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氣透水型地墊的製作方法
2023-10-10 06:29:24 2
專利名稱:透氣透水型地墊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地墊,具體說一種具有透氣、透水功能的透氣透水型地墊。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裝飾墊、防滑墊等地墊逐漸成為現代家居,尤其是浴室布置中不可缺少的日用品,其不僅起到防滑的作用,更逐漸成為現代家居整體裝飾中的一部分,通常為了安全浴室需放置一個防滑地墊,尤其對老人、小孩來說是一個有效的安全措施。然而,現有的地墊透氣性不令人滿意,容易滋生細菌,不利於地墊的快幹,另外,現有的防滑墊因表面美觀度不夠且粗糙,只能單純的作為家居或浴室防滑墊使用。
發明內容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透氣透水型地墊,可以快速滲去積水,透氣性能優異,不易滋生細菌;本實用新型適用於日常家居及浴室內防滑墊使用,而且還可以作為汽車腳墊坐墊使用。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的:透氣透水型地墊,包括底層、表層及圍邊,表層與底層通過圍邊縫合,吸水層置於表層與底層形成的封閉空間內。所述的底層,其表面及內部充滿滲透孔,材質為100% SBR,3D間隔織物、橡膠或PVC等材料,根據需要其表面可均勻分布有防滑槽或防滑紋路。所述的吸水層,填充有聚氨酯爆破棉、慢回彈爆破棉、粗孔棉或海綿,具有很好的吸水功能。所述的表層,材料為珊瑚絨、純棉布或其他織物,表面有絨狀物,表面十分柔軟舒適,表面美觀度好,可以進行清洗,且清洗十分方便。本實用新型的底層上均勻分布有滲透孔,當腳踩於表層表面時,由於受壓力作用,可以將地墊內的空氣排出,底層內設置的滲透孔可以有效快速的滲透水,且保持良好的透氣性能,不易滋生細菌,加之底層增設採用特殊的防滑材質,防滑的效果更佳;吸水層採用具有吸水功能的材質,具有很強的吸水功能,不會產生積水;表層採用特殊的材質,可以進行清洗,表面舒適度較好,表面的美觀度好。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防滑底層正視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中:1_表層,2~吸水層,3~底層,4~圍邊,11-續毛,31、32-滲水孔。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進行說明見圖1、圖2,透氣透水型地墊,主要由底層、表層及圍邊組成,表層與底層通過圍邊縫合,吸水層置於表層與底層形成的封閉空間內。所述的底層,其表面及內部充滿滲透孔,材質為100% SBR,3D間隔織物、橡膠或PVC等材料,根據需要其表面可均勻分布有防滑槽或防滑紋路。所述的吸水層,填充有聚氨酯爆破棉、慢回彈爆破棉、粗孔棉或海綿,具有很好的吸水功能。所述的表層,材料為珊瑚絨、純棉布或其他織物,表面有絨毛,表面十分柔軟舒適,表面美觀度好,可以進行清洗,且清洗十分方便。本實用新型的底層上均勻分布有滲透孔,當腳踩於表層表面時,由於受壓力作用,可以將地墊內的空氣排出,底層內設置的滲透孔可以有效快速的滲透水,且保持良好的透氣性能,不易滋生細菌,加之底層增設採用特殊的防滑材質,防滑的效果更佳;吸水層採用具有吸水功能的材質,具有很強的吸水功能,不會產生積水;表層採用特殊的材質,可以進行清洗,表面舒適度較好,表面的美觀度好。所述的3D間隔織物,採用「X-90。」結構,雙面網孔,呈現六面透氣中空立體的結構,可清洗,水流一秒即過,帶走所有汙垢,細菌蟎蟲難以滋生。如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也可由吸水層及底層構成,底層採用3D間隔織物製成,也可在吸水層表面粘覆一層3D間隔織物再與底層連接。本實用新型適用於日常家居及浴室內防滑墊使用,而且還可以作為汽車腳墊坐墊使用。
權利要求1.透氣透水型地墊,包括底層、表層及圍邊,其特徵在於,表層與底層通過圍邊縫合,吸水層置於表層與底層形成的封閉空間內。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透氣透水型地墊,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底層,其表面及內部充滿滲透孔,材質為100% SBR,3D間隔織物、橡膠或PVC,其表面可均勻分布有防滑槽或防滑紋路。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透氣透水型地墊,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吸水層,填充有聚氨酯爆破棉、慢回彈爆破棉、粗孔棉或海綿。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透氣透水型地墊,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表層,材料為珊瑚絨、純棉布或其他織物,表面有絨狀物。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透氣透水型地墊,包括底層、表層及圍邊,表層與底層通過圍邊縫合,吸水層置於表層與底層形成的封閉空間內,所述底層表面及內部充滿滲透孔,材質為100%SBR、3D間隔織物、橡膠或PVC等材料,所述的吸水層填充有聚氨酯爆破棉、慢回彈爆破棉、粗孔棉或海綿,所述的表層,材料為珊瑚絨、純棉布或其他織物,表面有絨狀物,表面十分柔軟舒適,表面美觀度好,可以進行清洗,且清洗十分方便;本實用新型可以快速滲去積水,透氣性能優異,不易滋生細菌。
文檔編號A47G27/02GK202932666SQ20122056775
公開日2013年5月1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3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31日
發明者陳偉傑 申請人:陳偉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