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詩寫了什麼(詩與劍的俄羅斯民族)
2023-10-13 19:41:26 2
普希金銅像
俄羅斯被稱為是一個「詩與劍」的民族,俄羅斯文化也浸透著「詩與劍」的深刻內涵,而詩人普希金則是俄羅斯文化的突出代表。俄羅斯人酷愛文學,崇拜文學。1880年,在莫斯科市中心為普希金樹立了銅像,這是俄國歷史上第一座為詩人建立的紀念碑。100多年來,僅莫斯科市內就有上千座的詩人、作家和其他名人紀念碑。無論你走到俄羅斯的哪個城市,到處可見為文學家樹立的紀念碑以及保存完好的故居博物館。無論到哪個俄羅斯朋友家做客,你都可看到家中陳列的各種文學名著。2018年,俄羅斯政府決定將歷史上的「偉人姓氏」重新命名國內47座機場,莫斯科最大的謝列梅捷沃國際機場改為以普希金的姓氏命名。這也彰顯了俄羅斯人對文學先驅的崇拜和懷念。
俄羅斯人對文學的特殊愛好,可能與其獨特的民族性格有關。俄羅斯東西方文化交融,既有斯拉夫人的豪放、粗獷,又有詩人般的激情、浪漫。
19世紀是俄羅斯文化的空前繁榮期。俄國文壇上,先後有古典主義、感傷主義、啟蒙主義幾種流派,從19世紀20年代起浪漫主義佔了主導地位,而反農奴制的鬥爭促進了向批判現實主義的轉變,19世紀後半期是俄羅斯文學高峰期。19世紀湧現了普希金、列夫· 託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果戈裡、契訶夫、屠格涅夫等一大批文學泰鬥。現實主義文學的創始人普希金奠定了近代俄羅斯文學的基礎,確立了俄羅斯文學語言的規範。
俄羅斯文學對世界做出了巨大貢獻,贏得了世界的尊重。2014年索契冬奧會,當《戰爭與和平》的女主角娜塔莎參加舞會的華麗芭蕾舞場面出現在開幕式上時,場上爆發出掌聲和讚嘆聲;閉幕式上,普希金、託爾斯泰、契柯夫等俄國歷代文豪都展示在大屏幕上……中國人也是更多地通過文學作品了解、認識俄羅斯民族,並從中獲得無窮的力量和美的享受。20世紀初,中國翻譯的第一部俄國文學作品是普希金的代表作《上尉的女兒》。《葉甫根尼· 奧涅金》《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罪與罰》《靜靜的頓河》《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和高爾基自傳三部曲等經典名著在中國家喻戶曉。
俄羅斯近現代文學影響了中國幾代人,也深刻影響了中國文學創作。作家王蒙在《蘇聯祭》中寫道:「如果我的青年時代有四個關鍵詞,它們是革命、愛情、文學與蘇聯。」
我曾三次前往託爾斯泰故居參觀,每次都受到心靈的洗滌。令人感興趣的是,託翁還有一段不解的中國情結。在去世前半年,託翁說,「假如我還年輕,我一定要到中國去。」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託翁憤怒揭露和譴責了英法聯軍屠殺中國人民的罪惡行徑。1900年,他又發表了題為《不準殺害》的政論文章,對八國聯軍在中國的燒殺搶掠提出了嚴正抗議。19世紀70年代末期開始,託翁對中國古代哲學產生了濃厚興趣。他認真研讀了孔子、老子、孟子、墨子等人的著作,對孔子的「修身」思想和老子的「無為而治」的理想王國讚賞至極。這種影響在託翁的「道德自我完善」「勿以暴力抗惡」的思想中都有反映。迄今,在他的書架上還保存著孔子和老子等中國先哲作品的俄文版譯著。託翁的思想和創作,對我國五四運動以後的現代文學產生了巨大影響,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等作家都曾不同程度地接受了託翁的洗禮。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