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死也不吃嗟來之食(寧死不食嗟來之食)
2023-10-20 07:02:02 2
來自:前線客戶端
清華大學荷塘北側之畔的朱自清塑像
在清華大學裡,處處都留有朱自清的痕跡。朱自清在此任教時,曾經居住過清華古月堂、南院(照瀾院)18號、西院45號、北院9號和16號。
1933年,朱自清在北院9號門前與友人合影
朱自清《背影》一文,就是在古月堂潤澤的燈光下寫成的。1946年抗戰勝利清華復校後,由朱自清提議將「舊南院」的稱呼按諧音改稱「照瀾院」。1948年,他離世之前,一直住在北院16號。
北院16號老照片
朱自清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大家,以在散文上的極高造詣為世人所熟知。在他筆下,既有《背影》《匆匆》等感情深厚、深摯動人的描述人間親情的文章,也有《梅雨潭的綠》《荷塘月色》等刻畫精妙、情景相融的描寫自然人文景致的文章。除了在文學上的成就,朱自清還是一位極具愛國主義氣節的鬥士。他為抗議美國的扶日政策,寧死不領美國救濟糧並最終因嚴重胃病逝世的事跡至今仍廣為傳頌。抗戰勝利後,美國由打擊日本變成援助日本,甚至公然幹涉中國內政,一系列舉動,激起全國反對,上海、北平等多地學生走上街頭抗議。著名學者、教授也紛紛加入了抗議的陣營。出於愛國知識分子的良心和氣節,1948年6月18日,朱自清毫不遲疑地在著名的《抗議美國扶日政策並拒絕領取美援麵粉宣言》上簽了字。當時,國民政府時常缺額發放工資,加上嚴重的通貨膨脹,教授們大多生活貧困。為了籠絡知識分子,政府給他們發放可以低價購買「美援麵粉」的配給證。
1948 年6 月18 日,110 名清華教職員工發表嚴正聲明,拒絕購買美國具有收買靈魂性質的「救濟」麵粉
拒絕購買每月兩袋美援平價麵粉,相當於全家的收入每月要減少五分之二。朱自清在日記中寫道:「這意味著每月使家中損失六百萬法幣,對全家生活影響頗大;但下午認真思索的結果,堅信我的籤名是正確的。因為我們既然反對美國扶植日本的政策,就應採取直接的行動,就不應逃避個人的責任。」朱自清患有嚴重的胃病,家裡孩子又多,生活貧病交加。6月間他的體重已經下降到了不足39公斤,迫切需要營養和治療,但還是毅然決然地令兒子將配給證退了回去,拒絕了這種「收買靈魂性質」的施捨。長期的營養不良加上缺乏治療,朱自清的胃病發展到胃穿孔。1948年8月10日,朱自清已在死亡的邊緣,他勉強睜開眼睛,看著守在身邊的三個孩子,握住坐在床邊的夫人的手,一字一頓地說:「有件事要記住,我是在拒絕美援麵粉的文件上籤過名的。我們家以後不買國民黨的美國麵粉。」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病逝。不滿50歲的一代文豪,在他長期渴望的新中國誕生前夕,在黎明前的黑夜裡隕落了。在朱自清逝世一年後,毛主席在《別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許多曾經是自由主義者或民主個人主義者的人們,在美國帝國主義者及其走狗國民黨反動派面前站起來了。聞一多拍案而起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我們應當寫聞一多頌,寫朱自清頌,他們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來源:綜合《晚晴》雜誌、《光明日報》、人民網等權威媒體內容作者:陸楊編輯:李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