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手杆線繞線輪的製作方法
2023-09-24 04:52:30 1
專利名稱:一種手杆線繞線輪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繞線輪,特別是一種手杆線繞線輪。
背景技術:
釣魚是人們常見的休閒娛樂方式,釣具一般由魚杆、魚線及魚鉤組 成,魚線上穿有浮漂及墜子,攜帶時魚線及魚鉤與魚杆是分離的,魚線 是繞在繞線板上,垂釣前將魚線與魚杆連接。現在的繞線板一般是由竹、 木或塑料製成的長方形平板,兩端有齒,魚線纏繞在繞線板上,魚線在 繞線板端頭卡入齒內,可防止魚線滑出繞線板。現在的繞線板有以下不足魚線繞過繞線板端頭時會產生摺痕,垂 釣時魚線會有許多褶皺,不易伸展,魚線纏繞在繞線板上時,由於魚線 上穿有浮漂及墜子,魚線與浮漂、墜子易發生纏繞卡線,使魚線解脫困 難,魚鉤在繞線板上沒有保護,容易傷人,魚線在繞線板平面凸出,容 易與其它物品摩擦產生損傷。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手杆線繞線輪替代繞線板,以彌補 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手杆線繞線輪,由塑膠等彈 性材料製成,為圓柱狀輪體,在輪體圓周面有兩道環圓周面的線槽,兩 道線槽之間的環狀凸起為傾斜結構,在兩道線槽底部,分別有定鉤孔, 兩道線槽外側面,有多道魚線夾口。繞線時,先將魚鉤鉤入定鉤孔內, 此線槽內纏繞魚線,環狀凸起傾斜的斜面使魚線自動滑入線槽線槽底部
排列,當繞到浮漂及墜子時,環狀凸起傾斜的斜面使浮漂及墜子自動向 線槽外壁靠攏,並處於線槽的外層,繞過浮漂及墜子後,將魚線越過兩 個線槽之間的環狀凸起,在另一個線槽內繞線,魚線自動滑入線槽底部 排列,繞線結束時,將線頭卡入就近的魚線夾口。垂釣前,將線頭拽出 魚線夾口,將線頭與魚杆連接,放開手杆線繞線輪,手杆線繞線輪墜落, 魚線從手杆線繞線輪上自然解脫,從定鉤孔中取下魚鉤,即^垂釣。通過實施本實用新型,在浮漂及墜子外層不再有魚線纏繞,避免了 魚線與浮漂、墜子產生纏掛,使放線十分容易,魚線在纏繞狀態不產生 皺褶,使用時更加方便,攜帶時魚線不會損傷,魚鉤不會傷人,同時, 與原有繞線板相比,有較好的人機工程,無論持拿及繞線都十分方便。
以下結合附圖
通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附困說明圖l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左視圖,圖中l是 線槽,2是魚線夾口, 3是定鉤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手杆線繞線輪,由發泡塑膠製成,為圓柱狀輪體,在輪體圓周 面有環圓周面的兩道線槽l,兩道線槽l之間的環狀凸起為傾斜結構,在 線槽1底部,分別有定鉤孔3,線槽1外側面,有魚線夾口2。繞線時,先 將魚鉤鉤入一個定鉤孔3內,在此線槽l內纏繞魚線,環狀凸起傾斜的斜 面使魚線自動滑入線槽l底部排列,當繞到浮漂及墜子時,環狀凸起傾 斜的斜面使浮漂及墜子自動向此線槽l外壁靠攏,並處於線槽l的外層, 繞過浮漂及墜子後,將魚線越過兩個線槽之間的環狀凸起,在線槽l內 繞線,魚線自動滑入線槽l底部排列,繞線結束時,將線頭卡入魚線夾
口3。垂釣前,將線頭拽出魚線夾口2,將線頭與魚杆連接,放開手杆線 繞線輪,手杆線繞線輪墜落,魚線從手杆線繞線輪上自然解脫,從定鉤孔3中取下魚鉤,即可垂釣。
權利要求1、一種手杆線繞線輪,其特徵是由塑膠等彈性材料製成的手杆線繞線輪,為圓柱狀輪體,在輪體圓周面有環圓周面的兩道線槽(1)。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一種手杆線繞線輪,其特徵是兩道線槽(l) 之間的凸起為傾斜結構。
3、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手杆線繞線輪,其特徵是在繞線 槽(1)外側面,有多道魚線夾口 (3)。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手杆線繞線輪,其特徵是在兩道線槽 (1)底部,分別有定鉤孔(3)。
專利摘要一種手杆線繞線輪,為圓柱狀輪體,在輪體圓周面有兩道線槽,兩道線槽之間的環狀凸起為傾斜結構,在兩道線槽底部,有定鉤孔,兩道線槽外側面,有多道魚線夾口。繞線時,先將魚鉤鉤入定鉤孔內,在此線槽內纏繞魚線,當繞過浮漂及墜子後,將魚線越過兩個線槽之間的凸起,在另一個線槽內繞線,結束時,將線頭卡入魚線夾口,垂釣前,將線頭拽出魚線夾口,與魚杆連接,放開手杆線繞線輪,手杆線繞線輪墜落,魚線自然解脫,從定鉤孔中取下魚鉤,即可垂釣,通過實施本實用新型,避免了魚線與浮漂、墜子產生纏掛,使放線十分容易,魚線在纏繞狀態不產生皺褶,攜帶時魚線不會損傷,魚鉤不會傷人,同時,有較好的人機工程,持拿及繞線都十分方便。
文檔編號A01K89/015GK201025833SQ200720141660
公開日2008年2月27日 申請日期2007年3月13日 優先權日2006年10月26日
發明者震 姜 申請人:震 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