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輪倒角頭的製作方法
2023-09-23 18:59:30 1
專利名稱:齒輪倒角頭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齒輪製造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齒輪倒角頭。
背景技術:
齒輪倒角作為變速箱、同步器、風電、船舶、工程機械等涉及齒輪傳動生產上不可或缺的工序,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發展,對其加工質量有著越來越嚴格的要求。已有的齒輪倒角機使用砂輪磨削倒角,加工精度低,一致性差,且容易產生二次毛刺,倒角質量難以保證。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齒輪倒角頭,通過工件旋轉推動仿形頭緊貼齒形的表面移動,並使仿形頭的運動軌跡與齒廓外形相吻合,倒角刀具跟隨仿形頭的運動軌跡同步運動,刀具工作路徑和仿形頭運動軌跡一致,實現了仿形跟隨加工齒輪倒角,且倒角大小由伺服控制系統編程控制,加工精度高,一致性好,效率高。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齒輪倒角頭,具有支座,所述支座上固定有直線導軌,直線導軌上設置有滑塊,滑臺固定在滑塊上,滑臺的前端固定有支承座;所述支承座的內端面上固定有電機和仿形頭,且電機的主軸上安裝有倒角刀具;所述支座上固定有回縮氣缸,且回縮氣缸的活塞杆與滑臺的後端固定連接,使仿形頭在移動過程中其工作面始終緊貼在齒形的表面上,進而使倒角刀具跟隨仿形頭的運動軌跡同步運動。所述支承座的內端面上制有截面為「T」型的環形凹槽,迴轉座通過迴轉軸安裝在支承座的中央;迴轉座上制有與環形凹槽對應的通孔,「T」型塊位於環形凹槽中,螺栓穿過通孔後旋裝在「T」型塊上將迴轉座與支承座固定;所述電機和仿形頭固定在迴轉座的內端面上。所述迴轉座的內端面上部固定有支撐座,支撐座上垂直安裝有電機,仿形頭通過「十」型燕尾槽調節裝置安裝在迴轉座的內端面下部,且倒角刀具位於支撐座的下方,仿形頭水平位於倒角刀具的下方。所述迴轉座的內端面下部固定有支撐座,支撐座上垂直安裝有電機,仿形頭通過「十」型燕尾槽調節裝置安裝在迴轉座的內端面上部,且倒角刀具位於支撐座的上方,仿形頭水平位於倒角刀具的上方。所述迴轉座的內端面上部固定有支撐座,支撐座上垂直安裝有電機,仿形頭通過「十」型燕尾槽調節裝置安裝在支撐座的端部,且倒角刀具位於支撐座的下方,仿形頭水平位於倒角刀具的下方。所述迴轉座的內端面下部固定有支撐座,支撐座上垂直安裝有電機,仿形頭通過「十」型燕尾槽調節裝置安裝在支撐座的端部,且倒角刀具位於支撐座的上方,仿形頭水平位於倒角刀具的上方。所述支承座的上部制有滑槽、安裝有調節絲杆,調節絲杆上旋裝有調節絲母,且調節絲母的內端依次延伸有凸臺和小軸,並使凸臺位於滑槽中;所述迴轉座的外端面上部制有腰型槽,所述小軸上裝有軸承,並使軸承位於腰型槽中。所述支座呈箱形結構,直線導軌設置在箱形結構內腔的底面上,滑臺位於箱形結構內,回縮氣缸固定在箱形結構的外部。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採用仿形跟隨原理加工齒輪倒角,且倒角大小由伺服控制系統編程控制,加工精度高,倒角面光潔平整,一致性好,效率高。倒角精度公差可控制在0.1mm以內。此外,倒角刀具採用銑削刀具,加工後不易產生二次毛刺。
圖1為本實用新型第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第二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三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第四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支承座內端面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迴轉座外端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1描述本實用新型的第一種實施例。一種齒輪倒角頭,具有支座1,所述支座I上固定有直線導軌2,直線導軌2上設置有滑塊4,滑臺3固定在滑塊4上,滑臺3的前端固定有支承座5 ;所述支承座5的外端面上制有截面為「T」型的環形凹槽6,迴轉座7通過迴轉軸8安裝在支承座5的中央;迴轉座7上制有與環形凹槽6對應的通孔9,「T」型塊11位於環形凹槽6中,螺栓10穿過通孔9後旋裝在「T」型塊11上將迴轉座7與支承座5固定;所述迴轉座7的內端面上部固定有支撐座12,支撐座12上垂直安裝有伺服電機13,仿形頭15通過「十」型燕尾槽調節裝置25安裝在迴轉座7的內端面下部,且倒角刀具14位於支撐座12的下方,仿形頭15水平位於倒角刀具14的下方;所述支座I上固定有回縮氣缸16,且回縮氣缸16的活塞杆17與滑臺3的後端固定連接,使仿形頭15在移動過程中其工作面始終緊貼在齒形的表面上,進而使倒角刀具14跟隨仿形頭15的運動軌跡同步運動。所述支座I呈箱形結構,直線導軌2設置在箱形結構內腔的底面上,滑臺3位於箱形結構內,回縮氣缸16固定在箱形結構的外部。所述支承座5的後端面上方制有滑槽18、安裝有調節絲杆19,調節絲杆19上旋裝有調節絲母20,且調節絲母20的內端依次延伸有凸臺21和小軸22,並使凸臺21位於滑槽18中;所述迴轉座7的外端面上方制有腰型槽23,所述小軸22上裝有軸承24,並使軸承24位於腰型槽23中。工作原理:通過工件旋轉推動仿形頭15緊貼齒形的表面前後移動,在回縮氣缸16的作用下支座I始終保持沿直線導軌2向內側移動的趨勢,保證仿形頭15在移動過程中其工作面始終緊貼在齒形的表面上,使仿形頭15的運動軌跡與齒廓外形相吻合,倒角刀具14跟隨仿形頭15的運動軌跡同步運動,倒角刀具14工作路徑和仿形頭15運動軌跡一致,通過倒角刀具14對直齒輪的外齒上端銑削倒角,實現了仿形跟隨加工齒輪倒角,且倒角大小由伺服控制系統編程控制。仿形頭15的工作姿態通過「十」型燕尾槽調節裝置25調整。
以下結合附圖2描述本實用新型的第二種實施例。[0024]基本結構與第一種實施例相同,不同之處在於支撐座12固定在迴轉座7的內端面下部,支撐座12上垂直安裝有伺服電機13,仿形頭15通過「十」型燕尾槽調節裝置25安裝在迴轉座7的內端面上部,且倒角刀具14位於支撐座12的上方,仿形頭15水平位於倒角刀具14的上方。工作原理與與第一種實施例相同,不同之處在於通過倒角刀具14對直齒輪的外齒下端銑削倒角。
以下結合附圖3描述本實用新型的第三種實施例。基本結構與第一種實施例相同,不同之處在於支撐座12固定在迴轉座7的內端面上部,支撐座12上垂直安裝有伺服電機13,仿形頭15通過「十」型燕尾槽調節裝置25安裝在支撐座12的端部,且倒角刀具14位於支撐座12的下方,仿形頭15水平位於倒角刀具14的下方。工作原理與與第一種實施例相同,不同之處在於通過倒角刀具14對直齒輪的內齒上端銑削倒角。
以下結合附圖4描述本實用新型的第四種實施例。基本結構與第一種實施例相同,不同之處在於支撐座12固定在迴轉座7的內端面下部,支撐座12上垂直安裝有伺服電機13,仿形頭15通過「十」型燕尾槽調節裝置25安裝在支撐座12的端部,且倒角刀具14位於支撐座12的上方,仿形頭15水平位於倒角刀具14的上方。工作原理與與第一種實施例相同,不同之處在於通過倒角刀具14對直齒輪的內齒下端銑削倒角。上述實施例在加工斜齒輪時(包括內齒和外齒),首先鬆開螺栓10,然後通過旋轉調節絲杆19帶動調節絲母20,內端延伸的凸臺21在滑槽18中移動,小軸22上裝有的軸承
24隨之移動,軸承24位於迴轉座7上的腰型槽23中推動迴轉座7旋轉一定角度,使倒角刀具14的軸線和仿形頭15的工作面與斜齒輪的斜度一致,擰緊螺栓10,帶動「T」型塊11與環形凹槽6抱緊將迴轉座7與支承座5固定即可對斜齒輪倒角加工。本實用新型不但適用圓柱直齒輪(包括內齒和外齒)、圓柱斜齒輪(包括內齒和外齒)兩端面稜倒角加工,而且經過適當調整還可對鏈輪、平面法蘭、螺旋傘齒輪、雙聯齒輪等零件進行倒角加工。上述實施例,只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非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實施範圍,故凡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所述內容所做的等同變化,均應包括在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齒輪倒角頭,具有支座(1),其特徵是:所述支座(I)上固定有直線導軌(2),直線導軌(2)上設置有滑塊(4),滑臺(3)固定在滑塊(4)上,滑臺(3)的前端固定有支承座(5);所述支承座(5)的內端面上固定有電機(13)和仿形頭(15),且電機(13)的主軸上安裝有倒角刀具(14);所述支座(I)上固定有回縮氣缸(16),且回縮氣缸(16)的活塞杆(17)與滑臺(3)的後端固定連接,使仿形頭(15)在移動過程中其工作面始終緊貼在齒形的表面上,進而使倒角刀具(14)跟隨仿形頭(15)的運動軌跡同步運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齒輪倒角頭,其特徵是:所述支承座(5)的內端面上制有截面為「T」型的環形凹槽(6),迴轉座(7)通過迴轉軸(8)安裝在支承座(5)的中央;迴轉座(7)上制有與環形凹槽(6)對應的通孔(9),「T」型塊(11)位於環形凹槽(6)中,螺栓(10)穿過通孔(9)後旋裝在「T」型塊(11)上將迴轉座(7)與支承座(5)固定;所述電機(13)和仿形頭(15)固定在迴轉座(7)的內端面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齒輪倒角頭,其特徵是:所述迴轉座(7)的內端面上部固定有支撐座(12),支撐座(12)上垂直安裝有電機(13),仿形頭(15)通過「十」型燕尾槽調節裝置(25)安裝在迴轉座(7)的內端面下部,且倒角刀具(14)位於支撐座(12)的下方,仿形頭(15)水平位於倒角刀具(14)的下方。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齒輪倒角頭,其特徵是:所述迴轉座(7)的內端面下部固定有支撐座(12),支撐座(12)上垂直安裝有電機(13),仿形頭(15)通過「十」型燕尾槽調節裝置(25)安裝在迴轉座(7)的內端面上部,且倒角刀具(14)位於支撐座(12)的上方,仿形頭(15)水平位於倒角刀具(14)的上方。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齒輪倒角頭,其特徵是:所述迴轉座(7)的內端面上部固定有支撐座(12),支撐座(12)上垂直安裝有電機(13),仿形頭(15)通過「十」型燕尾槽調節裝置(25)安裝在支撐座(12)的端部,且倒角刀具(14)位於支撐座(12)的下方,仿形頭(15)水平位於倒角刀具(14)的下方。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齒輪倒角頭,其特徵是:所述迴轉座(7)的內端面下部固定有支撐座(12),支撐座(12)上垂直安裝有電機(13),仿形頭(15)通過「十」型燕尾槽調節裝置(25)安裝在支撐座(12)的端部,且倒角刀具(14)位於支撐座(12)的上方,仿形頭(15)水平位於倒角刀具(14)的上方。
7.根據權利要求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齒輪倒角頭,其特徵是:所述支承座(5)的上部制有滑槽(18)、安裝有調節絲杆(19),調節絲杆(19)上旋裝有調節絲母(20),且調節絲母(20)的內端依次延伸有凸臺(21)和小軸(22),並使凸臺(21)位於滑槽(18)中;所述迴轉座(7)的外端面上部制有腰型槽(23),所述小軸(22)上裝有軸承(24),並使軸承(24)位於腰型槽(23)中。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齒輪倒角頭,其特徵是:所述支座(I)呈箱形結構,直線導軌(2)設置在箱形結構內腔的底面上,滑臺(3)位於箱形結構內,回縮氣缸(16)固定在箱形結構的外部。
專利摘要一種齒輪倒角頭,具有支座,所述支座上固定有直線導軌,直線導軌上設置有滑塊,滑臺固定在滑塊上,滑臺的前端固定有支承座;所述支承座的內端面上固定有電機和仿形頭,且電機的主軸上安裝有倒角刀具;所述支座上固定有回縮氣缸,且回縮氣缸的活塞杆與滑臺的後端固定連接,使仿形頭在移動過程中其工作面始終緊貼在齒形的表面上,進而使倒角刀具跟隨仿形頭的運動軌跡同步運動。本實用新型通過工件旋轉推動仿形頭緊貼齒形的表面移動,倒角刀具跟隨仿形頭的運動軌跡同步運動,刀具工作路徑和仿形頭運動軌跡一致,實現了仿形跟隨加工齒輪倒角,且倒角大小由伺服控制系統編程控制,加工精度高,一致性好,效率高。
文檔編號B23F19/10GK202943333SQ20122061661
公開日2013年5月22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20日
發明者汪海, 汪安忠, 王昱曇 申請人:寶雞虢西磨稜機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