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架的製作方法
2023-09-23 22:57:30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模具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模具的模架。
背景技術:
模具一般由模芯和模架構成,其中模架包括有上模架和下模架,上模架和下模架的中部分別設有凹進的型腔,模具在工作時,有時候需要水冷,目前的做法是,在上模架、下模架分別開設冷卻槽,然而在這種方式,需要在上模架、下模架上開設進水口、出水口,從而給上模架、下模架的設計帶來難度;且增加製造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現有技術中模架冷卻系統設置困難的問題,提供一種模架,該模架無需另外設置進水口、出水口,降低其成本。
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模架,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和下模的中部分別設有相對設置的凹腔,上模和下模均開設有定位孔,相對的兩個定位孔內設有定位銷;定位銷呈一端開口的中空結構且內部形成水槽;定位銷包括進水定位銷和出水定位銷,定位銷側面的上端和下端分別設有上開口和下開口,上開口和下開口分別與水槽連通,上模設有用於連通進水定位銷的上開口和出水定位銷的上開口的上水槽,下模設有用於連通進水定位銷的下開口和出水定位銷的下開口的下水槽。
本技術方案中,通過將定位銷作為水槽,從而避免設置進水口和出水口。且進水定位銷、出水定位銷與上水槽、下水槽形成一個水冷系統,結構簡單,成本低。
進一步地,下模連接有推出裝置,推出裝置包括推出塊,推出塊與下模活動連接且可相對下模內外移動;所述推出塊包括一個推出斜面,所述上模向下延伸有凸塊;凸塊設有與推出斜面相配合的抵接斜面。
優選地,上模和下模之間設有定位裝置,定位裝置包括定位銷,上模和下模分別設有定位孔。
進一步地,下模至少其中一個側面設有缺口,缺口下端的一側設有滑槽,所述推出塊包括與缺口相配合的滑塊部和與滑槽相配合的滑片部,所述推出斜面設置於滑塊部,滑塊部的外側面設有連接孔。
進一步地,所述推出塊的推出斜面位於滑塊部的外側。
進一步地,下模的兩個相對側面分別設有缺口,缺口內均設有所述的推出塊;所述推出裝置還包括設置在下模的夾塊和螺杆,夾塊設有通孔,夾塊的側面設有與通孔連通的開槽;所述螺杆的中部為光杆,且光杆的外徑小於兩側螺紋部的外徑,光杆位於通孔內且與通孔配合,所述兩個滑塊部分別連接有連接件,連接件的一端連接有螺母,兩個螺母分別與螺杆的兩個螺紋部螺紋連接,且兩個螺紋部的螺紋旋向相反。
本實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通過將定位銷設置為一端開口的中空結構,將定位銷與內部的上水槽、下水槽連通,從而有效形成冷卻系統,降低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分解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為:
1——上模;11——凸塊;111——抵接斜面;2-下模;21——凹腔;22——缺口;3——推出塊;31——滑塊部;32——滑片部;33——推出斜面;4——連接件;5——螺母;6——夾塊;7——螺杆;12——定位孔;8——定位銷;9——固定塊;10——連接杆;8——水槽;81——上開口;82——下開口。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參見圖1。
一種模架,包括上模1和下模2,上模和下模的中部分別設有相對設置的凹腔21,上模和下模均開設有定位孔12,相對的兩個定位12孔內設有定位銷8;定位銷8為一端開口的中空結構且內部形成水槽8;定位銷8包括進水定位銷和出水定位銷,定位銷側面的上端和下端分別設有上開口81和下開口82,上開口81和下開口82分別與水槽8連通,上模設有用於連通進水定位銷的上開口81和出水定位銷的上開口81的上水槽8,下模設有用於連通進水定位銷的下開口82和出水定位銷的下開口82的下水槽8。
本技術方案中,通過將定位銷作為水槽8,從而避免設置進水口和出水口。且進水定位銷、出水定位銷與上水槽8、下水槽8形成一個水冷系統,結構簡單,成本低。
下模2連接有推出裝置,推出裝置包括推出塊3,推出塊3與下模2活動連接且可相對下模2內外移動;所述推出塊3包括一個推出斜面33,所述上模1向下延伸有凸塊11;凸塊11設有與推出斜面33相配合的抵接斜面111。
當加工完後,外力作用於推出塊3,推出塊3通過推出斜面33推動上模1的凸塊11,上模1在定位裝置的作用下,向上移動,從而達到上模1與下模2分離的效果。該操作簡單,大大提高生產效率。
進一步地,下模2至少其中一個側面設有缺口22,缺口22下端的一側設有滑槽,所述推出塊3包括與缺口22相配合的滑塊部31和與滑槽相配合的滑片部32,所述推出斜面33設置於滑塊部31,滑塊部31的外側面設有連接孔。
在作用於滑塊部31時,可通連接孔與滑塊部31連接,如螺栓等,再通過螺栓作用於滑塊部31,操作方便。
進一步地,所述推出塊3的推出斜面33位於滑塊部31的外側。
當然也可以位於內側,位於外側時,只需要將滑塊部31向外拉出即可將上模1頂出;位於內側時,需要將滑塊部31向內推,才能頂出上模1。
進一步地,下模2的兩個相對側面分別設有缺口,缺口內均設有所述的推出塊3;所述推出裝置還包括設置在下模2的夾塊6和螺杆7,夾塊6設有通孔,夾塊6的側面設有與通孔連通的開槽;所述螺杆7的中部為光杆,且光杆的外徑小於兩側螺紋部的外徑,光杆位於通孔內且與通孔配合,所述兩個滑塊部31連接有連接件4,連接件4的一端連接有螺母5,兩個螺母5分別與螺杆7的兩個螺紋部螺紋連接,且兩個螺紋部的螺紋旋向相反。
通過外力旋轉螺杆7,便可以實現相對兩側的推出塊3相背運動,從而實現將上模1推出。連接件為L形杆。
實施例2:參見圖2,與實施例1結構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於推出裝置;下模2的兩個相對側面分別設有缺口,缺口內均設有所述的推出塊3;所述推出裝置還包括設置在下模2的兩個固定塊9,以及與固定塊9連接的螺杆7,固定塊9的中部設有通孔,滑塊部31連接有連接件4,連接件4的一端連接有螺母5,螺杆7的一端穿過固定塊9的通孔與螺母5連接,螺杆7的另一端設有連接頭,連接頭的直徑大於通孔的直徑,連接頭的端面設有盲孔,兩個盲孔之間設有連接杆10,且每個盲孔的深度均大於連接杆10的長度,兩個螺杆的螺紋旋向相反。
在使用前,連接杆10插入其中一個盲孔內,且部分外露,每個螺杆7分別與相應的螺母連接,並將相應的推出塊3定位;然後將連接杆10的外露端插入到另一個盲孔內,這樣將兩個螺杆連接,優選地,連接杆10以及盲孔的橫截面均呈相配合的多邊形。在使用完後,通過外力旋轉其中一個螺杆7,便會帶動另一個螺杆7旋轉。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範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實用新型專利的涵蓋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