圖6所示,待滿足封井條件後,取出鋼管井內的抽水泵30,並封堵鋼管井,使鋼管井的上表面與結構底板23的上表面平齊,此處鋼管井的封堵方法同現有技術中降水井的封堵方法,此處不再贅述。
[0031]上述描述僅是對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描述,並非對本實用新型範圍的任何限定,本實用新型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根據上述揭示內容做的任何變更、修飾,均屬於權利要求書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基坑落深區域的疏排水結構,所述基坑內由下至上依次鋪設墊層、防水層和結構底板,其特徵在於,包括: 鋪設於所述墊層下方的疏水層; 設於所述疏水層下部,且與所述疏水層緊密貼合的配筋水泥管; 以及一鋼管井,所述鋼管井是由同軸且固接的鋼管和濾管組成; 所述濾管設於配筋水泥管腔體的中部,使得配筋水泥管的腔體內填充礫石後,礫石能夠包裹所述濾管;所述鋼管貫穿所述疏水層、墊層、防水層和結構底板。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疏排水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濾管的外側包裹有濾網。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疏排水結構,其特徵在於:位於所述墊層內的所述鋼管的外壁上設有一道第一止水環。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疏排水結構,其特徵在於:位於所述結構底板內的所述鋼管的外壁上設有至少兩道間隔設置的第二止水環。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疏排水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止水環與所述第二止水環由金屬材料製成,且所述第一止水環與所述第二止水環均與所述鋼管焊接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1至4任一項所述的疏排水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疏水層底端的邊緣位於所述配筋水泥管頂端的下方,使得所述疏水層包裹所述配筋水泥管的頂端。
7.根據權利要求1至4任一項所述的疏排水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疏水層由300mm?400mm厚級配碌石鋪設而成。
【文檔編號】E02D19/20GK204174631SQ201420497738
【公開日】2015年2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29日 優先權日:2014年8月29日
【發明者】孫祖根, 鄭傑, 秦立標, 王沛斌 申請人:上海建工七建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