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議潮是誰?張議潮如何收復大唐4000裡故土
2023-10-14 22:46:34 2
大中四年,也就是公元850年,一位叫「悟真」的和尚來到長安。在繁華的長安大街上,他高喊:「河西大捷,沙州大捷,瓜州大捷,節帥張議潮率領義軍收復沙洲、瓜州失地,希望與王師共復河隴故土。」
十路信使,共同向大唐出發。他們穿越巴丹吉林大沙漠、騰格里大沙漠、庫布齊大沙漠,有的成為沙漠中的屍體,有的死在吐蕃刀下,只有悟真來到了長安。
這一路耗費兩年時間,歷盡千辛萬苦,將這個讓整個大唐震動的消息帶到了長安。而他信中的「節帥張議潮」,就是本文的男主角。
安史之亂後,強盛的大唐陷入內亂,國力衰退無瑕他顧。周圍原本攝於大唐威勢的各族,開始蠢蠢欲動。趁著大唐邊防力量空虛,吐蕃攻略河西諸州。乾元元年開始,廓州、涼州、蘭州、瓜州等地相繼陷落。
沙州是吐蕃攻陷的最後一座城市,在與唐軍切斷聯繫,久等援兵不至的情況下,城內軍民仍然堅持與吐蕃戰鬥。彈盡糧絕,沙州淪陷,河西人民陷入吐蕃奴役之下。壯年者成為奴隸,放牧牛羊,「羸老者鹹殺之,或斷手鑿目,棄之而去」。
張議潮所在張氏家族,當地地主豪強。但是吐蕃是一個自我的民族,他根本沒有要拉攏漢族豪強的心思,就算是大地主也仍然要遭受吐蕃的蹂躪和欺辱。所以張議潮很小的時候,就見證了吐蕃對同胞們的殘忍迫害。
不僅僅是張議潮,整個河西的百姓們對大唐故土仍然念念不忘。尤其是在吐蕃的殘酷統治下,歸國之心越發濃厚。
張議潮自小立誓,要驅逐侵略者,恢復大唐故土。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他從小刻苦專研兵書和武藝。長大之後,開始秘密訓練義軍,變賣家產為軍資招募軍民,收納反抗吐蕃統治的流亡者。
有了張議潮這個首領,本就想念大唐的百姓們,紛紛踴躍加入義軍之中。張議潮所率領的義軍,力量越發壯大。終於在大中二年,率領起義軍反抗吐蕃統治,收復瓜州、沙州等地。
獲取第一階段的勝利後,張議潮遣使節去唐,悟真就是那第一批使節。而在悟真入唐的這一年,張議潮又收復了西洲。
從起義開始,張議潮先後收復沙州、瓜州、伊州、西州、河州、甘州、肅州、蘭州、鄯州、廓州、岷州等十一州。
大中五年,張議潮派兄長張議潭攜版圖戶籍入朝,唐宣宗當即下詔封張議潮為沙州防禦使。
鹹通二年,張議潮又收復涼州。鹹通七年,他又深入吐蕃腹地在廓州生擒了吐蕃主帥尚恐熱。
在張議潮的強勢打擊下,加上吐蕃內訌以及大食對吐蕃的不斷侵略吞噬,在河西地帶耀武揚威多年的吐蕃,徹底衰敗,退出西域。
「西盡伊吾,東接靈武,得地四千餘裡,戶口百萬之家,六郡山河,宛然而舊」,張議潮率領義軍,創收復大唐4000裡河山的曠世功績,絕對的真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