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對大鼠進行灌胃的固定裝置的製造方法
2023-10-11 02:12:54 2
專利名稱:一種對大鼠進行灌胃的固定裝置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對大鼠進行灌胃的固定裝置,其特徵在於,該裝置主要由頭部揑住部件1和身體固定部件2構成,頭部揑住部件1的後邊緣與身體固定部件2的前邊緣為粘合線3連接,所述的頭部揑住部件1由耐咬的軟質材料做成,在所述的頭部揑住部件1的兩側設置有拇指套12和食指套11,所述的身體固定部件2是由左右兩個半圓弧板21、22構成,所述的左右兩個半圓弧板21、22通過活動軸23連接,左半圓弧板21的外側設置有三個手指套24;其優點是,既可避免被大鼠對實驗人員抓傷或咬傷,又能很方便地將大鼠頭部揑住和對身體部位進行固定,具有結構簡單,方便操作的優點。
【專利說明】
一種對大鼠進行灌胃的固定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學實驗操作的輔助裝置,尤其涉及到實驗操作時對小動物進行固定的裝置,具體地說是一種對大鼠進行灌胃的固定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大鼠是一種常用的醫學實驗動物,對大鼠進行口服灌胃給藥是實驗操作的常用的給藥方式。大鼠個體較小,性格兇悍,特別是在抓捕、保定時,極具攻擊性。徒手抓捕大鼠進行灌胃常會造成實驗人員被抓傷或咬傷的事故。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對大鼠進行口服灌胃給藥時,避免被大鼠對實驗人員抓傷或咬傷,又便於實驗操作的對大鼠灌胃固定裝置。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
[0005]一種對大鼠進行灌胃的固定裝置,其特徵在於,該裝置主要由頭部揑住部件和身體固定部件構成,頭部揑住部件的後邊緣與身體固定部件的前邊緣為粘合線連接,所述的頭部揑住部件由耐咬的軟質材料做成,在所述的頭部揑住部件的兩側設置有拇指套和食指套,所述的身體固定部件是由左右兩個半圓弧板構成,所述的左右兩個半圓弧板通過活動軸連接,左半圓弧板的外側設置有三個手指套。
[0006]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補充和進一步完善,所述的身體固定部件的後端設置為半封閉型,所述的半封閉型是由二個半月形封板構成。設置這種結構主要是為了防止大鼠在固定過程中從身體固定部件的後部滑脫或逃脫。
[0007]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頭部揑住部件由耐咬的軟質材料做成,並設置有拇指套和食指套,既可避免被大鼠對實驗人員抓傷或咬傷,又能很方便地將大鼠頭部揑住,身體固定部件是由左右兩個半圓弧板構成,並且在左半圓弧板的外側設置有三個手指套,通過中指、無名指和小指與拇指大魚際部位將兩個半圓弧板將大鼠的身體部位進行固定,防止大鼠身體扭動影響實給操作。同時本裝置具有結構簡單,方便操作的優點。
【附圖說明】
[0008]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對大鼠進行灌胃的固定裝置結構示意圖。
[0009]圖中所示:1、頭部揑住部件,11、食指套,12、拇指套,2、身體固定部件,21、左半圓筒形組件,22、右半圓筒形組件,23、活動軸,24、手指套,25、半月形封板,3、粘合線。
【具體實施方式】
[0010]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1]如圖1所示,一種對大鼠進行灌胃的固定裝置,其特徵在於,該裝置主要由頭部揑住部件I和身體固定部件2構成,頭部揑住部件I的後邊緣與身體固定部件2的前邊緣為粘合線3連接,所述的頭部揑住部件I由耐咬的軟質材料做成,在所述的頭部揑住部件I的兩側設置有拇指套12和食指套11,所述的身體固定部件2是由左右兩個半圓弧板21、22構成,所述的左右兩個半圓弧板21、22通過活動軸23連接,左半圓弧板21的外側設置有三個手指套24。
[0012]所述的身體固定部件2的後端設置為半封閉型,所述的半封閉型是由二個半月形封板25構成。
[0013]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選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只局限於這些說明。對於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做出若干等同替代或明顯變型,而且性能或用途相同,則應當視為屬於本實用新型所提交的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範圍。
【主權項】
1.一種對大鼠進行灌胃的固定裝置,其特徵在於,該裝置主要由頭部揑住部件(I)和身體固定部件(2)構成,頭部揑住部件(I)的後邊緣與身體固定部件(2)的前邊緣為粘合線(3)連接,所述的頭部揑住部件(I)由耐咬的軟質材料做成,在所述的頭部揑住部件(I)的兩側設置有拇指套(12)和食指套(11),所述的身體固定部件(2)是由左右兩個半圓弧板(21、22)構成,所述的左右兩個半圓弧板(21、22)通過活動軸(23)連接,左半圓弧板(21)的外側設置有三個手指套(24)。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對大鼠進行灌胃的固定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身體固定部件(2)的後端設置為半封閉型,所述的半封閉型是由二個半月形封板(25)構成。
【文檔編號】A61D3/00GK205698109SQ201620199320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3月16日
【發明人】劉海軍, 劉可越, 黃濤, 舒長興
【申請人】九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