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為什麼要殺糜芳(關羽北伐襄陽卻丟了荊州)
2023-09-24 03:05:28
在湖北省西北部,有一座城,歷史上大名鼎鼎,它就是襄陽城。襄陽以前稱襄樊,被漢江一分為二,漢江以南為襄陽和漢江以北為樊城。襄陽城和樊城互為犄角,扼守漢江要衝,是兵家必爭之重鎮。三國時期,鎮守荊州的關羽率軍北上發動襄樊之戰,對當時的局勢造成巨大的影響。戰後,蜀漢丟失荊州,關羽被東吳擒殺,蜀漢損失非常大。既然得不償失,關羽為何要發動襄樊之戰呢?
襄陽,位於湖北省西北部,東控桐柏山、大洪山,西扼武當山、荊山,長江最大的支流漢江穿城而過,襄陽城臨江而立,易守難攻。襄陽自古為兵家必爭的軍事重鎮,素有「華夏第一城池」、「鐵打的襄陽」之稱。襄陽總面積1.97萬平方千米,總人口約526.1萬人,已有2800多年建制歷史。
襄陽城地勢較高,三面環水,北面、東面、南面被漢江環繞,西面是萬山,西南面是羊牯山、峴山等十幾個山頭。據考證西漢時期襄陽城已經開鑿了護城河,護城河平均寬180多米,最寬處250米,是我國最寬的人工護城河。
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中說:「以天下言之,則重在襄陽;以東南言之,則重在武昌;以湖廣言之,則重在荊州。」襄陽的得失,關乎天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歷朝歷代都對襄陽非常重視,尤其是亂世或者南北對峙時期。如三國時期,曹操佔據襄陽,就對吳蜀造成很大的壓力。尤其是蜀漢,更是希望能奪下襄陽,以實現隆中對的戰略規劃。
公元219年之前,劉備已拿下益州巴蜀之地,而益州的北面門戶漢中則由於張魯的投降而落入曹操手中,這給蜀漢造成很大的戰略壓力。漢中和四川盆地之間只隔著大巴山脈,曹操佔據漢中,隨時可以威脅到蜀漢的生存。為了全力和曹操爭奪漢中,劉備和孫權結盟,代價是以湘水為界,對荊州重新劃分。南郡、武陵郡、零陵郡歸蜀,湘水以東的荊州部分歸東吳。
但是由於蜀道難行,後勤補給跟不上,劉備進攻漢中受阻,和曹操僵持不下,局勢對蜀漢相當不利。這個時候,鎮守荊州的關羽並沒袖手旁觀,而是主動對漢中戰場進行策應。公元218年,曹操的控制區爆發多起叛亂,烏桓叛亂、許都耿紀叛亂、宛城(南陽)侯音叛亂、陸渾(今河南洛陽嵩縣)孫狼等叛亂。這些叛亂不少都和關羽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曹操平定叛亂後,封曹仁為徵南將軍,駐守樊城。
經過苦戰,公元219年劉備終於從曹操手中奪得漢中,並在漢中稱王。隨後,劉封、孟達拿下房陵(今十堰房山縣)、上庸(今十堰竹山縣)兩地,局勢向好。如果再拿下襄樊(今襄陽),則益州、漢中、荊州則可以形成閉環,對實現《隆中對》的北伐戰略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隆中對》中這麼說的:「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 劉備據有漢中,出秦川可以實現了。但是「向宛、洛」卻因為襄樊仍在曹操手中,而無法實現。拿下襄樊(今襄陽),就打通漢水通道,隨時可以兵發宛洛,這就是關羽發起襄樊之戰的主要原因。當時,曹操的控制區內叛亂頻繁,「待天下有變」的時機已現。
關羽確實厲害,兵力和補給並不佔優勢,卻打爆曹仁,斬殺龐德,水淹于禁七軍,俘于禁及部眾三萬餘人,威震華夏,嚇得曹操一度想遷都。也正是因為關羽在襄樊之戰中取得的巨大成績,使原來盟友東吳出現變數,偷偷下黑手。
蜀漢奪得漢中,對東吳來說影響不大,但是如果關羽強勢拿下襄樊,孫權就寢食難安了,因為襄樊是荊州的命脈,可以順江而下,孫權的長江防線將漏洞百出,已經威脅到東吳了。於是,呂蒙、陸遜聯袂出演,擒殺關羽。蜀漢不但沒有得到襄樊,而且丟了荊州,損失巨大,從此只能戰略收縮,揮師中原,興復漢室的願望始終未能實現。
其實,關羽襄樊之戰之所以會敗,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留下了糜芳、士仁守江陵大本營。糜芳是劉備最信任的人之一,敗徐州,輸汝南,走襄樊,一路走來不管多難都沒有舍劉備而去,沒想到在關鍵時刻竟然掉鏈子投降了。這不單單是關羽,估計蜀漢出乎任何一個人的意料。如果糜芳不降,江陵城不丟,等關羽回援固守,東吳是沒有辦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