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體提取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9-23 17:27:35 2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晶體提取設施,是一種將晶體從飽和液中提取出來的裝置。
背景技術:
為了保證金屬製品在運輸和儲存的過程中不被腐蝕破壞,鋼鐵行業的一些金屬製品在生產過程中,一般採用化學電鍍工藝在其表面鍍一層銅。鍍銅液主要成分為硫酸銅(或其他銅鹽),濃硫酸和助鍍劑等。鍍液中Fe2+的濃度是化學電鍍過程中的關鍵控制指標,在生產過程中一般通過排放部分電鍍液,同時添加配置好的新鍍液來實現Fe2+的濃度的控制,電鍍廢液由此產生。通過蒸髮結晶後,電鍍廢液中的Fe2+以FeSO4的晶體形式出現,對於大處理量的廢液處理過程中,通常採用離心甩幹或是板框壓濾等手段進行晶體提取,安裝相關設備時需要佔用較大的空間,但是由於上述的離心甩幹或板框壓濾設備佔地面積大、耗能大,不適宜採小處理量的廢液處理過程中的晶體提取,往往在小處理量的廢液處理過程中基本上就不再進行晶體提取了,但是常規的晶漿罐中排出的FeSO4晶體攜帶的分子水及間隙水含量大,造成晶體固廢量大,後續處理費用加大。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佔地面積小、節省能源的晶體提取裝置。主要用於小型蒸髮結晶工藝設施中的末端晶體(固體)與飽和液(液體)的分離,該裝置能大大減少分離固體的含水量。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晶體提取裝置,包括過濾桶、鬆動杆和翻轉卸料架;所述過濾桶包括外桶和嵌裝在所述外桶內的內桶;所述外桶的頂部設有人孔,所述人孔處設有快開法蘭蓋,所述外桶的上方側壁上設有進料口和兩個左右對稱的吊耳和旋轉支撐軸,所述進料口處設有球閥和快速接頭,所述外桶的下方側壁上布置有過濾孔,所述外桶的底部設有吊鉤;所述內桶包括骨架和脹圈,所述骨架包括下部的鋼筋籠和與鋼筋籠上部連接的彈性扁鋼支撐條,所述彈性扁鋼支撐條連接至所述脹圈,所述骨架上支撐有過濾網;所述內桶的頂部高於外桶下方側壁上過濾孔所在區域的頂部;所述鬆動杆包括直杆和與直杆相連的樹枝狀分支,所述鬆動杆在垂直於直杆的投影輪廓的外接圓直徑小於內桶的內徑;所述鬆動杆的高度小於外桶的高度;所述翻轉卸料架包括底座和固定在底座兩端的支撐,兩個支撐之間的距離大於所述外桶兩側吊耳之間的距離,所述支撐的頂部設有半圓槽;所述半圓槽底部到所述底座底部的距離大於所述外桶側壁上旋轉支撐軸底部到外桶底部吊鉤底部的距離,所述半圓槽的內徑大於所述外桶上的旋轉支撐軸的外徑。
進一步講,所述過濾桶的高度為1m至1.3m,所述過濾桶的外徑為500mm至600mm,所述內桶放入所述外桶後,所述內桶的頂部比外桶下方側壁上過濾孔所在區域的頂部高出200mm。
所述外桶下方側壁上過濾孔所在區域為自外桶的底部向上至外桶的2/3高度所佔的區域。
所述過濾孔7的孔徑為Φ5mm,根據流量選擇開孔率;所述過濾網的目數為100目至200目,所述過濾網的網眼大於所述過濾孔的孔徑。
所述進料口與外桶頂部之間的距離為200mm。
所述內桶放入所述外桶後,所述脹圈與所述外桶的內壁緊密接觸。
所述快開法蘭蓋中間設置用於外接氣源的短節。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的晶體提取罐,大大減少了晶體攜帶的分子水及間隙水,減少了危廢的產生量。其佔地面積小,操作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晶體提取裝置中外桶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所示外桶的俯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晶體提取裝置中內桶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晶體提取裝置中鬆動杆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晶體提取裝置中翻轉卸料架的主視圖;
圖6是圖5所示翻轉卸料架的側視圖;
圖7是圖5所示翻轉卸料架的俯視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晶體提取裝置的組裝圖。
圖中:
100-過濾桶 200-鬆動杆 300-翻轉卸料架
1-外桶 2-內桶 3-快開法蘭蓋
4-進料口 5-吊耳 6-旋轉支撐軸
7-過濾孔 8-吊鉤 9-脹圈
10-鋼筋籠 11-彈性扁鋼支撐條 12-過濾網
13-直杆 14-樹枝狀分支 15-底座
16-支撐 17-半圓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描述,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解釋說明,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
如圖8所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晶體提取裝置,包括過濾桶100、鬆動杆200和翻轉卸料架300;所述過濾桶100包括外桶1和嵌裝在所述外桶1內的內桶2,外桶1為支撐防護層,採用316L材質,內桶2為過濾層,採用為不鏽鋼網,根據過濾濾料選擇目數。
如圖1和圖2所示,所述外桶1的頂部設有人孔,所述人孔處設有快開法蘭蓋3,所述快開法蘭蓋3中間設置用於外接氣源的DN8的短節,外接氣源增加過濾速度。所述外桶1的上方側壁上設有進料口4和兩個左右對稱的吊耳5和旋轉支撐軸6,所述進料口4處設有球閥和快速接頭,所述進料口4與外管道的連接為不鏽鋼抱箍接頭連接,所述外桶1的下方側壁上布置有過濾孔7,所述外桶1的底部設有吊鉤8。
如圖3所示,所述內桶2包括骨架和脹圈9,所述骨架包括下部的鋼筋籠10和與鋼筋籠10上部連接的彈性扁鋼支撐條11,所述鋼筋籠10採用不鏽鋼圓鋼,用於不鏽鋼網的支撐,所述彈性扁鋼支撐條11連接至所述脹圈9,所述骨架上支撐有過濾網12;如圖8所示,所述內桶2的頂部高於外桶1下方側壁上過濾孔7所在區域的頂部。
如圖4和圖8所示,所述鬆動杆200包括直杆13和與直杆13相連的樹枝狀分支14,一般為Φ10mm的圓鋼,所述鬆動杆200在垂直於直杆13的投影輪廓的外接圓直徑小於內桶2的內徑;所述鬆動杆200的高度小於外桶1的高度。
如圖5、圖6、圖7和圖8所示,所述翻轉卸料架300為配合過濾桶卸料使用,採用碳鋼材質。所述翻轉卸料架包括底座15和固定在底座15兩端的支撐16,兩個支撐16之間的距離大於所述外桶1兩側吊耳5之間的距離,所述支撐16的頂部設有半圓槽17;所述半圓槽17底部到所述底座15底部的距離大於所述外桶1側壁上旋轉支撐軸6底部到外桶1底部吊鉤7底部的距離,所述半圓槽17的內徑大於所述外桶1上的旋轉支撐軸6的外徑。
如圖8所示,所述過濾桶100的高度為1m至1.3m,所述過濾桶100的外徑為500mm至600mm,所述內桶2放入所述外桶1後,所述脹圈9與所述外桶1的內壁緊密接觸,即所述外桶1與所述內桶2之間用脹圈9做固定連接。所述內桶2的頂部比外桶1下方側壁上過濾孔7所在區域的頂部高出200mm,所述進料口4與外桶1頂部之間的距離為200mm。所述外桶1下方側壁上過濾孔7所在區域為自外桶1的底部向上至外桶1的2/3高度所佔的區域。所述過濾孔7的孔徑為Φ5mm,根據流量選擇開孔率。所述過濾網12的目數為100目至200目,所述過濾網12的網眼大於所述過濾孔的孔徑。
本實用新型的加藥槽的工作過程如下:
如圖8所示,將過濾桶100的內桶2放在外桶1,鬆動杆200放在過濾桶100內,將人孔處的快開法蘭蓋3關上後,如圖1所示,將快開法蘭蓋3上的短節接通壓縮空氣,飽和晶漿液通過進料口4進入到過濾桶100內,晶體被內桶2的過濾網12截留住,液體通過外桶1上開設的過濾孔7流出。截留的晶體用吊車通過外桶1上方兩側的吊耳5吊至翻轉卸料架300上,再用吊車勾住過濾桶100底部的吊鉤7,將過濾桶100翻轉過來,當過濾桶100轉動到開口朝向斜下方時,拉動鬆動杆200,晶體隨之卸出。
儘管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描述,但是本實用新型並不局限於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宗旨的情況下,還可以做出很多變形,這些均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