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機後端蓋刷架的軸承固定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9-23 08:46:35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機後端蓋刷架的軸承固定結構。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進行電機後端蓋刷架的軸承固定時,通常直接將軸承壓入電機後端蓋刷架的圓形的軸承放置孔中,通過軸承放置孔內壁與軸承外圈相抵實現軸承的限位固定,實現軸承的緊配,但常發生墊片因自身彈力向上幹涉軸承的情況,使得軸承偏移。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避免軸承偏移的電機後端蓋刷架的軸承固定結構。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電機後端蓋刷架的軸承固定結構,包括後端蓋刷架板和軸承,所述後端蓋刷架板中心處形成有用於放置所述軸承的軸承放置孔,所述軸承放置孔形成有向徑向內側延伸的環形擋板,所述軸承放置於所述軸承放置孔內,且所述軸承與所述環形擋板間設有波形墊圈,所述後端蓋刷架板相對於軸承放置孔的外側形成有若干沿轉軸軸向貫穿後端蓋刷架板的開槽,所述後端蓋刷架板搭配有軸承蓋板,所述軸承蓋板形成有供轉軸通過的通孔,所述軸承蓋板的外緣形成有若干卡扣腳,若干卡扣腳的軸線呈以轉軸軸線為中心的環形間隔設置,所述卡扣腳沿所述轉軸軸線的平行線設置,所述卡扣腳配合在所述開槽內並與所述後端蓋刷架板卡扣固定。本實用新型通過軸承蓋板將軸承蓋住,以避免軸承因波紋墊圈自身彈力向上幹涉易導致的軸承偏移;本實用新型的軸承蓋板設有卡扣腳,使軸承蓋板和後端蓋刷架板的裝配更為方便簡單。
作為優選,所述軸承蓋板設有兩個卡扣腳,所述軸承蓋板的相對兩側均設有一所述卡扣腳。上述設置使軸承蓋板與後端蓋刷架板的固定更為穩定,且使軸承蓋板的結構更為簡單,造價更低。
作為優選,所述卡扣腳的卡扣凸起朝向所述軸承的軸線。上述設置使軸承蓋板的耗材更少,造價更低。
作為優選,所述軸承蓋板的外緣形成有與刷盒相適應的缺口,所述軸承蓋板與所述後端蓋刷架板固定並使刷盒內的碳刷延伸至所述軸承蓋板上側。其中,缺口用於軸承蓋板的定位,以防止軸承蓋板轉動。
作為優選,所述軸承蓋板呈環形設置,環形的內徑長度大於所述軸承內圈的外徑長度。即軸承蓋板的卡扣腳與後端蓋刷架板卡扣固定後,軸承蓋板蓋覆在軸承外側並使軸承內圈露出;上述設置可減少本實用新型的軸承蓋板的耗材,降低其生產成本。
作為優選,所述刷盒的數量為兩個,所述刷盒設置於所述軸承放置孔的相對兩側,所述軸承蓋板的相對兩側均設有所述缺口。
作為優選,所述缺口呈弧形設置。
作為優選,所述缺口的寬度與所述刷盒的寬度相適宜。
本實用新型具有能對軸承進行固定,可種避免軸承偏移的優點,且本身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耗材較少、造價較低、裝配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軸承蓋板與後端蓋刷架板裝配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軸承蓋板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軸承蓋板與後端蓋刷架板裝配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由圖1、圖2、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電機後端蓋刷架的軸承固定結構,包括後端蓋刷架板1和軸承2,後端蓋刷架板1中心處形成有用於放置軸承2的軸承放置孔11,軸承放置孔11形成有向徑向內側延伸的環形擋板12,軸承2放置於軸承放置孔11內,且軸承2與環形擋板12間設有波形墊圈3,後端蓋刷架板1搭配有呈環形設置的軸承蓋板4。
後端蓋刷架板1相對於軸承放置孔11的外側形成有若干沿轉軸軸向貫穿後端蓋刷架板的開槽13,軸承蓋板4形成有供轉軸通過的通孔41,軸承蓋板4的外緣形成有兩個卡扣腳42,兩個卡扣腳42設置於軸承蓋板4的相對兩側,卡扣腳42沿轉軸軸線的平行線設置,卡扣腳42配合在開槽13內並與後端蓋刷架板1卡扣固定。
卡扣腳42的卡扣凸起43朝向軸承的軸線,軸承蓋板4的外緣形成有與刷盒5相適應的弧形缺口44,缺口44的寬度與刷盒5的寬度相適宜。後端蓋刷架板1上的刷盒5數量為兩個,刷盒5設置於軸承放置孔11的相對兩側,軸承蓋板4的相對兩側均設有所述缺口44。其中,軸承蓋板4呈環形設置,環形的內徑長度大於軸承內圈的外徑長度。
使用時,將軸承蓋板4的缺口44與後端蓋刷架板1上的刷盒5對準,使刷盒5配合在缺口44內,隨後按壓軸承蓋板4,使軸承蓋板4的卡扣腳42與後端蓋刷架板1卡扣固定,軸承蓋板4與後端蓋刷架板1固定並使刷盒內的碳刷延伸至軸承蓋板4上側,軸承蓋板4蓋覆軸承2的外圈以實現本實用新型軸承蓋板4與後端蓋刷架板1的配合。本實用新型具有能對軸承進行固定,可避免軸承偏移的優點,且本身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耗材較少、造價較低、裝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