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砂卡抽油泵的製作方法
2023-09-23 00:08:55 1
專利名稱:防砂卡抽油泵的製作方法
本實用新型屬深井泵深井泵是眾所周知的石油採液裝置,多年來一直被廣泛採用。但這些管式或杆式泵只能在正常情況下使用,而對於出砂油井就顯得無能為力了,為此,人們又研製出具有針對性的裝置-防砂深井泵,如美國的3800385號專利所述螺旋槽塑料柱塞防砂泵,它的優點是使柱塞與泵筒呈軟密封,且存砂槽有自我清洗作用,這樣對那些細小砂粒的抽油井能起一定的防砂卡作用,但在大粒徑砂子、油井含砂濃度又較大的情況下的砂卡,此泵也毫無辦法。同時,上述美國防砂泵採用的軟密封材料,其密封表面易被石英砂拉成條條溝槽,密封性能降低,產生嚴重漏失,泵效很低。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改進的防砂卡深井抽油泵,將液體中的砂子通過泵筒與外筒之間的環形空間導入連接於泵下的沉砂尾管中,既防止了柱塞運動時的砂卡,又防止了停抽時的砂卡。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防砂卡抽油泵的總裝剖面圖。
圖2是雙通接頭的進油通道和沉砂通道在圖1的B-B剖視圖。
圖3是洩油器在圖1的A-A剖面圖。
如圖1、本實用新型採用了雙筒環空沉砂結構,其泵筒11由雙通接頭19和扶正接頭5固定在泵的外筒10之內,扶正接頭5的上端與上接頭1連接;中心孔與洩油器24相配合,下端與泵筒11和外筒10連接。雙通接頭19軸向與沉砂環空12相通,徑向與井筒和固定凡爾18相通,其下端與下部接頭21相連,上端外管與外筒10連接,內管與固定凡爾18相連。沉砂環空12與沉砂尾管22相連通,尾管22底部接有絲堵23。
柱塞14採用了軟硬組合密封結構,其中間部分為剛性間隙硬密封,兩端裝有「V」形密封套13,遊動凡爾16裝在鋼柱塞體15下端的擴孔內(如圖1);柱塞上端與特殊連杆2相連。
柱塞14在泵筒11的上腔9和下腔17內作上下垂直運動。當柱塞14上行時,遊動凡爾16關閉,固定凡爾18打開,井底流體由雙通接頭19的徑向進油孔20經固定凡爾18進入泵筒11的下腔17,上腔9內的液體經過滑閥3被排出泵外;當柱塞下行時,滑閥3和固定凡爾18關閉,遊動凡爾16打開,泵內液體由下腔17通過遊動凡爾16進入上腔9內。當排到泵上的液體中的大顆粒砂子下沉時,由於滑閥3的阻擋作用,使砂子只能通過環空12導入尾管22中,同時由於柱塞兩端的「V」形密封套起到防止砂粒進入泵筒與柱塞之間的作用,因此防止了砂粒進入柱塞與泵筒之間或沉積在泵筒之上造成抽油泵砂卡的現象,如圖1。
洩油器24由芯體7,扶正接頭5,滑閥3,滑閥罩25和卡環8組成,與泵筒11和外筒10連為一體。芯體7上有「燕尾」形密封圈4,滑閥3座在芯體7上,與扶正接頭5相配合,與「燕尾」形密封圈一同起密封作用。當作業時,上提柱塞14與洩油器芯體7,使洩油器24的洩油孔6與井筒相通,使油管的液體洩入井筒,如圖1、圖3。
本實用新型的防砂卡抽油泵結構,對於管式和杆式泵均可適應。出砂不出砂的井也都適應,優其適應於出砂井,可在含砂率3.6%以下的出砂井中使用,提高了油井利用率;生產周期比用普通泵提高3~4倍,減少了作業次數,降低了成本,節約了作業開支。本實用新型的防砂卡抽油泵泵效高,達到84%以上,普通泵一般為60%左右,提高了產油量,經濟效益顯著。
權利要求
1.一種由泵筒11、柱塞14、固定凡爾18和遊動凡爾16組成的防砂卡抽油泵,其特徵在於採用了雙筒環空沉砂結構,其泵筒11由雙通接頭19和扶正接頭5固定在外筒10之內,雙通接頭19上部與沉砂環空12相通,下部與沉砂尾管22相通,組成了完整的雙筒環空沉砂通道,所說扶正接頭5上配合有自動洩油器24。
2.根據權利要求
1所述的抽油泵,其特徵在於所說柱塞14採用軟硬組合密封結構,其兩端裝有「V」形密封套13,遊動凡爾16裝在鋼柱塞體15下端的擴孔內。
3.根據權利要求
1所述的抽油泵,其特徵在於所說洩油器24,其芯體7與扶正接頭5相配合,並採用了「燕尾」形密封圈4密封。
4.根據權利要求
1,3所述抽油泵,其特徵在於所說扶正接頭5在徑向有與井筒相通的洩油孔道,軸向與環空12相通組成沉砂通道,中心孔與洩油器芯體7相配合。
5.根據權利要求
1所述抽油泵,其特徵在於所說雙通接頭19徑向有與井筒和泵筒內腔17相通的進油孔道20,軸向與環空通道12,組成沉砂通道,其下端與下部接頭21相連,上端外管與外筒10相連內管與固定凡爾18相連。
專利摘要
防砂卡抽油泵採用了雙筒環空沉砂結構,泵筒外有與油管相通的沉砂外筒,下部有沉砂尾管,既可以防止泵運動時的砂卡,又可防止停泵時的砂卡。該泵可用於含砂率3.6%以下的出砂井,不出砂的油井同樣使用。
文檔編號E21B43/00GK86209054SQ86209054
公開日1987年12月5日 申請日期1986年11月4日
發明者曾慶坤 申請人:勝利油田採油工藝研究院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