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談兵的趙括其實是一代名將
2023-10-14 07:56:54 2
提到長平之戰,幾乎人人想到的一個詞語就是「紙上談兵」,而創造出這個成語的人就是趙括。幾千年來,趙括一直被作為一個反面形象來教育國人,要大家知道,理論是蒼白的,只有實踐才能出真知。
長平之戰的起因實際上是秦軍在完成強國路線之後。開始統一天下吞併六國的第一步。當時的山東六國要麼國力過於衰弱,要麼因為國內政治事件自我消耗。根據秦國遠交近攻的戰略思想。國力強盛的趙國成為秦國的第一塊絆腳石。
其實從長平之戰的規模和後來的影響看,實際上秦國掃清了趙國也就是取得了進攻其他山東六國的軍事主動權,山東諸國中最強大的機動兵團一旦被掃滅,六國均暴露在秦軍的軍陣之下,無險可守。秦國逐步蠶食六國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交戰雙方的實力對比
兵力:秦軍60萬
趙軍45萬
前期將領:王翦:廉頗
後期將領:白起:趙括
戰爭前期,雙方成膠著狀態。趙軍據險不出,避其鋒芒。廉頗的戰法主要是看中了秦軍勞師以遠,後勤補給困難。廉頗的想法是大量的消耗秦軍的國力,要知道60萬大軍的開銷是相當巨大的。秦國的補給又屬於遠程補給,困難可想而知。待到秦軍後勤出現了短缺,國內支付無力,秦軍銳氣自然受挫。二來,秦軍長期遠徵必然疲敝。到時候自己盡出其精銳部隊,可以一舉蕩平秦軍。
這個想法固然不錯。但是仔細分析,其實漏洞不少。1.趙國國力不濟。2.廉頗前期戰術單一。3.戰和不定。外交失敗。沒有爭取到其他六國的支援。4.低估了秦軍的後勤保證力量和秦國的綜合國力、
有了這四個致命的漏洞。再加上秦國的反間計,直接導致廉頗下臺。至於新將領的人選問題,秦國的反間計當然是重要的條件,但是仍然是外因,而內因則是,趙國無人願意接手這個燙手的山芋。趙國此時的名將尚有李牧、田完、樂毅、平原君趙勝。這幾位赫赫有名的將領無一人願意接手。他們中的三位聯合推薦了趙括。
此時的趙括沒有統帥過任何一支部隊,這樣的一名年輕人,得到名將一致推薦,從側面反映出。趙括不光不是個無能之輩,而且是個潛力巨大的千古名將。
趙括得到任命之後。沒有像其他幾位名將一樣為了保全自己的名聲而退卻,勇敢地接過了統帥的大印,以至於她的母親要跟他斷絕關係。趙括到任後形勢相當危險,因為之前的廉頗被以保守誤國的罪名免去了職務。而且此刻趙國的決策層不斷催促趙括進軍,其實此時的趙括未嘗不知道不可輕易出擊。
但是此時的趙括沒有其他選擇。他不能再繼續走廉頗的路線,因為決策層不允許,一再催促其與秦軍進行戰略決戰。而趙軍士兵想必對敵我強弱是最有體會的。他們每天跟秦軍對峙。對他『們的強盛肯定有親身體驗。而趙國的決策層們遠離前線。這個時候如果一再催促軍隊開展,很有可能會造成譁變等危險的情況,趙括為了貫徹高層的戰略意圖。只好對趙軍的整個指揮系統進行了大換血,並進行了緊急動員,最後主動出擊,在一系列的戰役中與秦軍血戰。極大地殺傷了秦軍的機動力量。在出擊被包圍後,斷糧40餘天的情況下,保持軍隊沒有投降,沒有譁變。這需要多大的軍事才能啊。最後組織突圍的時候並不是一盤散沙,趙括集中了趙軍的精銳部隊,分為四隊,輪番攻擊。採取典型的車輪戰術,主攻秦軍包圍圈的一點。
無奈趙國沒有及時組織國內部隊來接應趙括,以至於突圍失敗。最後全軍覆沒。但即使是這樣,趙括仍用這隻斷糧40多天的疲敝之師殺傷了秦將近30萬人,己方在激戰中傷亡人數基本為15萬左右。這是一個只會紙上談兵的人做出來的成績嗎,顯然不是。歸根結底,長平之戰的失敗,主要責任是趙國的戰略決策層來負。他們在軍事上沒有及時動員國內的後備力量,和舉國支援。反而一再越權指揮軍事行動。並在外交上沒有積極斡旋,取得其他諸國的協助。而趙括至少有兩點值得去讚揚:1、這是一場在軍事上很難取勝的戰爭,為了自己的名聲,不顧國家安危,只有趙括這個年輕人勇敢地挑起了重擔。甚至不顧自己母親的反對。2、在軍事實力處於劣勢下,在高層直接幹預軍事指揮,自己難以行使實際指揮權的情況下,仍然最大限度的殺傷了秦軍的有生力量,使得秦軍傷亡巨大,即使取得長平之戰的勝利。也無法繼續攻擊都城。這第一點體現的是他的愛國和勇敢。第二點體現的是他卓越的軍事才華,和有敵無我的戰鬥氣勢,趙括真英雄也!
趙括在軍事上唯一的失誤就是在被包圍後沒有及時組織突圍,而是在斷糧40多天後才組織突圍一要知道斷糧40天之後的戰鬥力跟之前就有區別了。要是趙括能再被包圍後組織軍隊立即反撲,死命突圍,很有可能不會是全軍覆沒的下場。
趙括為什麼要在等了40多天後才組織突圍呢。無非是他對國內高層抱有幻想,他想國內不會坐視不管。要麼會組織起另外一隻有生力量在包圍圈的後方向外攻擊,對秦軍進行兩面夾擊。另外在外交上如果有任何第三國伸出援手,直接進攻鹹陽。則長平之圍立解。
可惜的是趙國國內此時竟然毫無動作。眼看士兵一個接一個的餓死,趙括才明白了,不會有援軍來了,只好率領餓了40多天的士兵。拼死決戰。但是秦國國內聽說已經包圍了趙軍,秦王親自到前線,動員前線所有勞力直接支援,在物資上更是動用了全國的力量,外交上作出假象,迷惑諸國。在這樣的力量對比下,趙括突圍只能是無力回天。
可惜啊,趙括這樣的英雄被肉食者誤,最後還弄了個紙上談兵的罵名?千古羞辱。公道何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