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人講韓國崛起(韓國危矣)
2023-09-23 04:28:18 2
最近,韓國經濟引發全球關注。
韓元兌美元匯率跌破1400:1關口,創13年來最低記錄,物價近期創下23年來新高,食物價格與去年相比漲幅近10%,同時自今年4月以來,連續5個月出現貿易逆差。韓國一直被稱為全球經濟的「金絲雀」,「金絲雀」是一種對瓦斯氣味及其敏感的動物,18世紀時通常都會被當做英國工人下礦井作業的「保命符」,瓦斯一旦洩露,「金絲雀」就會啼鳴。韓國是一個經濟極度依賴商品進出口的國家,所以也被視為檢驗全球經濟的風向標。
而現在這隻金絲雀貌似遇到了很大的困難。為了抑制通脹,今年以來韓國已經加息5次了,目前韓國央行基準利率利率已經升至2.5%,同時在9月30日,韓國財政部緊急回購2萬億韓元的韓國國債,韓國金融委員會動用10.7萬億韓元穩定股市。即便如此,依舊收效甚微。
這不由讓人聯想到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從泰國發端。此後,韓國、日本、菲律賓等國相繼捲入危機之中。身處其中的韓國,又是如何一步步落入這場危機的呢?這就要從韓國,過去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埋下的隱患說起了。
60年代的韓國剛剛從戰爭中恢復過來,國內百廢待興,可當時國庫窮得叮噹響,根本沒有足夠動力支持經濟發展。於是韓國政府對外開放市場,大量引進外資,其實就是通過大力舉借外債來發展國內經濟。到了70年代,韓國為了國內經濟進一步發展,希望實現重工業方向的發展,但是,重工業的發展更需要錢了!政府不得不依賴大型財閥以求得工業發展的持續保障。這樣的財閥經濟確實為韓國經濟的騰飛提供了很大幫助。國內經濟一路走高,要知道,1961年人均GDP才100美元,但到了1979年人均GDP就達到1745美元。20年時間,韓國就從世界最落後的國家之一進入了發達國家行列,更讓人詫異的是,韓國經濟還在以每年8.9%的速度持續增長。很多韓國人高興地認為,馬上韓國也可以成為像美國一樣的大國了。
可他們忘記了一切的繁榮都是假繁榮,背後是一個越吹越大的泡沫,因為從一開始韓國政府為了幫助國內企業快速完成資金積累,大量向企業提供貸款,而這些貸款大部分又是以政府名義向外國借的外債,更可怕的是,當時韓國超過80%的企業,都是外國企業或者是有外國注資的企業,一旦這些企業出現破產或者或跑路,最終接盤的就是政府了。
時間來到1997年,一場席捲東南亞的金融危機到來了,很快便波及到了韓國脆弱的金融市場。韓國的金融危機在於國內欠著大量外債,有1100億美元,而外匯儲備僅有約300億美元。韓元貶值的壓力進一步加大了,同年11月17日韓元兌美元的匯率跌出了創記錄新低1008:1,匯率一天之內就崩盤了。這也加劇了韓國企業還債的成本,於是一批企業相繼破產,前30家財閥有16家宣告破產,中小企業就更慘。貨幣貶值還引發了通貨膨脹,普通民眾需要每天花費數百萬韓元購買食物,還有很多人即便抵押了房子,也遠遠不夠償還貸款,據不完全統計,當時韓國有超過2000家企業倒閉,130萬人失業,自殺率高達42%。緊接著,華爾街資本還對股市發起了進攻,外資企業提前察覺到風險紛紛撤離韓國,短時間內韓國股市暴跌近70%,許多股民手裡的股票瞬間成為廢紙,貿易赤字的大幅攀升。
最後走投無路的韓國不得不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助,才換回了550億美元的救命錢。但代價卻是國家由美國資本操控,喪失了金融自主權。
目前的韓國,再次遭遇匯率大跌、通脹高企和貿易逆差不斷擴大,會不會重演1997年的局面呢?韓國政府相關人士表示,這次的情況與1997年金融危機時不同。當時是韓元對世界主要貨幣匯率均暴跌,現在則是全世界除美元外的大部分主要貨幣都在貶值。基於韓國與全球經濟關聯度較高,我們也要保持警惕,但同時也要看到:今天的中國外匯儲備穩居世界第一,大力發展實體經濟,金融命脈始終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抵禦金融危機的能力將更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