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體綜合孔洞防火封堵的製作方法
2023-10-19 23:49:07 2
專利名稱:牆體綜合孔洞防火封堵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防火封堵,具體地說是一種牆體綜合孔洞防火封堵。
(二)
背景技術:
防火封堵是建築消防工作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又是一項容易被忽視
的工作;多年來在消防工程設計中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技術複雜,工程量大, 造價高等方面的工程上,如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自動噴水系統,以及氣體滅
火系統。火災的形成往往從比較隱蔽的隱患部位發生,然後迅速蔓延,釀成大
禍,據統計一座100米高的建築,在無阻擋的情況下煙氣能在30秒內達到頂層, 可見火勢之迅速,如果控制不住,煙氣會從各種井道向各層蔓延,造成重大損 失。建築消防有主動和被動兩大系統。主動消防系統主要包括監測報警體系、 滅火體系、救援逃生體系等;而被動消防系統,則由具有規定的耐火性能的建築 和建築構件及裝修材料體系、防火分隔體系(如牆體、樓板等進行水平和豎向分 隔防火分區面積)和建築物防火封堵體系構成。由於建築物使用功能和建築施 工的需要,建築物內有大量的管線在樓板和牆體間縱橫穿越(如暖通空調管道、 防排煙管道、上下水管遣、電信與電力管線及其他工藝管道等),形成帶有貫穿 物的結構開口或預留的尚未有貫穿物的空開口;在樓板與牆體、牆體與牆體之間, 也存在各種結構縫隙。
《建築防火封堵應用技術規程CECS154-2003》中定義防火封堵為,指採用 防火封堵材料對空開口、貫穿孔口、建築縫隙進行密封或填塞,使其在規定的 耐火時間內與相應構件協同工作,以阻止熱量、火焰和延期蔓延擴散的一種技 術措施。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任務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設計合理、結構 簡單、防火效果好的牆體綜合孔洞防火封堵。
牆體綜合孔洞防火封堵,包括綜合孔洞,綜合孔洞的洞口兩側設置有角鋼 框架,角鋼框架上固定有防火板,防火板的縫隙處填充有有機堵料,在兩側防 火板之間的洞口內設置有層層堆砌密實的防火包。上述牆體中的管道與橋架之間的空隙小於防火包的外形尺寸時,其間隙用 有機堵料填實。
上述防火封堵的厚度不得低於250mm。
本實用新型的牆體綜合孔洞防火封堵與現有技術相比,所產生的有益效果 是,設計合理,結構相對簡單,製作容易,耐火性能好,結構穩定性佳。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圖1的俯視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中,1、角鋼框架,2、防火板,3、有機堵料,4、防火包,5、管道,6、 橋架。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1、 2對本實用新型的牆體綜合孔洞防火封堵作以下詳細地說明。
如附圖l、 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牆體綜合孔洞防火封堵,其結構是在綜合 孔洞的洞口兩側設置有角鋼框架l,角鋼框架1上固定有防火板2,防火板2的 縫隙處填充有有機堵料3,在兩側防火板2之間的洞口內設置有層層堆砌密實的 防火包4。
施工方法由於綜合孔洞的洞口面積過大,要用角鋼固定防火板2,先在洞 口兩則用角鋼製作框架並固定,在一則用切割好的防火板2固定在角鋼上,利 用有機堵料3在防火板2的縫隙處密縫,洞口中間用防火包4層層堆砌密實, 防火包4應交叉堆砌,管道5與橋架6之間若空隙較小無法填充防火包4時, 則用有機堵料3填實,另一則用切割好的防火板2固定在角鋼框架1上並用有 機3堵料密縫做成幾何圖形,防火封堵的厚度不得低於250mm。
本實用新型的牆體綜合孔洞防火封堵其加工製作簡單方便,按說明書附圖 所示加工製作即可。
除說明書所述的技術特徵外,均為本專業技術人員的已知技術。
權利要求1、牆體綜合孔洞防火封堵,包括綜合孔洞,其特徵在於,綜合孔洞的洞口兩側設置有角鋼框架(1),角鋼框架(1)上固定有防火板(2),防火板(2)的縫隙處填充有有機堵料(3),在兩側防火板(2)之間的洞口內設置有層層堆砌密實的防火包(4)。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牆體綜合孔洞防火封堵,其特徵在於,牆體中的 管道(5)與橋架(6)之間的空隙小於防火包(4)的外形尺寸時,其間隙用有 機堵料填實。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牆體綜合孔洞防火封堵,其特徵在於,防火封堵 的厚度不得低於250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牆體綜合孔洞防火封堵,屬於防火封堵製作技術領域,其結構是在牆體綜合孔洞的洞口兩側先設置一角鋼框架,角鋼框架上固定有防火板,防火板的縫隙處填充有有機堵料,在兩側防火板之間的洞口內設置有層層堆砌密實的防火包。牆體中的管道與橋架之間若空隙較小無法填充防火包時,則用有機堵料填實。製作完成後的封堵厚度不得低於250mm。本實用新型的牆體綜合孔洞防火封堵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設計合理,結構相對簡單,製作容易,耐火性能好,結構穩定性佳等特點。適用於管道、風管及橋架、母線槽等混合穿越時的牆體結構。
文檔編號E04B1/94GK201372495SQ20092001773
公開日2009年12月30日 申請日期2009年1月9日 優先權日2009年1月9日
發明者吳士民, 毅 張, 張同玉, 樊曉峰, 竇安華, 馬萬國 申請人:中建八局第二建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