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動應急式蝶閥驅動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9-23 00:44:15 3
專利名稱:手動應急式蝶閥驅動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蝶閥驅動裝置,具體地講,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設有手動應急機構的蝶閥驅動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由動力缸驅動的蝶閥一般通過動力缸驅動與蝶閥的閥杆相連接的拔叉迴轉機構,實現閥杆的轉動,從而實現蝶閥開啟和閉合。採用動力缸驅動具有省力、操作方便的特點。但如果動力缸出現異常情況或由於動力介質的缺乏而阻礙閥門的操作時,活塞杆無法正常移動,就無法通過拔叉機構轉動閥杆,就會影響蝶閥開啟和閉合。這時,如需要蝶閥開啟和閉合就無法實現。中國專利公開號CN201582408U的專利「蝶閥手動應急驅動裝置」中公開了一種蝶閥手動應急驅動裝置:由齒輪齒條機構實現手動應急驅動,這種結構可以實現蝶閥的應急驅動,但其缺陷在於:齒輪齒條機構結構複雜,製造精度高,製造成本高。中國專利公開號CN201582407U的專利「蝶閥應急手動結構」中公開了另一種蝶閥手動應急驅動裝置:由螺旋機構實現手動應急驅動,這種結構可以實現蝶閥的應急驅動,但其缺陷在於:需手動應急驅動前需將人工螺旋機構螺杆軸與活塞杆螺紋連接,無需手動應急驅動時,還需人工將螺旋機構螺杆軸與活塞杆脫開,這樣操作十分複雜,費時費事,遇到緊急情況時容易誤事。另外,這兩個專利的技術方案中,均無法在手動應急驅動時將蝶閥開啟固定在需要的位置。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出一種結構簡單,製造成本低,操作快捷、方便,手動應急驅動時能將蝶閥固定在需要的開啟位置的手動應急式蝶閥驅動裝置。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技術目標。手動應急式蝶閥驅動裝置,設置在蝶閥頂端,包括偏擺式驅動機構、連接在其右端的動力缸;所述偏擺式驅動機構包括固定連接在蝶閥頂端的殼體、內置在殼體內腔中的拔叉;所述拔叉固定連接在蝶閥閥杆端部,構成偏擺機構;所述動力缸通過向左伸出的活塞杆中部側面徑向連接的銷軸與拔叉開口槽的間隙配合,構成驅動機構;所述動力缸兩端設有卸荷接管;其改進之處在於:所述活塞杆左端桿身外壁設有矩形螺紋;在活塞杆左端設有手動應急機構;所述手動應急機構包括手輪、襯套、限位螺釘;所述手輪與活塞杆左端螺紋連接;所述襯套套合在手輪向右延伸的軸套上,與軸套間隙配合;所述襯套嵌裝並固定連接在殼體左端;所述手輪向右延伸軸套外壁設有徑向環槽,所述限位螺釘徑向貫穿襯套外壁,其端部伸入手輪向右延伸軸套外壁的徑向環槽中,構成手輪軸向限位結構。作為上述方案的優選方案,所述襯套通過緊固螺釘固定連接在殼體左端。發生意外情況需要立即調整蝶閥的工作狀態時,先打開動力缸兩端的卸荷接管,然後旋轉手輪驅動活塞杆軸向位移,由活塞杆驅動偏擺機構帶動閥杆轉動,從而快速實現蝶閥的快速開啟或關閉;如果需要將蝶閥固定在需要的開啟位置,則在蝶閥開啟到這個位置時,調整限位螺釘,用限位螺釘端部頂住手輪向右延伸軸套的徑向環槽,手輪無法轉動,則蝶閥固定在需要的開啟位置。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積極效果:1.結構簡單,製造成本低。2.能解決蝶閥液壓、氣動驅動裝置的應急驅動問題。3.只要轉動手輪就能實現手動應急驅動,操作方便、快捷。4.手動應急驅動時能將蝶閥固定在需要的開啟位直。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的I部分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根據附圖並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附圖所示的手動應急式蝶閥驅動裝置,設置在蝶閥3頂端,包括偏擺式驅動機構
2、連接在其右端的動力缸1、連接在其左端的手動應急機構4 ;偏擺式驅動機構2包括固定連接在蝶閥3頂端的殼體2.1、內置在殼體2.1內腔中的拔叉2.2 ;拔叉2.2固定連接在蝶閥3閥杆3.1端部,構成偏擺機構;動力缸I通過向左伸出的活塞杆1.4中部側面徑向連接的銷軸1.3與拔叉2.2開口槽的間隙配合,構成驅動機構;動力缸I兩端設有卸荷接管1.1 ;活塞杆1.4左端桿身外壁設有矩形螺紋。手動應急機構4包括手輪4.1、襯套4.3、限位螺釘4.2 ;手輪4.1與活塞杆1.4左端螺紋連接;襯套4.3套合在手輪4.1向右延伸的軸套上,與軸套間隙配合;襯套4.3嵌裝並固定連接在殼體2.1左端,本實施例中,襯套4.3通過緊固螺釘2.2固定連接在殼體2.1左端;手輪4.1向右延伸軸套外壁設有徑向環槽4.4,限位螺釘4.2徑向貫穿襯套4.3外壁,其端部伸入手輪4.1向右延伸軸套外壁的徑向環槽4.4中,構成手輪4.1軸向限位結構。
權利要求1.一種手動應急式蝶閥驅動裝置,設置在蝶閥(3)頂端,包括偏擺式驅動機構(2)、連接在其右端的動力缸(I);所述偏擺式驅動機構(2)包括固定連接在蝶閥(3)頂端的殼體(2.1)、內置在殼體(2.1)內腔中的拔叉(2.2);所述拔叉(2.2)固定連接在蝶閥(3)閥杆(3.1)端部,構成偏擺機構;所述動力缸(I)通過向左伸出的活塞杆(1.4)中部側面徑向連接的銷軸(1.3)與拔叉(2.2)開口槽的間隙配合,構成驅動機構;所述動力缸(I)兩端設有卸荷接管(1.D ;其特徵在於:所述 活塞杆(1.4)左端桿身外壁設有矩形螺紋;在活塞杆(1.4)左端設有手動應急機構(4);所述手動應急機構(4)包括手輪(4.1)、襯套(4.3)、限位螺釘(4.2);所述手輪(4.1)與活塞杆(1.4)左端螺紋連接;所述襯套(4.3)套合在手輪(4.1)向右延伸的軸套上,與軸套間隙配合;所述襯套(4.3)嵌裝並固定連接在殼體(2.1)左端;所述手輪(4.1)向右延伸軸套外壁設有徑向環槽(4.4),所述限位螺釘(4.2)徑向貫穿襯套(4.3)外壁,其端部伸入手輪(4.1)向右延伸軸套外壁的徑向環槽(4.4)中,構成手輪(4.1)軸向限位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動應急式蝶閥驅動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襯套(4.3)通過緊固螺釘(2.2)固定連接在殼體(2.1)左端。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手動應急式蝶閥驅動裝置,設置在蝶閥頂端,包括偏擺式驅動機構、分別連接在其左右端的手動應急機構、動力缸;偏擺式驅動機構包括殼體、拔叉;動力缸向左伸出的活塞杆中部側面徑向連接的銷軸與拔叉開口槽間隙配合;活塞杆左端桿身外壁設有矩形螺紋;手動應急機構包括手輪、襯套、限位螺釘;手輪與活塞杆左端螺紋連接;襯套套合在手輪向右延伸的軸套上,與軸套間隙配合;襯套嵌裝並固定連接在殼體左端;手輪軸套外壁設有徑向環槽,限位螺釘徑向貫穿襯套外壁,其端部伸入手輪軸套外壁的徑向環槽中,構成手輪軸向限位結構。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製造成本低,操作快捷、方便,手動應急驅動時能將蝶閥固定在需要的開啟位置。
文檔編號F16K31/143GK203082338SQ20132008068
公開日2013年7月24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21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21日
發明者全文章, 李順明 申請人:江蘇中昊船用閥門製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