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開襠的褲襪的製作方法
2023-09-24 05:39:55 1
專利名稱:具有開襠的褲襪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紡織領域的紡織品,特別是涉及一種使女士穿著舒適,且在進行方便時無需退去褲襪,而可提供方便性功效的具有開襠的褲襪。
目前,褲襪對於女士在穿著打扮上提供了相當大的視覺美感,因此深受女士們的喜愛,無論是胖、瘦、高、矮者,一穿上褲襪,即有一種令人為之一亮的感覺。而在現有技術中所出現的褲襪具有許多型式,有如
圖1所示的彈性褲襪A,也有以樣式取勝的吊帶襪,但前述無論哪一種型式的褲襪,在女士進行方便時必須先退去褲襪A後,再退去內褲3,易使女士在更換內褲時相當費時,亦由於要經常性地退去褲襪A容易使褲襪A被鉤破,從而造成褲襪容易損壞即行丟棄的現象,進一步地會造成環境汙染,實不符合當今已被高度重視的環保要求。
有鑑於上述現有的褲襪存在的弊端,本設計人基於豐富的實務經驗及專業知識,經過不斷的研究、設計,並經反覆試作樣品及改進後,終於創設出本實用新型。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於,克服現有褲襪的缺陷,而提供一種新型結構的具有開襠的褲襪,使女士們不但可保持原有的為之一亮的感覺,還可具有提供穿著舒適、涼爽、以及穿著使用非常方便的功效。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依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具有開襠的褲襪,其在褲襪的跨下部位形成設有透空區域部,該透空區域部為前後連貫狀,該透空區域部依穿著型態區分設計為前區域部及後區域部,並在前述透空區域部的周圍必須設有一加強邊,使得女士在進行方便時,該加強邊可防止發生脫出針線的情況。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和積極效果。由以上的技術方案可知,本實用新型具有開襠的褲襪其利用在褲襪的跨下部位開設有一局部的透空區域部,該透空區域部形成前、後的連貫區域,使女士在穿著褲襪後,再穿著內褲,如此在欲進行方便時只需退去內褲即可進行方便,並可提供舒適、涼爽的穿著功效。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開襠的褲襪可提供褲襪在女士穿著時具有舒適、涼爽的功效,此外更可提供女士在進行方便時只需退去內褲而使用方便的便利性,確實符合經濟效益,對現今時間就是金錢的時代來說,具有相當大的助益性,並產生了好用及實用的效果,而確實具有增進的功效,從而更加適於實用,其不論是在結構上或功能上皆有較大的改進,誠為一新穎、進步、實用的新設計。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由以下實施例及其附圖詳細給出。
圖1是現有褲襪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具有開襠的褲襪的正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具有開襠的褲襪的後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具有開襠的褲襪穿著實施的結構示意圖。
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具有開襠的褲襪其具體結構、特徵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後。
請參閱圖2、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具有開襠的褲襪,其是在一褲襪1的跨下部分形成設有一透空區域部2,該透空區域部2為前後連貫狀,其區分設計為前區域部21與後區域部22,前述的透空區域部2必須呈略寬的結構型態,同時在透空區域部2的前區域部21與後區域部22的周圍邊,必須形成設有一加強邊23,可防止具有彈性的褲襪1發生針線脫出的情況。
請結合參閱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藉由上述結構相組合,褲襪1在女士們穿著時,必須先穿著褲襪1於內面,再穿著內褲3於外面,該褲襪1在穿著後,透空區域部2則位於跨下部位,而前區域部21與後區域部22則分別位於跨下的前、後部位(如圖2、圖3所示),當女士們穿著本實用新型的褲襪1後,在欲進行方便時,在現有技術中是必須先退去褲襪A,然後再退去內褲3(如
圖1所示),而本實用新型則只需退去內褲3,因為該內褲3為外穿於褲襪1的結構形態,此形態除了可以提供女士進行方便時具有方便便利的功效之外,更可以使女士在穿著時具有舒適、涼爽的感覺,對於彈性的褲襪1在緊密貼附於身體穿著的情況下,相當具有助益性。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於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具有開襠的褲襪,其特徵在於其在褲襪的跨下部位形成設有透空區域部,該透空區域部為前後連貫狀,該透空區域部依穿著型態區分設計為前區域部及後區域部,並在前述透空區域部的周圍設有一加強邊。
專利摘要一種具有開襠的褲襪,其在褲襪的跨下部位形成設有透空區域部,該透空區域部為前後連貫狀,該透空區域部依穿著型態區分設計為前區域部及後區域部,並在前述透空區域部的周圍設有一加強邊,可防止發生脫出針線的情況。女士在穿著褲襪後,再穿著內褲,如此在欲進行方便時只需退去內褲即可進行方便,而具有使用方便的便利性,並可提供舒適、涼爽的穿著功效。
文檔編號A41B11/00GK2309721SQ9725096
公開日1999年3月10日 申請日期1997年8月22日 優先權日1997年8月22日
發明者黃寶雲 申請人:大全汽車材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