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疫之後會有哪些變化(大疫三年我記住了這些名字)
2023-09-23 06:30:07 2
大疫之後會有哪些變化? 2022.12.7,國務院聯防聯控綜合組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疫情防控「新十條」可以說,這是「抗疫」三年來,一個決定性的轉折點:對跨地區流動人員不再查驗核酸陰性證明和健康碼,不再開展落地檢無症狀感染者和輕型病例一般採取居家隔離等,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於大疫之後會有哪些變化?以下內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大疫之後會有哪些變化
2022.12.7,國務院聯防聯控綜合組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疫情防控「新十條」。可以說,這是「抗疫」三年來,一個決定性的轉折點:對跨地區流動人員不再查驗核酸陰性證明和健康碼,不再開展落地檢。無症狀感染者和輕型病例一般採取居家隔離等。
在這樣的歷史時刻,我不禁要對這終將載入史冊的歷史上特殊的三年中幾個歷史性人物做個簡單回顧,權當備忘。
李文亮。我們記住他,是因為他是告知世人「新冠」來襲的「吹哨人」。他曾因「道破天機」而遭到無知的人不公正的對待。他自己也在完成了使命之後,在鬱郁中為「抗疫」付出了年輕的生命!我們要記住這個敢說實話的人。
鍾南山。84歲高齡親赴最危險的前線,一錘定音,做出「新冠」可以人傳人的有力論斷,才有了後來對「新冠」重症的治療方向。
李蘭娟。提出應對疫情的隔離政策。2020.1.23,武漢封城。直到2020.4.8,武漢解封。當時的病毒毒性的確很大,死亡率非常高,有很多人的生命即止於這場「大疫」中,包括很多醫護工作者。當時的「封控」政策成功阻斷了病毒的大面積傳播,為全國乃至全球的「抗疫」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怎奈,後來這一科學措施被各地的「層層加碼」「玩兒壞」了。最後,百姓已苦不堪言!
王辰。方艙醫院的提出者。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那是一個不錯的解決方案。及時阻斷封控圈裡的傳染,也是對人民的健康高度負責的體現。也可惜,後面我們聽聞到的「方艙」裡的各種問題,甚至是有些人利慾薰心幹下的罪惡勾當,簡直令人髮指!
汪勇。後來的報導中稱他為「生命擺渡人」。談及一名快遞小哥兒的家國情懷。的確,「新冠」暴虐橫掃人間之初,「生與死」已經超乎生活中任何其他考量。那時內心所存的「為人民服務」的意識,應該說是這個人骨子裡的至善的體現。「疫情」中上海的、北京的「中國好鄰居」、富士康員工歸家途中受到的溫暖接待,都讓我們看到了人性中善的光芒,讓我們堅信,大災大難之時,總有人與你在一起,相互溫暖,守望相助!
劉紅英。鄭州市的一名社區書記。我們記住她,是因為她演給我們的苦情戲「穿幫了」,引起了眾人的極度不適。她說因為「防控」工作,錯過了女兒18歲生日。這在一個家庭來說,的確也是大事。但即便是真的,比起三年來那些普普通通、默默無聞的街道、社區工作者們的付出,就有點兒「何不食肉糜」的味道了。三年裡,街道、社區的基層工作人員做流調、轉移風險人員、組織核酸檢測,完成上級下達的各種密集的抗疫防控任務,熬了多少個通宵,犧牲了多少個休息日,吃下了多少頓寒風中的盒飯,恐怕沒人能計數。我們不應該因為看劉紅英的「表演」而遷怒於這個群體絕大多數人。在這個每個人都需要反思之際,我們的國家工作人員,是否也向很多國家一樣,把《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一份關於平庸的惡的報告》當做公務員入職必讀書。不管是自修,還是必修,提高政策執行者的能力永遠都是重要課題。半點兒都不想為「層層加碼」辯解,尊重歷史教訓,尊重現實民意,一個社會,一個國家才會有不斷發展的動力!
張文宏。中國人民必須記住他。他以自己的科學專業知識,點醒了蒙昧的國人,讓我們了解了病毒,了解了如何既要與它鬥爭,也要學會與它共存。「子不語怪力亂神」。病毒去「妖魔化」是科學工作者的責任,更是他們的良知!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們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懂科學,用科學,傳播科學。期待全社會崇尚科學的美好明天!
張珊珊、張核子。這兩個名字也要列在記住的名單之內。但我更想把他們列在另一個名單的首位。「疫情」是面照妖鏡啊,照出了多少人面獸心之人的醜惡嘴臉!發國難財的這幫黑心肝的民族敗類,絕對是「萬惡之首」。最可惡的是,他們在賺取巨額錢財時,把全國人民「當猴耍」。即便在疫情基本穩定了之後,又故意製造假陽。當國人醒悟到這是「龍王賣傘」的惡行之時,我們已經做了多少次核酸,陪他們演了多少假戲!國庫讓他們給掏了多少,這誰能算得清?這筆帳他們拿什麼來償還?這些「殺人不見血,吃人不吐骨頭」的惡魔,必須接受人民的審判,歷史的審判,良知的審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