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君集是奸臣嗎?他是怎麼死的?
2023-10-15 02:48:19
侯君集,中國唐初大將。豳州三水(今陝西旬邑北)人。君集少年時以武勇稱。隋末戰亂中,跟隨秦王李世民東徵西戰,功勳卓著 ,在擁立李世民稱帝時起了重要作用。
但是侯君集這個人的名聲並不好,他剛開始入軍隊的時候,大字不識一個,被任用之後才開始讀書,自稱自己有勇謀,史書中對他這點十分鄙視,但是正因為他的自稱有勇,而被太宗重用,之後領兵徵戰,也的確顯示出他的才能將領。《舊唐書》對他的評價是「性矯飾,好矜誇,玩弓矢而不能成其藝,乃以武勇自稱」,這裡史書中的意思就是侯君集對自己的才能加以「矯飾」,是一種沒有得到公認的虛假能力。但是,侯君集就是靠著武勇,深得皇帝信任,官做到了左虞侯,車騎將軍的位置,封全椒縣子。並且上了臨煙閣二十四功臣圖像,按照史書所說,大言欺世,缺乏實際才能的侯君集怎麼可能建立如此的功業?!
有人說侯君集曾隨李靖學習兵法,卻誣告李靖有造反之心,此等行為無根無據,剛出入軍隊的侯君集,可以說是一個三好學生,遇到了自己所擅長的領域,不停地汲取知識,他討吐谷渾、攻滅高昌,戰功顯赫,當時高昌一戰,朝廷上下都不認為會贏,只是太宗執意出兵,將希望全部寄托在侯君集身上,當他跌破眾人眼鏡,攻滅高昌時,卻有人說他「曾未奏請,輒配沒無罪人,又私取寶物,」因此而下獄。
到這個時候,侯君集是有怨言的,自己辛辛苦苦打勝了一場朝中大部分人認為都會輸的戰役,然而剛帶著高昌王歸朝,就遭到這麼一句狀告,太宗連審都沒審,就將其下獄。居功高位之人,尤其是侯君集這種從小蝦米混上來的人,特別容易記仇不是誰都能像嶽飛那樣,屢次被誣陷,被皇帝不信任,還能堅持如一地效忠朝廷。我是不信他會惦記高昌國寶物的人,侯君集不蠢,隱藏寶物不上貢,紙始終包不住火,會遭到貶謫的命運。但是攻滅高昌國此等大功,太宗的賞賜必然是會少不了的,他何必鬧到私藏寶物。
至於他為什麼會死,只能說參與進了皇子們的奪位之戰中,當時太子是李承乾,但是李世民三心兩意,對待兒子各有偏頗,李泰也頗有野心,李承乾為了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同魏王李泰爭嫡日烈,各有黨羽。侯君集在這時候站位進了李承乾的隊伍,或許是心中的那份不甘與怨恨,再加上平日裡與太子交往也很頻繁,因為侯君集的女婿賀蘭楚石在東宮任職,李承乾藉此機會與之牽線,後來,李承乾計劃敗露,賀蘭楚石又將侯君集與李承乾的事情告訴李世民。得此女婿,侯君集估計是十分氣憤的,定罪後,太宗於刑前,親往質問,對以『朕因汝從此不登凌煙閣』。
至此,侯君集才清醒過來,想起當年一起徵戰的血汗時光,太宗念其舊情,不忍殺之,但是文武百官都勸諫說,要保李承乾性命就必須殺了侯君集,謀反一事總要有人來背這個鍋,按刑法,侯君集被斬於四達通衢。這位大將臨刑之時,容色不改,對監刑將軍說:「君集我怎能真反呢,是蹉跌至此啊!念我為唐家大將破滅二國,還是有微功可陳。為我對陛下講一聲,留下我一個兒子活著以守祭祀。」
其實小編對此是有點欣賞的,兵敗之後,他並沒有為自己辯解,也是心甘情願地背下了造反的鍋,只因一時被不甘蒙蔽了眼睛。再者,如果李承乾沒有奪位的反意,他怎麼會拉侯君集入夥,某次太宗回憶前塵,召承乾問『何以謀反』,承乾坦承『欲保太子位耳』;再同群臣評論,多以『事由上而起』,指若非太宗三心兩意,子臣何以結黨窺覬。太宗默然。所以,歸根結底,是由於皇帝的偏心所置,太子的位置做不安穩,被廢之後的下場不是好玩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