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軍將領劉錦棠簡介 劉錦棠人物結局
2023-10-13 21:13:54 1
劉錦棠是晚清之時湘軍的重要將領,在後來鎮壓太平軍、捻軍起義以及回部叛亂中,建立無數功勳,後來更是輔助左宗棠收復新疆,維護了國家主權和領土的完整,是統一多民族國家建立的功臣。
劉錦棠於道光二十四年,在湖南湘鄉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出生。清廷為了應付越發艱難,內外交困的局面,開放地方辦團練,湖南湘鄉是最早開辦團練的地方之一,也是湘軍的發源地之一。劉錦棠的父親劉厚榮原本只是湘鄉的一個普通民眾,湘鄉開始辦團練之後,劉厚榮與劉錦棠的叔父劉松山一起加入湘軍,成為湘軍中的軍官。所以劉錦棠後來參加湘軍,可以說是子承父業。
劉錦棠十歲的時候,父親在鎮壓太平軍的時候犧牲,成年之後,劉錦棠投身叔父所在的軍中,成為一名湘軍,跟隨叔父鎮壓太平軍和捻軍,累功至州同、巡守道。
太平天國起義轟轟烈烈,席捲全國,當時許多地方都響應太平軍的起義。陝西甘肅地區的回民也在其中,回民起義,屢敗清軍,已經形成了一股朝廷不能忽視的勢力。於是在同治六年,左宗棠受命為欽差大臣督辦陝甘軍務,率兵鎮壓回民起義軍。
同治八年,在進攻肅義軍的重要基地金積堡之時,劉錦棠叔父劉松山被任命為前鋒主力,對金積堡地區發起猛烈進攻。遺憾的是在起義軍的強烈反抗之下,劉松山成效不大,並且在次年戰死犧牲。
劉松山去世之後,劉錦棠被左宗棠臨危受命,接手叔父一部士兵,繼續完成劉松山的任務。劉松山對左宗棠建議「吾軍深入乏食,不力戰,賊即乘我,靈州旦暮失,大局不可支矣」,「必戳力致死,而後軍可全。」得到贊同。後來更是以其叔父為火線,點燃劉松山舊部的復仇之心,將劉部統一起來。在進攻回民起義軍的時候,更是將劉松山的棺槨放置軍中,作為激勵,最終獲得了戰爭的勝利。劉錦棠因功升雲騎尉,一年後署理甘肅西寧道。
劉錦棠一生中最大的功績,便在於他跟隨在左宗棠麾下效力之時,輔助左宗棠鎮壓回部叛亂,收復新疆失地。
晚清之時,清朝政治腐敗,軍備廢弛,使得對個地方的掌控漸漸失控。特別是像新疆這種偏遠苦寒之地,本來就不受清廷的重視,甚至許多人認為就算新疆疆土盡失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在十九世紀中葉的時候,新疆因為政府的不重視和統治的失控,大部分地區都在阿古柏的鐵蹄之下。伊利谷地區域,則被沙俄軍地佔領。面對新疆國土的失去,老將左宗棠力主收復失地,而朝中一些大臣則認為收復新疆沒有必要,反而是在浪費國家財政。好在在左宗棠的堅持下,清廷最終開動了收復新疆的戰爭。否則今日的中國版圖,可能要縮小很大一部分。
1875年,左宗棠受命為督辦新疆軍務的欽差大臣,揮兵出關,收復新疆。劉錦棠便是當時左宗棠部下,一位非常受重用的將領。早在回民叛亂之時,左宗棠就對劉錦棠的才能有了很大程度的了解。所以此次收復新疆的在戰役中,左宗棠也不吝嗇對劉錦棠才能的使用。
當時三十一歲的劉錦棠以湘軍統領的身份總理了西徵各軍的營務,事實上擔任了收復新疆的重任。他按照左宗棠關於先取北路後收南路的作戰方針,率領湘軍及其他各軍,逐個收復了烏魯木齊、瑪納斯等北疆各城。後來又揮師南下,攻克南疆各城,逼得佔領新疆領土的阿古柏在庫爾勒服毒自盡。
獲得了對新疆戰役的勝利之後,劉錦棠被任命為署理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開始了新疆的善後工作。他召集離鄉子民,發放作物種子,興建渠道、坎兒井等基礎灌溉措施,積極恢復新疆的農業生產。最終使得新疆官無衙署,民無居室,渠道淹廢,田園荒蕪的破落景象得到改善,新疆人民的生活漸趨安定。
1890年,為清廷效忠了一生的劉錦棠,沒有了升官進爵之心,最終選擇了辭官歸故,贍養老祖母,此後一直都在家鄉生活。1894年4月,中日戰爭一觸即發,劉錦棠被清軍起復。在前往任職的途中,劉錦棠突發中風,最終在任職途中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