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建築用磚的模具的製作方法
2023-09-24 02:27:30 2
專利名稱:一種建築用磚的模具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築用異形磚的加工模具,屬於模具類。
背景技術:
目前為減輕建築物牆壁的重量,節省材料,設計出一些異形建築用磚。該種磚通過插接的方式即可堆砌成堅固的建築物壁面。該種磚空心設計,其中空部位可填充保溫或隔熱、隔音材料。由於該種磚形狀特殊,因此普通的模具不能滿足生產要求。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設計一種加工磚的模具,主要用於生產上述異形磚。
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建築用磚的模具主要由上模、下模及底模構成,在上模、下模的側面帶有對應的導向柱滑套及座,通過導向柱與導向柱滑套及座配合可將上、下模位置固定,上模由上模基座及模芯組成,為分體結構,通過連接元件連接;底模由託板及支架構成,底模帶有與下模定位的榫頭,底模與下模配合形成模具箱體,底模與下模為分體結構,通過連接元件連接。該模具的上、下模中帶有相互對應的模芯及模槽。
為形成帶有底部帶有榫槽的磚,上模的模芯、下模中的模槽相對應,底模的託板上還可帶有與上、下模的模型及相對應的模塊及模槽。
為加強底模的支撐強度,在底模的託板中帶有加強筋。
該模具中的連接元件為螺栓、連接榫或定位銷,用於固定連接上模基座及模芯構成上模,連接下、底模,構成模具箱體。
為方便制磚,保證磚的質量,在模具的邊角處為弧形過渡面。
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一種建築用磚的模具在應用時,下模與底模配合,固定形成模具箱體,將混合好的制磚物料放在箱體內,然後通過導向柱將上模放下,與下模配合成型磚體。一定時間後開始脫模,將下模沿導向柱向上拿起,與底模脫離,上模與下模一起提升。當上、下模完全與成型磚體脫離後,由底模承載磚體,可進入下一步的處理工藝。該模具可循環使用。
該模具還可用於機器制磚過程,可將底模放在機架上,將下模落於底模上,下模與底模配合,形成模具箱體,將攪拌好的制磚物料放在箱體內,通過機器震動搗固。然後沿導向柱將上模放下,壓在箱體的物料上,與下模配合成型磚體,同時上模的重力和機器的震動搗固更進一步提高磚坯的密實度及強度。上模向下運動到限位點,機器停止震動。此時磚體成型,隨後開始脫模。由機器提供動力,將下模沿導向柱向上拿起,與底模脫離,上模與下模一起提升。當上、下模完全與成型磚體脫離後,上、下模提升到機器預定的頂點。磚體可送入下一步的處理工藝。該模具可進入下一循環使用。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1.結構合理,上模為可拆卸式,下模與底模也可分離,能夠調整、更換,成型多種建築所需的異形磚;2.適於機械化、批量生產加工;
3.可組合使用,提高產量及生產效率。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一種建築用磚的模具的結構圖。
圖2是另一種底模託板的結構圖。
圖3是底模託板的剖視圖。
圖4是圖1中一類模具的截面形狀示意圖。
圖5是圖1中另一類模具的截面形狀示意圖。
圖6是圖1中另一類模具的截面形狀示意圖。
圖7是圖1中又一類模具的截面形狀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根據附圖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建築用磚的模具的結構及使用方式作進一步的具體說明。
實施例1如圖1中所示的建築用磚的模具,主要由上模、下模4及底模5構成,上模由上模基座1及模芯3構成,上模基座1及模芯3通過螺栓固定連接,可相對拆卸;在上模基座1及下模4的側面帶有對應的導向柱滑套及座2,通過導向柱10可與導向柱滑套及座2配合可將上、下模位置固定,上模的模芯3與下模4的模槽相互對應;底模5由託板6及支架7構成,其上帶有與上、下模對應形狀的模槽、模塊及與下模定位的榫頭8。底模5與下模4配合形成模具箱體。為加強底模5的支撐強度,在底模的託板6中帶有加強筋9,如圖3所示。該模具的上、下模的截面形狀可根據磚體的形狀的需要而不同,可為圖4、圖5、圖6、圖7所示的任一種。由於上模基座1及模芯3可相對拆卸,下模4與底模5可相對拆卸,因此可根據需要方便地更換磚模,製作各種形狀磚的磚。根據如前所述的製作過程,可成型磚體。由此看出通過該種模具,即可大批量製成異形建築用磚,從而簡化建築工序,節省建築用材料,增強建築牆壁的牢固度;且減少土資源的浪費,有利於環保。
上述該種模具製作出的磚主要為異型空芯網格狀磚。
實施例2實施例1中的底模5的模槽形狀可為如圖2所示的形狀,該種底模生產出的磚具有調節垂直、水平度的功能,主要用於高層建築物中。
實施例3通過改變實施例1中模芯3、下模4的對應截面形狀,即可製作出多種異形空芯網格磚。如圖4所示的一類模具,其中A、B、C、D、G圖為一側或兩側帶燕尾榫或槽的異形磚的模具;E、F圖為一側帶有開口槽、另一側帶燕尾榫或槽的異形磚的模具;此類模具的內部結構為三層結構,所對應成型的磚的結構將為三層空心磚,磚在應用時相鄰磚由側部燕尾榫、榫槽相互對應插接配合,根據不同位置需要應用不同形狀的磚。該磚固定方便、牢固,簡化工序,節省砌牆用的粘接材料。
實施例4如圖5所示的異形建築用磚的模具,與實施例3的模具基本相似,所不同的是其側部的榫或榫槽的形狀為梯形,其中H、I、J、K、N圖為一側或兩側帶梯形榫或榫槽的異形磚的模具;L、M圖為一側帶有開口槽、另一側帶梯形榫或榫槽的異形磚的模具;其內部結構與實施例3相似,並具有與施例3相同的優點。
實施例5如圖6所示的異形建築用磚的模具,與實施例1的模具基本相似,所不同的是其內部結構為兩層結構,所對應成型的磚的結構將為雙層空心磚,其中O、P、S、T圖為一側或兩側帶燕尾榫或槽的異形磚的模具;Q、R圖為一側帶有開口槽、另一側帶燕尾榫或槽的異形磚的模具。由該模具所形成的磚的厚度較實施例1、2小,但具有與實施例1相同的優點。
實施例6如圖7所示的異形建築用磚的模具,與實施例5的模具基本相似,所不同的是其側部的榫或榫槽的形狀為梯形,其中U、V、Y、Z圖為一側或兩側帶梯形榫或榫槽的異形磚的模具;W、X圖為一側帶有開口槽、另一側帶梯形榫或榫槽的異形磚的模具;其內部結構與實施例5相似,並具有與施例5相同的優點。
以上僅為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以權利要求書為限。
權利要求1.一種建築用磚的模具,主要由上模、下模及底模構成,在上模、下模的側面帶有對應的導向柱滑套及座,通過導向柱與導向柱滑套及座配合可將上、下模位置固定,其特徵是上模由上模基座及模芯組成,為分體結構,通過連接元件連接;底模由託板及支架構成,底模帶有與下模定位的榫頭,底模與下模配合形成模具箱體,底模與下模為分體結構,通過連接元件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建築用磚的模具,其特徵還在於上模的模芯與下模中的模槽相對應。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建築用磚的模具,其特徵還在於底模的託板上還可帶有與上、下模的模型及相對應的模塊及模槽。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建築用磚的模具,其特徵還在於在底模的託板中帶有加強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建築用磚的模具,其特徵還在於所述的上、下、底模中的連接元件為螺栓、連接榫或定位銷。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建築用磚的模具,其特徵還在於在模具的邊角處為弧形過渡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築用異形磚的加工模具。它主要由上模、下模及底模構成,在上模、下模的側面帶有對應的導向柱滑套及座,通過導向柱與導向柱滑套及座配合可將上、下模位置固定,上模由上模基座及模芯組成,底模與下模為分體結構,通過連接元件連接底模與下模形成模具箱體。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可適於機械化大規模生產。
文檔編號B28B7/00GK2762991SQ20052000519
公開日2006年3月8日 申請日期2005年3月3日 優先權日2004年9月20日
發明者孟慶義 申請人:孟慶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