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傳讀後感1000字
2023-10-20 06:16:07 3
《周恩來傳》是一本由英國學者迪克·威爾遜撰寫的關於周恩來總理生平的傳記。
談到周恩來總理,相信大家對這個人物一定再熟悉不過了。是的,他曾出現在我們的小學課本中。他那炯炯有神的眼晴及不懂就問的好學精神,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那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鏗鏘誓言,更是震撼了無數人。
那時候我年幼懵懂,並不理解這句話,雖然嘴上念念有詞,但卻無法體會到他說出這句話時的感受,也只是像個過客一般,學完了便拋之腦後。但經歷過這幾年的錘鍊後,再次讀到這句話,我似乎能夠明白了。
他正值少年,可中國正處於歷史上極其黑暗混亂的時期。同樣是花兒一般的年紀,他卻能夠深切地感受到常人不能感受到的社會的黑暗腐朽、人民的疾苦。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他便暗暗的下定決心:要努力讀書。於是,如此年幼卻成熟的他,便開始籌劃著東渡到日本留學。
但是當日本把中國當作一個合法的掠奪物時,他和他的同伴便都毫不猶豫地捲起鋪蓋,整好行裝,不待學業結束,便乘船離開日本返回國內,然後又投身於五四運動。不久,他又加入中國共產黨。此後在中國共產黨的每一個關鍵時刻,他都堅定地站在中國共產黨的立場上,維護黨的利益。他把他的一生都奉獻給了中國的革命事業。
而最讓我敬佩的是他獨具魅力的人格,他榮辱不驚的處世方式,他真誠、平實和堅韌的性格。正如他自己認為的那樣:「大凡天下的人有真正本事的,必定是能涵養能虛心。看定一件事應該去做的,就拼命去做,不計利害……這樣子的人總是心裡頭有一定主見,輕易不肯改變的。」能涵養能虛心的心態,不計個人利害的功名觀,確實使他高雅脫俗。而這樣的他在文革時期表現得更加突出。他以常人難以想像的大智大勇和自我犧牲精神,面對極端複雜的特殊環境,忍辱負重,苦撐危局,極力保護黨的忠誠的老革命前輩,盡力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即使是在這極端複雜的特殊環境,在這如此孤立無助的時候,周總理仍舊沒有一句怨言,仍舊默默努力,為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做出了卓越貢獻。即使在得知自己患膀胱癌後,他仍堅持工作,直到生命盡頭,真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1976年1月8日,周恩來總理在北京逝世。他一生只講奉獻,從不索取,把個人有限的生命完全融入到全心全意為人民的服務中去。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他對革命事業堅定不移的信念,不能不讓人為之動容。
在當今和平年代,作為學生的我們更應樹立起遠大的理想,不懈地追求,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奉獻出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