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遇險逃生器的製作方法
2023-10-11 21:22:29 4
專利名稱:高層遇險逃生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利用力學的摩擦阻力原理,幫助高層人員遇險時進行安 全自救的逃生裝置。
背景技術:
在高層遇險情況下如何逃生,這一課題的研究已經有相當長的一段時期,目 前根據逃生這一目的,利用不同原理實現逃生的方法很多,並相應的產生了各種各 樣的高層逃生器械。由於現在高層建築越來越多,對高層遇險時能幫助人們逃生的 器械的需求在增加,對器械種類的需求也在不斷的提出要求,特別是結構簡單使 用安全,操作簡單老少皆宜,體積小、便於儲存,成本低,適合普通百姓需求。通 過對相關專利數據資料的查詢,發現採用軸承方法的並不多見,採用滑輪的也僅有 幾例,特別是很少將軸承作為逃生器的主要部件。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增加了高層遇險逃生器的又一品種,提供一種適合普通百姓使用 的高層遇險逃生器。使用軸承構成的動、定滑輪組,作為高層逃生器的主要結構, 利用其與繩子間的摩察阻力,實現高層逃生器緩降。幫助逃生人員從高處快速下
降、安全地到達地面。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高層遇險逃生器由一根帶掛 鉤救生用的繩子、 一個安全吊帶、和一個含有阻尼減速部件和制動部件的阻尼器組 成。阻尼器是整個逃生器幫助逃生者快速、安全降落到地面的關鍵部件。利用逃生 者自身重力產生滑輪與繩子間的阻力,來控制下降時的速度,確保下降過程時速度 符合安全要求。阻尼減速部件是由二個固定滑輪和一個可以沿滑槽移動的動滑輪組 成,按照等腰三角形分布, 一個動滑輪在頂角、二個定滑輪在底角,繩子上端被固 定,繩子另端通過第一個定滑輪繞到動滑輪,然後,再從第二個定滑輪繞出,隨著 導向輪穿出。安全吊帶則固定在阻尼器的弔扣孔上。當人體的重力使安全吊帶產生 向下移動時,帶動阻尼器沿著繩子向下滑動,繞過滑輪的繩子會產生將動滑輪沿著 滑槽,拉向二個定滑輪的中心;由於動滑輪越靠近二個定滑輪的中心,定滑輪與動 滑輪的間距越小,造成繩子在經過輪子時的摩擦力增加,使阻尼器下滑受阻,從而 起到減速作用。滑輪採用軸承,可以減少對繩子的磨損。制動部件是由把手和手閘 構成,利用槓桿原理,通過左手閘減少動滑輪和定滑輪之間的距離,可以起到制動 作用,保證整個系統可以相對繩子趨於緩速或靜止狀態;通過右手閘增加動滑輪和 定滑輪之間的距離,可以起到啟動和加速的作用。通過自我控制,保證整個系統可 以得到最佳的下降速度和安全的著陸速度。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遇險時,可以利用本裝置達到順利逃生,由於結 構簡單,體積小,成本低且減少對繩子的磨損,適用於普通家庭的安全使用,便於 推廣應用。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l是本實用新型高層遇險逃生器阻尼減速部件的工作原理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高層遇險逃生器制動部件(制動V左手閘前:c作原理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高層遇險逃生器制動部件(啟動)右手閘的工作原理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高層遇險逃生器的完整工作圖。
圖5是掛鈎、繩子、線盒及支架等。
圖中1、 2軸承定滑輪,3.繩索,4、滑輪移動槽,5、軸承動滑輪,6、固 定把手,7、左手閘,8、右手閘,9、保險擋板,10、左手閘復原彈簧,11、右手 閘復原彈簧,12、支點軸,13、保險擋板復原彈簧,14、把手固定螺絲,15、定位 螺絲,16、夾板,17、固定夾板螺絲,18、導向輪,19、吊帶掛孔,20、掛鈎, 21、線盒,22、引導繩,23、支架、24、吊線及扣環。
安全吊帶可以採用與繩子掛鈎相似的方法,如圖5,掛鈎其下面部分可採取多 種形狀,如套繩、套袋、吊座等,掛鈎被掛到阻尼器中的弔扣孔中。
具體實施方式
在
圖1中,測試滑動性能繩子(3)及掛鈎(20)被固定在窗口或欄杆上, 載有逃生者的安全吊帶,通過掛鈎套在阻尼器吊帶掛孔(19)上,阻尼減速部件因 安全吊帶上的人體重力而整體受力後沿著繩子向下移動、繩子帶動動滑輪(5)沿 著滑輪移動槽(4)向定滑輪(1) 、 (2)的中央靠近,動滑輪移動的越多,與相 鄰二個定滑輪的距離越小,造成的摩擦阻力也就越大,導致阻尼器向下移動的速度 減小。動滑輪與定滑輪之間的最終距離,決定了阻尼器的下降速度。因為選用的是 軸承滑輪,繩子在移動過程中受到損傷很小,所以即使採用一般的尼龍繩子,其強 度也不會受到太多的影響。
在圖2中,剛開始使用時,只要握緊左手把手(6)和左手閘(7),左手閘向 把手靠近,通過支點軸(13)旋轉,左手閘的擋板向動滑輪(5)靠近,並推動動 滑輪(5)往定滑輪(1) 、 (2)靠近,使阻尼器中的制動部件起作用,可使阻尼 器處於相對靜止狀態,便於使用者做好下降準備。
在圖3中,當需要下降時,放鬆左手閘(7),復原彈簧(10)起作用,使左 手閘恢復原位,並逐漸握緊用於啟動的右手閘(8 )上面的保險擋板(9),當保 險擋板碰到右手閘(8)後,右手閘(8)開始起作用,並通過支點軸(13)旋轉, 使右手閘的擋板推動動滑輪,向背離定滑輪(1) 、 (2)方向移動,逐漸增加動滑 輪(5)和定滑輪(1) 、 (2)的間距,使阻尼器開始逐漸向下移動。通過手閘控 制,達到自我調整下降的速度。
在圖2中,當下降過程中需要作停頓、或要著地時,可以逐漸放鬆右手閘 (8),通過恢復彈簧(11),使右手閘(8)恢復原位,通過恢復彈簧(13),使 保險擋板(9)恢復原位;同時,阻尼器會減速下降;逐漸握緊左手閘(7),可以 帶動動滑輪(5)向定滑輪(1) 、 (2)靠近,因定滑輪(1) 、 (2)與動滑輪 (5)間隙的減小,使阻尼器與繩子移動速度減小,並逐漸處於相對靜止狀態。
在圖4中,可以通過調節左、右手閘控制阻尼器與繩子的摩擦力,達到控制整 個阻尼器的下降速度。導向定滑輪(18)構成導向輪組,確保繩子(3)在滑輪中 正常移動及不會和安全吊帶相干擾。在圖5中,釆用帶保險的雙向活動掛鈎(20) , 二'頭'用於掛在高處固定地 方,如窗框等,另一頭用於掛繩子。在儲存的情況下,在阻尼器中放置的是引導繩
(22) ,起到不用時保護繩子。逃生用的繩子(3)可以儲存在線盒(21)中,露 出在外的一端帶有掛圈。實際使用時,通過引導繩,將逃生用的繩子通過引導繩, 穿過阻尼器並將掛圈掛到掛鈎(20)上,將掛鈎固定即可。逃生時根據繩子的負載 能力,還可以靈活地使用多個阻尼器,贏得更多的逃生機會。
在圖5中,支架(23)用於保持下降組尼系統與建築物間的距離。利用下降 組尼系統自身的重力,產生向建築物靠近的橫向力,通過支架作用到建築物上。吊 線的扣環(24)扣在下降用的繩子上,支架在被放置前,吊線及扣環(24)、支架
(23) ,可以隨下降組尼系統一起下降,逃生人員可以將其放在下降過程中最適合 的位置。
整個系統通過逃生者自我操作手閘,控制阻尼器的運動,實現帶有安全吊帶 的整個阻尼器安全穩定的向下移動、和緩慢地停止在繩子的相對位置,保證急降人 員順利到達要求的位置。改變了相應的接觸介質,保護了逃生者快速、安全地逃離 險境。
權利要求1. 一種遇到危險設法從高層快速降到地面用的高層遇險逃生器,主要包括帶掛鈎的繩子、安全吊帶、及含有阻尼減速部件和制動部件的阻尼器,其特徵在於一組動、定滑輪按照等腰三角形分布,穿越動、定滑輪的繩子,可帶動動滑輪沿滑槽朝二個定滑輪中間移動,達到擠壓繩子所構成的阻尼減速部件、及手閘用於控制動定滑輪間距的制動部件。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層遇險逃生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阻尼器中的阻尼減速部件, 其動定滑輪按照等腰三角形分布, 一個動滑輪在頂角、二個定滑輪在底角,二個定滑輪間為 繩子的進出端,中間繞過動滑輪,繩子走向可以帶動動滑輪沿滑槽擠向二邊的定滑輪,動、定 滑輪均採用軸承。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層遇險逃生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阻尼器中的阻尼減速部件,用於固定的二塊夾板上除固定二個定滑輪外,有供動滑輪向二個定滑輪中間移動的一條滑動 槽,滑動槽二端為半圓形,滑槽的中心線與等腰三角形的高重合,二個定滑輪的間距最大不 超過滑輪的直徑。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層遇險逃生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阻尼器中的制動部件含有左、 右手閘,利用槓桿原理,用於控制動滑輪的前、後移動,輔助調整動滑輪與定滑輪間距,起 到制動或鬆動繩子的作用。
專利摘要一種能幫助高層遇險人員逃生的裝置。利用力學中摩擦力與重力間的平衡原理,即利用逃生者自身重量,當安全吊帶隨著逃生者下降時,帶動阻尼器沿著繩子向下移動;阻尼器中包含有阻尼減速部件和制動部件,阻尼減速部件內的動滑輪受到繩子的拉力,向定滑輪靠近,動滑輪和定滑輪間的距離減小,動滑輪和定滑輪間的繩子移動的阻力增加,減緩阻尼器的下降速度。阻尼器中的制動部件帶有左、右手閘,輔助控制動滑輪和定滑輪間的距離,達到控制阻尼器下降的速度,保證快速的下降和著陸的安全。利用本裝置,逃生者能夠以平穩、安全的速度較快地從高樓下降到地面,並能很快的減緩著陸的速度,達到安全的逃生目的。
文檔編號A62B1/00GK201076682SQ200620045620
公開日2008年6月25日 申請日期2006年9月8日 優先權日2006年9月8日
發明者李建剛 申請人:李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