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潤滑脂加注泵的製作方法
2023-10-10 07:08:34 1
專利名稱:電動潤滑脂加注泵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泵類,主要涉及汽車保修、保養、冶金、機械、橡膠等行業使用的柱塞泵。
現有技術的橡膠等行業使用的「幹油泵」為柱塞式注油,靠外力推動逆輪而帶動柱塞往復運動,達到注油目的。汽車保修、保養業只有汽動泵或汽動加空氣壓縮機組組裝為「電動泵」,其原理是壓縮空氣推動活塞運動,從而達到注油目的,其注油壓力設定在壓縮機上。上述產品雖然設計簡單,但存在成本高、油路、油管易發生爆裂,維修困難,事故發生率高。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使用可靠,成本低,維修、使用方便,體積小,重量輕的電動潤滑脂加注泵。
本實用新型包括位於底座上的電機、油泵,其特徵在於電機通過聯軸器連接蝸輪蝸杆減速機,偏心軸連接蝸輪輸出端,推動套通過軸承連接在偏心軸上,推動套上面為濾網,壓油板固定在濾網上面的偏心軸上,每個柱塞的上部均設置進油孔與濾網相通,柱塞沿泵體內圓周均布,各柱塞均與偏心軸上的推動套相連,各柱塞出口均與密閉油路相通,油管一端與密閉油路連接,另一端連接油槍。
本實用新型的油管採用多層結構,內部為輸油孔,外部為外橡膠層,外橡膠層內為內橡膠層,內橡膠層中設置鋼絲編制層,鋼絲編制層外側的內橡膠層中設置對稱的包膠電路。在底座的底部設置移動輪。油槍上安裝溢流閥並設置開關,噴嘴安裝在油槍外側並通過開關控制。
本實用新型具有購機成本低,體積小,使用可靠,便於移動,維修使用方便等特點。徹底避免了油管爆裂的缺陷,單人即可操作,可廣泛適用於個體汽車維修、汽車保養及其它機動車生產廠家,在汽車維護行業具有重大的經濟效益。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附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附圖2是
圖1的A-A剖視圖;附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油管橫截面圖;附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油槍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電機1固定在底座2上,底座2的底部設置移動輪3,當電機1通過聯軸器4帶動蝸杆蝸輪5轉動時,使偏心軸6轉動而帶動推動套7作移動,從而推動柱塞8實現供油。偏心軸6的轉動帶動濾網9上面的壓油板10同步轉動,泵體14內部油即不斷經過濾網過濾,經進油孔11被柱塞吸入。偏心軸6每轉動一周,沿泵體14內圓周均布的各柱塞排油一次,並通過油路12進入油管13,流經設置在油槍16上的超壓逆流閥15進入油槍16,並經注油管17注入設備。油槍16上可設置開關18,即開即停,便於控制。
圖3中,A為輸油孔,B為橡膠層,C為鋼絲編織層,D為包膠電路,E為外橡膠層。
權利要求1.一種電動潤滑脂加注泵,包括位於底座上的電機、油泵,其特徵在於電機通過聯軸器連接蝸輪蝸杆減速機,偏心軸連接蝸輪輸出端,推動套通過軸承連接在偏心軸上,推動套上面為濾網,壓油板固定在濾網上面的偏心軸上,每個柱塞的上部均設置進油孔與濾網相通,柱塞沿泵體內圓周均布,各柱塞均與偏心軸上的推動套相連,各柱塞出口均與密閉油路相通,油管一端與密閉油路連接,另一端連接油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潤滑脂加注泵,其特徵在於油管採用多層結構,內部為輸油孔,外部為外橡膠層,外橡膠層內為內橡膠層,內橡膠層中設置鋼絲編制層,鋼絲編制層外側的內橡膠層中設置對稱的包膠電路。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動潤滑脂加注泵,其特徵在於油槍上設置溢流閥並設置開關,噴嘴安裝在油槍外側並由開關控制。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潤滑脂加注泵,其特徵在於底座的底部設置移動輪。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柱塞泵。其包括底座上的電機、油泵,特徵是電機通過聯軸器連接蝸輪蝸杆減速機,偏心軸連接蝸輪輸出端,推動套通過軸承連接在偏心軸上,推動套上面為濾網,壓油板固定在濾網上面的偏心軸上,每個柱塞的上部均設置進油孔與濾網相通,柱塞沿泵體內圓周均布,各柱塞均與偏心軸上的推動套相連。本實用新型成本低,體積小,使用可靠,便於移動,維修使用方便,特別適合汽車維護行業。
文檔編號F16N13/10GK2391092SQ99222090
公開日2000年8月9日 申請日期1999年8月23日 優先權日1999年8月23日
發明者翟乃洲 申請人:翟乃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