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瓊外號的由來?秦瓊避戰玄武門的原因?
2023-10-15 10:12:29 1
秦瓊,字叔寶,隋唐時期的一員大將,曾為李唐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他在戰場上十分勇猛,每每都是奔赴前線,以一敵百,戰馬、長槍、銅鐧,彪悍勇武的男人,鮮血染紅的沙場,在他的身上我們感受到男人的血性,充滿了氣吞山河的陽剛,對李唐王朝的深厚的感情。後來跟隨李世民一起徵戰,殺敵無數,他傑出的武藝和超乎常人的勇氣使他成為李世民手下的一員大將,他的所作所為為李唐平定四方割據勢力和統一國家發揮了重要作用。由於他對唐朝作出了卓越貢獻,李世民在他死後為了紀念和緬懷這位大將,把他放於凌煙閣中。
由於秦瓊對李唐江山作出了突出的貢獻,世人皆讚嘆,當時有戲曲這樣描述到:馬踩黃河兩岸,鐧打山東三州六府一百單八縣,孝母賽專諸,交友似孟嘗,神拳太保,天下兵馬大元帥,秦瓊秦叔寶。所以當時世人給他取的外號是「小孟嘗」、「神拳太保」,這兩個比較為後世人們熟知。孟嘗君想必大家都比較清楚,是戰國時期齊國的貴公子,以廣招賓客,舉賢下士為名,給秦瓊「小孟嘗」的外號,實在是因為秦瓊本人也愛廣交朋友,形容他和孟嘗君一樣喜愛結交有志之士,故才有「小孟嘗」的稱號。再來看看「神拳太保」這一名號,「太保」一詞指的是為了保護主子,在江湖中廝殺的勇士,其實就是跟現在的保鏢一個樣,那這個外號是怎麼來的?看過電視劇《隋唐英雄傳》的都應該記得,秦瓊的父親在他小時候被楊林所害,秦瓊為了報仇,假意認賊作父,楊林知他英勇頑強遂收他為義子,秦瓊剛好是排行十三,楊林教他們武功,把他們培養成自己的私人保鏢,於是被人稱作十三太保,由於秦瓊的拳法十分了得,所以世人又給他「神拳太保」的稱號。
公元656年,是唐朝歷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在唐朝由戰亂開始走向初定的和平當中,爆發了皇權的爭奪戰,李世民發動了震驚後世的玄武門之變。玄武門之變,兄弟相殺,骨肉相殘,秦王李世民的刀劍殘忍刺向太子、齊王和他們的家人,在秦王的部下中,那一次政變的主角更像是尉遲敬德,他先是刺殺了齊王李元吉,救下了李世民;再砍下太子和齊王的頭顱以保護李淵為名,逼迫李淵交出兵符,剿滅了太子和齊王的餘黨,幫助李世民拿下政權,走向最高的位子。在這場著名的戰役中,我們為何看不到秦瓊的身影?身為秦王李世民旗下的一員大將,緊要關頭為何不站出來,助李世民一臂之力呢?
在史書中,我們找不到秦瓊有任何出現在這場戰役中的事跡,但在《新唐書》中有提到,說玄武門之變後,秦叔寶被賞賜了封邑七百戶。是因為他參與玄武門之戰,表現突出的獎賞嗎?從他的封戶中可以看出,這不像是一位具有大將風範的人所得到的獎賞,甚至還不如比較有名的張公謹、侯君集得到的多。據《舊唐書》所說,那天秦瓊確實是到了玄武門,從他的封戶中可以看出,那天的秦瓊和平時的他相差甚遠,究竟是怎樣的原因讓他和之前的他判若兩人?最大的可能是秦瓊不想參與到這場流血事件中,作為秦王府的將領,自然要站到李世民的旗下,這場奪帝之戰一旦打響,長安城必定滿地鮮血,面對骨肉相殘的場面,面對秦王只是想滿足自己的野心的局面,秦瓊是講究兄友弟恭,倫理綱常的人,他是下不了手的,所以他只好選擇不殺或者少殺,並不會為了功名而濫殺無辜,所以在最後的論功行賞中,他的封邑是最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