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以及車輛的製作方法
2023-10-19 13:08:32 2

本實用新型涉及車輛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座椅以及具有該座椅的車輛。
背景技術:
相關技術中,中後排座椅的靠背背板上的溝槽及扣點強度不足,容易變形,導致面套的扣條安裝困難或易脫開,這樣面套固定不牢固,不平整,影響座椅的整體美觀和乘坐舒適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鑑於此,本實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種座椅,以解決靠背背板的溝槽強度較低的問題。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座椅,包括:靠背背板,所述靠背背板的外邊緣上形成有溝槽,所述溝槽的側壁上設置有第一扣點;加強筋,所述加強筋設置在所述溝槽的側壁上且在所述溝槽的延伸方向上間隔開分布。
進一步地,所述加強筋鄰近所述第一扣點設置。
進一步地,每個所述第一扣點的兩側均設置有所述加強筋。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扣點和所述溝槽的側壁之間採用圓角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溝槽大體呈U形,所述第一扣點從所述U形的側邊傾斜地朝向所述U形的底邊延伸。
進一步地,所述座椅還包括:面套,所述面套的外邊緣上設置有I形扣條,所述I形扣條的端部卡接在所述第一扣點上。
進一步地,所述座椅還包括:中央扶手,所述靠背背板上設置有第二扣點,所述中央扶手通過所述第二扣點卡接在所述靠背背板上。
進一步地,所述座椅還包括:扶手背飾板,所述靠背背板上形成有固定槽,所述扶手背飾板的邊部插接在所述固定槽的側壁上。
進一步地,所述靠背背板上設置有減重孔。
相對於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座椅具有以下優勢: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座椅,通過設置加強筋,可以有效加強溝槽和第一扣點的結構強度,可以避免溝槽的變形,從而可以便於I形扣條與溝槽之間的配合。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於提出一種車輛。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車輛,包括上述的座椅。
所述車輛與上述座椅相對於現有技術所具有的優勢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附圖說明
構成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於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靠背背板和中央扶手的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靠背背板的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溝槽的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溝槽和I形扣條的配合示意圖;
圖5為沿圖1中A-A方向的局部剖視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第一扣點和溝槽的側壁的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座椅100;
靠背背板10;溝槽11;第一扣點12;固定槽13;減重孔14;第二扣點15;
加強筋20;面套30;I形扣條31;中央扶手40;扶手背飾板50。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衝突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徵可以相互組合。
下面將參考附圖並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座椅100,該座椅100可以應用在車輛上,例如,該座椅100可以作為車輛的中後排座椅100使用。
如圖1和圖2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座椅100可以包括:靠背背板10和加強筋20,靠背背板10的外邊緣上形成有溝槽11,其中溝槽11分布在靠背背板10的四個外邊緣上,溝槽11的側壁上設置有第一扣點12。
如圖3和圖4所示,溝槽11大體呈U形,第一扣點12從U形的側邊傾斜地朝向U形的底邊延伸。座椅100還可以包括面套30,面套30的外邊緣上設置有I形扣條31,I形扣條31的端部卡接在第一扣點12上。這樣面套30可以套設在靠背背板10和靠背骨架上,如圖4所示,I形扣條31可以伸入溝槽11內,並且I形扣條31的自由端可以卡接在第一扣點12上,從而可以防止I形扣條31從溝槽11內脫出。可以理解的是,通過將第一扣點12設置成朝向U形溝槽11的底邊傾斜延伸,可以便於I形扣條31的自由端卡接在第一扣點12處,從而可以使得I形扣條31與溝槽11配合可靠,進而可以使得面套30在靠背背板10上伸展自然且平整,可以提高座椅100的美觀性。
其中,具體地,如圖3和圖6所示,第一扣點12和溝槽11的側壁之間可以採用圓角連接。這樣可以使得第一扣點12和溝槽11的側壁之間連接過渡自然,從而可以降低第一扣點12的變形風險,可以提高第一扣點12的結構強度。
可選地,如圖1和圖2所示,靠背背板10上可以設置有減重孔14,減重孔14可以有效減輕靠背背板10的重量,從而可以減輕座椅100的重量,進而可以使得座椅100滿足車輛的輕量化設計要求。
加強筋20設置在溝槽11的側壁上,而且加強筋20在溝槽11的延伸方向上間隔開分布。換言之,加強筋20可以為多個,而且多個加強筋20在溝槽11的延伸方向上分布,從而多個加強筋20可以有效加強溝槽11和第一扣點12的結構強度,可以避免溝槽11的變形,進而可以便於I形扣條31與溝槽11之間的配合。如圖3所示,溝槽11大體呈U形,每個加強筋20也大體呈U形,從而可以使得加強筋20更好地加強溝槽11的結構強度。
具體地,如圖3所示,加強筋20可以鄰近第一扣點12設置。這樣加強筋20可以在加強溝槽11的結構強度的同時,還可以更好地加強第一扣點12的結構強度,從而可以使得溝槽11和I形扣條31之間配合可靠。優選地,如圖3所示,每個第一扣點12的兩側均可以設置有加強筋20。這樣兩個加強筋20均可以較好地加強第一扣點12的結構強度,從而可以避免第一扣點12的變形。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實施例,如圖1和圖2所示,座椅100還可以包括:中央扶手40,靠背背板10上設置有第二扣點15,中央扶手40通過第二扣點15卡接在靠背背板10上。第二扣點15可以為掛鈎,第二扣點15可以為多個,如圖2所示,多個第二扣點15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第二扣點15沿上下方向分布,另一部分第二扣點15沿左右方向分布,從而可以提高中央扶手40在靠背背板10上的安裝可靠性。其中,第二扣點15的中央處設置有加強筋條。
可選地,如圖5所示,座椅100還可以包括:扶手背飾板50,靠背背板10上形成有固定槽13,扶手背飾板50的邊部插接在固定槽13的側壁上。通過設置扶手背飾板50,可以提高中央扶手40的精緻性。另外,通過將扶手背飾板50的邊部插接在固定槽13的側壁上,可以保證扶手背飾板50在靠背背板10上的安裝可靠性。
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座椅100,通過設置加強筋20,可以有效加強溝槽11和第一扣點12的結構強度,可以避免溝槽11的變形,從而可以便於I形扣條31與溝槽11之間的配合。
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車輛,包括上述實施例的座椅100,由於具有上述實施例的座椅100,車輛的座椅100上的面套30和靠背背板10之間安裝可靠,而且面套30平整度較好。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